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新能源行业,谈谈职场新动力【下篇|总经理会客厅】

2021-08-10 23:09

《总经理会客厅》第3期,长安基金总经理汪钦博士,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先生、长安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林忠晶博士针对近期热门的新能源行业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畅谈了关于职场新动力的话题。

在上篇的文字精华版中我们主要回顾了《总经理会客厅:聊聊新能源行业、谈谈职场新动力》关于投资类的问题,本篇我们将继续就本场直播中的投资类问题和职场类问题给大家划重点。

(阅读精彩内容,共需约5分钟)

从行业大咖视角,如何看以下问题?

精华问答—投资类

1、未来我国的新能源车发展前景如何?

2、如何看待动力电池企业追求更长航时的“超级电池”技术?

3、如何看待此前730政治局会议中提到的防止“一刀切”式减碳?

4、“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如何跟踪二级市场的企业?

5、光伏行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企业利润缩水,吗,未来趋势会如何?

6、研究新能源公司,一般重点关注什么?

7、新能源还能火多久?

8、从投资角度,未来一年内新能源、芯片(包括半导体)中哪个机会更好?

精华问答—职场类

1、两位嘉宾学生时代都曾是学霸,能给在校生们一些学习上的好建议吗?

2、在职场中是否要主动表现自己?

投资类问题

1、中国新能源车行业未来发展较为乐观。

汪钦:过往来看,中国的汽车行业相比全球的自主决定权较少。本轮新能源车板块的活跃有没有可能赋予我们弯道超车的机会?

林忠晶:目前我国在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力迹象越发明显。自从部分北美车企在国内建厂后,我国在很多新型技术,譬如刀片电池和材料的研究上进步非常快。

且我国在绝大部分制造端方面拥有成本优势,叠加政策投入和企业投入带来的先发优势,综合考量这些方面,我国新能源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是比较乐观的。

2、部分新能源车企追求的技术方向可能与实际需求存在不匹配。

汪钦:当下很多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激烈,追求更长航时的“超级电池”。这件事你怎么看待?

付鹏:某种程度上这可能有些资源浪费。我支持发展新能源行业,也认同其战略层面的意义。但当前新能源车企业的前进方向和我们的真正需求可能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即便在新能源车饱和量最大的北上广等城市,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也会选择公共交通,对更高的续航里程数没有特别强烈的需求。包括现在的出租车、网约车,其实是最早应用电动车的领域,目前各行业对新能源车的接受度均已较高,侧面印证了目前技术已经足够商用。很多企业过度追求所谓的“所有需求都能在车内满足”,挤占芯片的产量导致出现短缺,反倒可能抑制新能源车的产销和行业的发展。

当然,从技术储备的角度来说,考虑到未来“超级电池”在新能源车以外其他领域的应用,未雨绸缪发展相关技术还是有其必要性的。

3、新能源和传统化石能源的应用比重的转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汪钦:之前我们一直强调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但730政治局会议提出:要防止“一刀切”式的减碳,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付鹏:3月以来调研显示部分地方对于“减碳”的理解出现了一定的偏差。新能源和传统化石能源的应用比重的转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虽然按照目前“减碳”的速度来看,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有一定难度,但考虑到随着时间推移未来的技术会加速进步,我们“减碳”的能力也可能会迅速地发生改变。如果现在盲目地为了追求“减碳”而过度行动,也就是所谓的运动式“减碳”,可能会没达到目的的同时导致经济活动出现问题。

4、企业的利润增长需深究其原因,到底是阶段性外部因素引起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汪钦:追求“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背景下,如何跟踪二级市场的企业?

林忠晶:数据上,目前我国居全球碳排放总量第一名,但人均碳排放量却和日本等相差不大。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会思考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过程究竟会对需求-供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现在很多上市公司更新了半年报或者业绩预告等,不难发现上游企业,特别是碳排放量比较高的企业业绩普遍比较良好。

但研究背后的原因,实际上经历过公共卫生事件后,中国是唯一供应链正常生产运转的国家,我们的部分原材料生产更是承担了全球的需求。但在“一刀切”式的“减碳”背景下,部分企业无法扩张产能,最终可能会导致供需失衡从而引起价格上涨。

当下需要做的就是深挖其利润增长背后原因:究竟是由于阶段性外部因素所引起的,还是由于内生性增长引发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5、在当前时点,能够扩张产能的光伏企业是重点追踪的投资对象。

汪钦:当前光伏行业的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很多光伏企业利润缩水,未来的趋势会是什么样的?

林忠晶:从去年11月份以来,下游产业链的数据明显可以看出硅料市场的需求非常旺盛。而产能扩张相关环节的数据也预示着利润走向原材料端的趋势。但从二级市场来看,现阶段硅料生产企业的表现不如预期,部分硅料企业在A股上市融资后进行扩产可能会有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现。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地观察和预判,进行调研并分析事物发生背后的原因。光伏板块涉及到的行业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产业的供需错配。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扩张产能的企业无疑会成为我们重点追踪的投资对象。

付鹏: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内钴锂的供应也存在着相似的问题。未来如果考虑新能源车销量进一步增加,电池的需求量也会大幅增加,从需求端而言上游的原材料切走产业链的利润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6、选择行业赛道时可以关注供需格局,对于“长坡厚雪”的企业需要倾注更多的研究精力。

汪钦:研究新能源行业的公司,一般重点关注什么?

林忠晶:在大方向上主要看供需格局,涉及到具体公司则需要看得细一些。无论是光伏或新能源车,行业的相关技术在不断进步,因此需要重点关注研发投入、管理层激励等。如果一个行业正蓬勃发展,那么行业中各个企业一般都会出现增长,其中增速更高或增长持续更久的企业,就约等于护城河更深,对于这样“长坡厚雪”的企业也需要倾注更多的研究精力。

对于上游产业,不可否认,电池材料中的镍钴锂的确对外依存度较高,供需较为紧张,业内人士也很关注这一点。后续技术的迭代或替代原料的出现可能缓解这一问题,从而迎来产业整体的蓬勃发展。投资是动态的,每天都在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紧跟变化。

7、在未来中长期,新能源赛道将维持较强的确定性。

投资者提问:新能源赛道的火热能持续多久?

付鹏:新能源赛道的确定性非常高,其持续性可以展望至未来五年甚至更长的维度。

林忠晶:从现在起至2035年,这个赛道都是确定的,尤其是2025年以前,比如国家战略角度已经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要达到20%。从这个角度估算,最近五年的年均销量增速至少达到30%。至于这30%的增速到底对哪一细分行业更有利,则需要通过不断分析调研来判断。而供需分析在其中尤为重要,价格提升往往是供需错配造成的,需求决定了这个赛道的“坡”有多长。

业内对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的预测,原来大约是五六百万台。而就目前的观察来看,进展可能远超原来的预期。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大约在4.5%左右,而今年6月大约达到11%,7月数据可能更高。造车新势力,以及欧洲部分国家的数据也在不断超预期。芯片的持续紧缺、电池的排产情况每个月都在环比上升,也可以侧面印证新能源车的产销正如火如荼。

8、芯片是周期品,目前景气度较高;新能源行业盈利情况快速上升。

投资者提问:现在新能源、芯片(包括半导体)板块都很火,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看,未来一年哪个板块更看好?

林忠晶:芯片的投资一般要两三年才有产能,所以在研究的时候要往前推两三年来考察。同时,芯片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广义的周期品,从目前来看,全球的芯片周期景气度相对还是比较高的。至于这个热情是否会在某个时间点发生变化,则需要持续跟踪观察,现在还难以预判。而从半年报的业绩预告、排产情况看,新能源行业的盈利情况正处在快速上升的过程中,同时行业周期性也没芯片那么强。因此,从个人角度来说,更为看好新能源一些。

付鹏:比较赞同林博刚刚说的,芯片说到底是周期性的,拥有非常内核的技术,就是站在金字塔塔尖。就芯片的景气周期来看,国产芯片基本上“在比赛的上半场要先让一球了”。新能源的主赛道增速目前来看正处在上升的周期,波动可能会比较大,但我国毫无疑问是冲进了决赛圈。

职场类问题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思维发散,就能不断进步。

汪钦:两位读书的时候都是学霸级的人物,关于学习方面,有没有好的建议?

付鹏:要训练逻辑性思维。以前我们在上学的时候,流行买素描本,彩色的笔,做思维的发散性练习。在国外学习,更多强调的是自主性,老师带一下,更多需要自己去延展,所以经常会泡图书馆,自主学习。我这么多年接触了不少金融机构的应届生,大家理论功底都挺好的,但发散性思维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林忠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一直是往学术方向发展的。受家人的影响我很喜欢做研究,解决问题能带给我很高的成就感,在进行宏观方向的学术研究时,每当解决一个经济现象的问题时,都会非常开心。而进入社会后,我接触了不少企业,也对企业调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什么样的企业是可以保持长青的?”“为什么行业中有的企业毛利很高,而有的很低?”,对于这些问题的深入探索使我的研究能力也在不断提升。而在进入到投资领域后,因为企业跟投资结合得非常紧密,我更是在分析研究企业的过程中乐此不疲,每当挖掘到一个很牛的企业,都会使我满足、兴奋。

所以归根结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让思维发散,就能不断进步。而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重点也是要找到自己的兴趣。

2、工作中需要主动表现,但前提是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相应能力。

投资者提问:职场中是否需要主动表现自己,还是默默干活儿等着老板发现?

汪钦:每个单位、每个部门的领导,一定是很希望所管理的员工能积极表现自己的。“酒香也怕巷子深”,只有表现了才能被领导看见,然后才有可能赢得上级的关注与青睐。

林忠晶:这跟上市公司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与企业交流过程中,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板说,他们之所以上市,就是想要扩大名气,从而提升影响力。而通过表现自己从而让领导发现,这其实也是另一种“上市”,就是向领导推销自己。但前提是,必须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或能力足以胜任。

汪钦:推销自己,就是Sell Yourself。但是,表现自己跟拍马屁不是一回事,过度表现也不好。

付鹏:不主动展现,老板怎么发现你?刻意的表现没必要,但该展示自己时就自信地展示自己。

风险提示:上述观点仅代表长安基金观点,不构成针对个人的投资建议,也不表明本公司对市场做出任何判断或倾向意见。投资人应谨慎投资,并根据风险自担的原则,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