鹏扬策略周报 | 通胀传导的阻滞

2021-04-11 22:40

通胀从大宗商品向消费品传导是否通畅,会影响货币政策主动紧缩的概率。

去年四季度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海外通胀压力上升,这会对投资者产生什么影响呢?

本周,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会议提出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同时,也指出要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那么,国内实际通胀情况如何呢?

国家统计局4月10日公布了3月份的物价数据,CPI和PPI的变动走势也引发了市场的注意。反映工业品价格的PPI和反映消费品价格的PPI走势有差异。

受春节后需求季节性回落影响,3月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6%转为下降0.5%;由于翘尾负向影响大幅减弱,CPI同比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4%。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同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3%,一季度核心CPI与去年同期持平。

PPI方面,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环比和同比涨幅均有所扩大。而且,3月份PPI的上涨也不是普涨,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石油煤炭等燃料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这五个行业的价格涨幅占到整体PPI涨幅的80%。

如果对比CPI和PPI的环比数据来看,可以发现位于上游的PPI价格上涨并没有传导至下游的CPI。

通常来说,企业为了保持一定的利润率,那么在成本涨价时,就需要相应地提高产成品的售价,这就是简化的PPI向CPI传导的原理。2013年以前,PPI走势对CPI走势有较好的领先性,但是这之后传导关系变弱。这反映出下游终端产品对上游成本变化的敏感度降低。

不过,如果企业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不强,或者是有充足的低成本原材料储备,那么企业也不一定要改变产品的定价策略。毕竟,企业的目标是长期总利润最大化,而不是短期内单位产品的利润最大化,轻易地涨价有时候反而会伤害企业长远利益。

3月中采制造业PMI数据当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3.9%和53.6%,高于临界点,但是原材料库存分项指数为48.4%,虽然比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仍低于临界点。PMI的数据表明制造业生产扩张步伐加快,市场需求增长较快,但是主要原材料库存量还在下降,企业补充库存的意愿不强。

由此可能带来两方面的结果,一是企业低库存的状态会导致未来一段时间采购成本更易受到原材料市场短期价格波动的影响,进而对企业利润产生影响,二是企业对中期市场需求增长的持续性判断谨慎,所以即便是当前订单饱满、库存偏低,也没有扩张库存的计划。

无论是哪种原因,都表明当前从工业品生产部门向消费品生产部门的涨价链条并不顺畅,最主要的原因是下游需求不支持严重的通胀。既然传导不畅已经反映出下游需求不强,那么货币政策也就没有必要去主动紧缩来进一步抑制需求。

落实在投资者的交易策略上,本轮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最终对CPI的影响有限,但对部分竞争力偏弱的企业会有盈利冲击,投资者未来更需要精选优质公司。而且在PPI上行阶段,锚定政策利率的市场利率短期内易上难下,因此投资者也需要寻找对利率上行风险免疫的资产。

(文 / 魏枫凌 鹏扬基金策略分析师)

投 资 小 课 堂 

经济指标中有哪些价格因素?

当年价格,顾名思义,也就是报告期当年的实际价格,如: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商品的零售价格等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以货币表现的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进行对比时,因为包含各年间价格变动的因素,不能确切地反映实物量的增减变动,必须消除价格变动的因素后,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动态。因此,在计算增长速度时,一般都使用可比价格计算。

不变价格,从字面意义上我们不难理解,它是固定不变的价格,因此也叫固定价格,它是用某一时期同类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个时期的产品价值,目的是为了消除各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保证前后时期之间、地区之间、计划与实际之间指标的可比性。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