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排名买基金的人,99%都不在意这句话

2021-06-21 20:29

细心的小伙伴会发现,在基金介绍的文章中,文末总会出现“风险提示”。

特别是有这么一句话,屡见不爽:

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然而我敢说:99%的人都不会在意这句话。

2010年,研究人员Mercer对比了投资者对基金风险提示的反应:基金材料上是否印有风险提示,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没有任何影响。

投资者大多会一意孤行地选择之前看好的绩优基金;这个“绩优”多为历史数据。

然而,真实的投资世界,却在不停地“打脸”。

逃不掉的“基金排名魔咒”

大家在买基金时,多会看基金历史业绩。很多网红基金也多靠过往业绩、特别是近期表现引流。

由于近因效应,时间越近、表现越好的基金,就更容易获得青睐,似乎历史业绩就是品质保证。

扎心的是,我们曾做过一组统计:

2019年之前成立的2249只主动管理偏股基金(Wind分类,不同收费模式合并),计算其从2005年到2020年的自然年度收益率,连续N年排名进入前20%的情况:

连续2年排名前20%的,共有394只/次,占全部样本量(10433)的3.78%;

连续3年排名前20%的,共有40只/次,占全部样本量(8508)的0.47%;

连续4年排名前20%的,共有4只/次,占全部样本量(6583)的0.06%;

连续5年排名前20%的,共有2只/次,占全部样本量(4984)的0.04%;

连续6年排名前20%的,共有1只/次,占全部样本量(3796)的0.03%;

连续7年排名前20%的,无

……

数据来源:Wind,计算方式:选取2001.09.21(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成立)-2019年1月1日成立的共2249只主动偏股型基金(Wind分类),计算每只基金从2005年开始至2020年12月31日的完整年度收益率

也就是说,年度排名靠前的基金,次年或者第三年往往表现平平。

如果把时间拉长,要想连续排名靠前,更是难上加难。

这就是基金圈著名的“排名魔咒”。

“赢家策略”败给“输家策略”

2017年美国学者Cornell研究表明,购买近期表现出色的基金,接下来的投资回报,很可能不尽如人意。

他统计了1994年至2015年期间,美国市场上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的公募基金,并由此制定了三个策略:

赢家策略:

挑选并买入过去3年回报最好的前10%的基金。

然后3年后做一次调仓,卖出那些回报不好的基金,并再次买入最新表现中最好的前10%的基金。如此每3年重复操作。

中庸策略:

挑选并买入过去3年回报在中间的10%的基金。操作同上,但每3年买入排名在中间10%的基金。

输家策略:

挑选并买入过去3年回报在最末端10%的基金。操作同上,但每3年买入排名在最末端10%基金。

结果显示

统计区间里“赢家策略”的投资回报最差,“中庸策略”的投资回报居中,而“输家策略”的投资回报最好,甚至比“赢家策略”的回报每年好上2.28%。

如果把调仓频率增加到每2年一次,并且把基金样本扩大到规模低于10亿美元的其他基金,得到的结果也很类似,即“输家策略”的投资回报要明显优于“赢家策略”。

参考资料:Bradford Cornell, Jason Hsu and David Nanigian, Does Past Performance Matter in Investment Manager Selection? Th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Summer 2017, 43 (4) 33-43

机构投资者也在“看业绩买卖”

专业的机构投资者也未能幸免。

2008年,美国学者Goyal 和Wahal统计了1994到2003年,美国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后,得出结论:

被养老基金撤换掉的基金,在撤换前三年的平均业绩是每年-1.28%;

而在撤换后三年的平均业绩是每年+0.78%。

被养老基金选中的基金,其在被选中之前的平均业绩为每年+4.59%;

而在被选中后的平均业绩为每年-0.17%。

换句话说,即使是美国养老基金这样的专业机构投资者,也在追涨杀跌,并因此遭受损失:卖掉的基金接下来的回报可能反而更好,而买入的基金则在买入以后回报不佳。

道理都懂。

但为何大家还是选择忽略风险提示,喜欢“赢家策略”呢?

追涨杀跌符合投资以外的生活规律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过去表现好的,未来更可能持续表现好。

比如一些消费品。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产品,基本上都差不离,可以放心复购。再比如学习成绩。学霸的成绩一般都是从小好到大。从小是学渣,忽然考入985大学的例子,很少。

但是投资就不同了。

过去业绩表现好,除了实力的因素,还有运气。

而你很难区分到底是实力还是运气的作用更大。

如果某一位基金经理最近业绩非常好,很可能有运气加成。反之一段时间变现欠佳的基金经理,也可能“风口”不在他擅长的领域。

但风水轮流转。

拉长时间看,“赢家策略”不一定能战胜“输家策略”。运气对于投资回报的影响,遵循“均值回归”规律,而不是“强者恒强”。

“炒”的观念深入人心

不少人是抱着“赚快钱”的心态入市的。其中又有很多人缺乏理财常识或投资经验。

那么,如何才能看似安全地“赚快钱”?

很多人选择紧跟热点或热门产品、随大流。“被历史验证过、这么多人追捧的,总不会有错吧?”

其实真正成功的投资者,更看重的是投资纪律和逻辑。他们并不刻意寻找交易机会,也不会仅仅因为过往业绩买入或卖出。

他们是要保证自己的交易都能严格遵守“逻辑驱动买入,逻辑驱动卖出”的原则。

如果你在华尔街跟着别人“赶时髦”,你的投资经营注定是十分惨淡的。

——索罗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