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基金双双跌上热搜!风格又要切换了?

2021-08-17 22:06

今天,A股和基金双双跌上热搜。


图片



A股主要指数整齐划一,跌幅都在2%以上。


8月17日A股主要指数跌幅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主要的利空是7月的经济金融数据不及预期,引发市场对经济下行的担忧。


不过,两市成交量再破万亿,未见明显萎缩,资金面似乎并没有太大问题。北向资金也连续两个交易日净流入。


对后市,或许无需太悲观。


虽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但市场预期宏观政策将由紧转松,A股或将大概率保持震荡行情,没有全面牛市,但不乏结构性的机会。


其实今年以来A股整体一直就是震荡的节奏,大盘在3500点上下徘徊,但半导体、电动车、光伏产业链等热门板块纷纷走出了小牛市。


不过,从最近几个交易日来看,前期的热门板块连续回调,而基建、房地产等之前一直低迷的行业却突然崛起,表现不俗。


申万一级行业指数近一周表现

 20210811-20210817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A股的风格又要切换了么?


手里持仓的行业基金要不要换呢?


今天,我们找来一些知名券商的最新观点,来聊聊风格切换那些事。



No.

01

影响A股风格切换的主要因素


光大证券在《当前市场风格会切换吗?2021-8-15》中,剖析了2010年以来影响A股风格切换的主要因素。


光大证券认为,市场风格分化与行业估值分化刻画的是同一现象,可以用行业估值分化程度来衡量市场风格分化程度。其中行业估值分化程度采用所有申万二级行业PETTM估值的90%分位与10%分位之比,数据采用2010年至今的周度数据。


从计算结果上看,今年5月份以来,A股风格(估值)分化程度快速上升,当前A股风格分化处于2010年以来较高水平。


图片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注:数据采用周度数据,蓝色虚框框出的是历史上A股风格分化明显收敛的时期。



历史上看,盈利预期变化是核心因素


2010年以来,A股主要经历了4次由成长风格向价值风格切换的行情。复盘发现,行业盈利预期变化是导致A股风格切换的核心因素。


当成长(高估值)板块预期盈利增速明显下行,或者价值(低估值)板块预期盈利增速明显上行时,A股风格从成长占优切换为价值占优的可能性较大。


2010年9月-2012年12月:


TMT板块盈利增速下行拖累板块表现,导致A股风格(估值)分化逐步收敛。


受创业板开市刺激,2010年TMT板块整体估值较高,是当时A股估值最高的板块。


而在2010-2012年期间,TMT板块盈利增速不断下滑,其业绩比较优势逐步消减,这使得此期间TMT板块估值出现了明显下滑,进而使得TMT板块股价表现明显弱于其他行业,这最终使得此期间A股风格(估值)分化逐步收敛。


2014年9月-2014年12月:


牛市预期及放松房地产调控推动金融及地产板块上涨,进而带来A股风格(估值)收敛。


2014年下半年降息周期开启、理财收益率下降叠加沪港通开通引发投资者的牛市预期,场外居民资金和杠杆资金快速入市,使得市场预期券商板块业绩将明显改善,进而推动了券商及金融板块上涨。


其次,在房地产库存积压背景下,国内地产调控政策有所放松。


最后,“一带一路”、“国企改革”和“央企合并”等大级别主题兴起,刺激建筑和交运等板块走强。


A股由此前2013-2014年3季度期间的成长风格占优切换为价值风格占优。


2016年7月-2017年12月:


经济复苏叠加PPI上行改善周期板块盈利预期,周期板块持续上涨推动A股估值收敛,A股由成长风格切换到价值风格。


此后公布的财务数据也发现,此期间周期板块盈利增速也要明显高于全部A股和TMT板块。


2021年2月-2021年4月:


全球经济复苏预期推动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周期行业盈利改善,进而推动A股估值收敛。


与2016-2017年类似,周期行业盈利预期改善是推动今年春节后A股风格切换的主要原因。


今年1月份PPI同比增速回正,此后PPI快速上行,这使得周期板块盈利存在较强改善预期,在消费、新能源等热门板块交易拥挤且估值高企的背景下,盈利改善预期较强的周期板块获得了市场青睐。


春节之后,A股周期板块表现强势,A股风格也从消费、成长占优切换为价值占优。



流动性变化对于A股风格并无明显影响


通常而言,投资者认为流动性变化对于市场风格有着明显的影响,即利率上行利好于价值风格,而利率下行利好于成长风格。


但从实际复盘结果上看,利率变化对于A股风格切换并无决定性影响。


其背后的逻辑是,流动性变化不仅影响分子端(折现率),也会影响分母端(现金流及净利润)。


相较于流动性变化,板块预期盈利增速的变化才是影响A股风格切换的更重要因素。




No.

02

近期A股风格将如何演变?


近期A股风格将何去何从?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看法:



光大证券:往后看A股风格有望趋于均衡


5月至今的A股风格分化,本质上仍反映的是各行业盈利预期差异。


5月份以来涨幅居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军工、半导体产业链2021年预期盈利增速大多在30%以上;而跌幅居前的消费、地产、金融板块2021预测盈利增速则大多低于20%。


行业基本面差异导致了5月份以来A股风格的极度分化。


图片

资料来源:Wind,光大证券研究所,2021年行业预测盈利增速采用wind一致预期数据,数据截至2021/8/13。注:由于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交运、传媒、休闲服务板块2021年预测盈利增速均超过500%,为保证图表显示效果,上图中未展示交运、传媒、休闲服务三个板块的预期盈利增速,尽管上述三个板块预期盈利增速较高,但其受疫情影响较明显,近期国内新冠疫情散点爆发使得上述三个板块近期表现不佳。



从盈利预期角度看,当前A股市场完全切换为价值(低估值)风格占优的可能性或较低,市场风格可能将趋于均衡。


一方面,对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高成长性行业,今明两年其仍有望维持较高盈利增速,其盈利增速的比较优势或将十分突出。


另一方面,对于以基建产业链为代表的低估值周期板块,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叠加基建预期升温,下半年基建产业链业绩有望持续修复。


同时,当前建筑装饰、建材、轻工等基建产业链PB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随着其业绩逐步改善,板块也存在估值修复的可能。


因此在成长性板块盈利高增长有望进一步持续、低估值板块存在盈利及估值修复需要的背景下,A股风格或将趋向于均衡,完全切换为低估值风格占优的可能性较低。


——当前市场风格会切换吗?2021-8-15



招商证券:新能源与半导体或仍有机会 


8月以来A股市场风格出现切换,原因或在于7月以来商品价格反弹导致的流动性收紧预期。


由于通胀持续高位,7月上旬以全面降准为代表的货币政策宽松可能面临制约,更依赖流动性支撑的成长板块出现回调,而与大宗商品价格相关的周期板块保持上行,年内涨幅垫底的低估值板块则有望出现短期修复。


展望未来,因具有基本面和政策面的较强支撑,或许不应离开新能源与半导体为代表的赛道。


具体而言,从基本面来看,碳中和行动的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短期中芯片供应短缺、长期中芯片将是智能化时代的基础原材料等逻辑清晰。


从政策面来看,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政策趋于发力,财政政策方面要求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新能源、半导体、特精专新、社会公平等是支持的重点;货币政策方面,高位通胀的制约在8、9月可能较为明显,但四季度至2022年随着美联储讨论退出QE、中国库存周期逐渐见顶、全球供需缺口逐步收窄等原因有望逐步缓解。


——价格反弹导致股市风格短期切换 2021-8-15



华安证券:成长风格或仍具备占优条件


风格或未到切换时,结构性行情有望延续,成长风格可能仍然具备占优条件。


一方面成长风格业绩的比较优势有望延续至10月。另一方面,短期扰动不改流动性充裕本质。这期间市场风险偏好整体以平稳为主。


我们认为,9月底10月上旬之前,成长风格继续演绎或仍有强劲的支撑,成长风格的行情可能尚未结束,风格切换可能是市场观察央行MLF态度的短期行为。


更远维度和节奏把握上,本阶段成长行情演绎结束并调整后,可期待第三阶段拔估值行情。


风格未到切换时 2021-8-15



野村东方证券:周期行业业绩或持续改善


近期市场风格切换期,关注周期股防御性。


虽然新能源细分行业的景气度仍然偏高,但从近期市场的表现来看,新能源板块内部领涨行业从电池到光伏再到储能持续切换,且题材总市值持续变小,反映出市场对新能源和半导体行业的高估值变得更加审慎。


创业板指较上证50的静态PE相对倍数自7月以来持续回升,基本位于年内新高水平,显示出A股价值和成长风格的急剧分化。


在美联储9月FOMC会议结果出炉之前,海外流动性的不确定性或将对成长板块的高估值造成压力,并持续抑制成长股表现。


考虑到消费、医药和科技行业的机构配置较为集中,若科技板块出现调整,存在消费和医药板块受波及的可能性。考虑到供给端的压力,预计当前大宗商品定价之下的周期行业业绩改善或仍将持续。


市场风格切换期关注周期股防御性 2021-8-14



总结一下:


A股5月份以来极度分化的行情或将告一段落。


但当前A股市场完全切换为价值(低估值)风格占优的可能性或较低,市场风格可能将趋于均衡。


新能源、半导体以及低估值的基建板块均有机会。

文中券商观点均节选自券商研究报告,仅作举例说明,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与承诺。谨慎投资。指数过去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