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 | 我国首创和独创的一个金融指标—社会融资规模

2021-09-14 18:39
图片

上课啦~

上期《宏观经济入门系列》我们谈到了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以及它的两个好“兄弟”。本期我们要讨论的是M2另一个如影随形的好朋友—社会融资规模,二者经常被比喻为一个硬币的正反面,但是它们的区别点又在哪呢?我国一直强调金融对实体经济、对经济薄弱环节的资金支持,作为我国首创和独创的一个金融指标—社会融资规模在其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接着往下阅读~


图片

一、本质是什么?

图片
社会融资规模的权威定义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既包括增量指标,也包括存量指标”。简单点说,社会融资规模反映的是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或者说实体企业通过金融工具融到了多少钱。


社会融资规模与M2分别代表着货币的供给端与需求端,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同比增速与M2的同比增速趋势一致,但大多数情况下,前者同比增速高于后者,差异主要归结为二者统计口径的不同以及创新型金融工具的使用。


进一步来看,相较于M2,社会融资规模的突出特点有:(1)更为直接地反映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这主要是因为M2除了包含企业和个人的存款外,还包括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而社会融资规模则对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往来做了扣除;(2)能够提供的信息更为丰富。社会融资规模除了综合反映实体经济融资总量外,还提供了行业结构、地域结构、融资结构等信息,而M2仅是一个总量指标,看不出流向。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16.01-2021.07

图片

二、意义在哪里?

图片
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信贷等金融指标通常被视为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介目标或监测指标。我们刚才谈到了社会融资规模及其细分项能够提供比信贷和货币供应量更为多元的信息,那么社会融资规模的指标意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 体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程度

 

全社会资金供需的角度来看,社会融资规模衡量的是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状况的支持以及资金松紧程度,这也符合我国历来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这一主张。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由4大类共10个子项构成,不仅包括表内贷款、表外贷款、还包括直接融资以及以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因而,社会融资规模能全面反映实体经济融资状况、地区发展差异、行业发展动向、金融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等。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企业运营而言,资金就是当之无愧的“粮草”。企业想要投资、扩大规模,一般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搞定融资,融资关乎到企业的成长以及未来的盈利水平。社会融资规模回落通常暗含着金融机构放贷意愿降低或者实体企业融资需求减少,预示着未来经济大概率是下行的。

 

以近10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例, 2011-2016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在10-20万亿之间波动;2017年-2020年,社会融资规模攀升至20-35万亿区间内,总体上来看增量水平呈增长态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看好。


图片

数据来源:Wind,时间区间:2011-2020年


2.预测GDP增速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通过观测2003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二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GDP增速的数据相关性发现,若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领先一个季度则与名义GDP增速相关系数为0.34,领先两个季度时为0.39,领先三个季度时最高为0.41,领先四个季度时降至0.37。也就是说,观察当前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的趋势,有助于预判未来两至三个季度名义GDP增速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每月会公布社会融资规模的三张统计报表,分别是:增量统计表存量统计表以及地区融资规模增量统计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官网查看更多详情。


图片

三、总结

图片

社会融资规模衡量的是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额,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更为直接地反映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能够预测GDP增速走势。社会融资规模大幅增长,说明企业贷款需求旺盛,且金融机构也配合放贷,预示着未来经济走势大概率是上行的。

对于我们个人投资者来说,通过观察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趋势,分析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构建基金配置组合,平衡风险和收益也具有指导意义哦。



本文内容观点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