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赢基金李永兴:双碳政策是目前最大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因素

猫头鹰Josh 2021-10-27 19:31

图片


作者 | 猫头鹰Josh

支持 | 猫头鹰捕基能手


今年的市场中,我们看到了比以往几年频繁的变化。行业上,消费和医药由盛转衰,周期和制造开始崛起;风格上,从春节前大盘风格极致表现,到如今中小盘的价值回归;疫情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仍然在持续,而双碳政策又成为新的外部影响因素。


指数宽幅震荡,行业轮动频繁。市场的多变,让所有人都应接不暇。


但对于永赢基金李永兴来说,2021也只是多年投研生涯中普通的一年。这位拥有15年从业经验、7年公募基金管理经验的老将,过去经历过更多极端的市场变化。


2006年入行,紧接着就迎来了2007年”6124点“的超级大牛市和随之而来2008年历史级别的股灾;他经历过2015年“前牛后熊“的急转弯和随之而来2016年的熔断;也经历了2018年市场的单边下跌以及2020年的新冠疫情冲击。


不同的市场阶段里,他都取得了较为稳定的超指数alpha表现。


图片


在行情的起落之间,目前管理超过一年的四只产品,均能大幅超越指数。管理时间最久的代表产品,自任职以来取得了106.06%的回报,年化回报23.74%。



自上而下把握市场脉络



在A股市场中,绝大部分的权益基金经理,都将投资出发点放在微观和中观层面,具备宏观视角的基金经理并不多。而坚持自上而下做的投资的基金经理就更加稀少,李永兴是这其中,出色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由于宏观研究是基于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而无论是经济学理论或者模型,都有着多变量和非线性关系的特征。这需要对整个宏观运行的机理,有明确的理解和判断。对大部分是行业研究出身的基金经理而言,有着天然的高门槛。李永兴的特点在于,不仅经济学理论研究功底深厚,并且从研究到投资,从理论到实践,他宏观策略体系经过了长时间的打磨,在实战中得到完善和检验。


值得注意的是,自上而下地做行业配置,并不等同于追逐主题,或者频繁地热点切换事实上,李永兴一直以来所坚持的,是追求中长期的投资收益。


从他的投资风格中能够看到,换手率逐年下降,2020年仅为2.12倍,远低于市场中位数。体现了他的投资框架成熟度和稳定性的提升。


图片


他坦言自己并不会去做小的波段,而是更重视去把握市场的大的顶部和底部。


比如在2018~2019年的牛熊切换之中,李永兴就展现了多次这样的“神操作”:


2018年初,通胀上升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开始收紧。李永兴判断股市会有系统性的风险,将权益仓位做了大幅下调。此后股市和经济,都是一路下行;


直到18年的四季度,他宏观模型提示了通货紧缩的风险。李永兴预判会有宽松的货币政策出现,因此开始增加权益仓位。此后如他所料,市场估值也有了系统性的反转;


当2019年四月份,对于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市场存在着较大分歧。李永兴判断,这只会带来短期的波动,政府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贸易战的影响。


这种前瞻性的视角和精准判断,也在业绩上得以体现。他的代表性产品,在这两年的市场中,收益遥遥领先。


图片




全面能力圈提升投资胜率



从方法论上看,宏观经济的研究是出发点,投资仍然要落实于行业配置。李永兴善于将对行业的理解与宏观策略模型相结合,提高投资胜率。他的另一大特点,正是较为全面的行业能力圈。


得益于十五年的丰富投研经验积累,李永兴有着很好的行业宽度。不仅对与宏观经济相关度较高的金融、周期等板块有深刻理解,并且消费、医药、科技、高端制造等主赛道也在他的投资范围中。他的管理产品类型也较为全面,除了主动权益类产品,二级债基和被动指数基金也均有涉猎。


从数据上看,他的历史长期持股,分布在多个行业之中。并且,在七年多的投资历史中,李永兴在15个常配的申万一级行业上都体现出了稳定的超指数胜率。


图片


图片


从历史上看,他在2018年二季度超配银行,2018三季度超配券商和地产,2019年年中超配了电子。几次成名战役背后,正是对行业的深度理解,形成对他自上而下投资方法的底层支撑。



猫头鹰总结


在长期的投研生涯中,李永兴以“双周期”理论(经济周期+金融周期)独步基金江湖,用“自上而下”、“多赛道覆盖”的选股框架造就鲜明的风格特征。


尽管自上而下的投资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但是宏观的视角,对于任何投资者来说,都是极为有价值的。


2018年至今,我们经历了中美贸易战、疫情、双碳等等诸多的外部因素冲击。A股市场经历了熊市、牛市、震荡等多样的市场周期轮转和大小盘的风格切换。


只有透过宏观的视角,才能够去理解在这些表象的背后,资本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带来的变化,又有哪些因素会持续的影响市场。


框架大、覆盖广,让李永兴在各种市场风格下都能游刃有余。在面对种种不确定性的当下,我们认为他值得大家的关注。


图片


猫头鹰近期特地邀请李永兴先生进行了一次深度交流,他也向我们分享了他的不一样的投资视角。对大家所关心的一些市场的变化和未来的走势,做了清晰的解读。


那么具体聊了些什么呢,我们将精华摘要如下:




宏观视角更加具备前瞻性



猫头鹰:为什么选择自上而下,整个宏观的视角去看问题去做组合

李永兴自上而下能够做很多前瞻性的预判。宏观研究是基于经济学理论的分析,研究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三者互相制约互相影的关系。

比如看到通货膨胀的上升,就能预判货币政策的变化;看到货币政策的变化,就能够预判经济的走向;看到经济的走向,又能够预判通货膨胀的变化。所以它能够做到,根据经济学理论,能够做到比较前瞻性的研究和判断。


反过来,自下而上的研究更多基于已经看到的事实,存在同步性,甚至有些滞后性。但是,自下而上看到很多已经发生的现象,所以它的准确率相对来说会更高。

所以最理想的方式,肯定是两者能够相结合。
 
猫头鹰:确实,所有的企业都是经济的小分子,都是在整个宏观框架下去行为。在做预测和预判的时候,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什么东西前瞻性更强,什么东西只是能够起到验证的作用?
 
李永兴:宏观研究客观来说,难度比较大。因为很多理论或者模型,都是非线性关系。所以需要对整个宏观运行的机理,有明确的理解和判断。

具体来看,宏观当中有两个特点是比较难以研究的。

第一,是总量控制。当某些指标发生变化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比如说政策的变化,来进行总量控制,使得经济运行的方向要朝相反的方向去运行,比如说经济过热的时候,货币政策就会收紧,使得经济不要那么过热。当经济过冷的时候,当通货紧缩发生的时候,货币政策又会放松,使得经济不会那么差。所以什么阶段什么程,会发生总量控制,使得经济要向反方向运行,这是第一个难点。

第二个难点,宏观经济当中有很多变量会出现发散性。


也就说,如果不去做总量控制,它会自我循环,不断扩大:比如说当通货膨胀上升的时候,引发居民的通胀预期,居民会提前消费,从而导致需求进一步上升,使得通胀进一步上升。金融危机的时候,一旦出现次贷危机金融体系的风险,会导致银行惜贷;银行不给经济贷款之后,经济的总需求会更差,会导致金融风险进一步上升。所以它的这种发散性,这又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那么在整个宏观经济当中,会不断的有总量控制和发散性,错综复杂交织在一块,需要我们把宏观经济学理论研究清楚,才能根据实际的情况来做判断。这是里面最难的地方。
 
猫头鹰:据我所知,李总相当多的数据和模型是自己做的。我觉得很奇怪,市场上大概有40多家券商,基本上每家券商都有宏观研究员、债券研究员、还有金工研究员,都会写各种各样的关于宏观变量的一些报告。那么多的东西可以参考,为什么还会自己做数据?
 
李永兴: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原因,我们看到宏观的数据指标是比较多的。尤其是有些数据指标,它可能需要经过技术上的处理。这些处理和筛选,一定是在自己的宏观研究框架基础之上的。每个人的宏观框架不完全一样。一定会有自己更看重的数据指标。

第二方面的原因,自上而下跟自下而上是需要相结合的,否则胜率会下降。在很多宏观判断上,我需要微观的数据来验证。但哪些微观的因素可以用来做验证的,每个人的理解又不一样。所以我也需要有自己独有的数据库。




贸易战和疫情的冲击会边际递减,双碳的问题是长期目标在短期解决




猫头鹰:贸易战和疫情当前还会对资产产生影响吗?贸易战和疫情是长期因素还是短期因素?

李永兴:贸易战会长期持续,但是对经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其实是递减的。因为我们的政府在应对贸易战的能力和经验上,已经跟18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除非在有意想不到的贸易战的措施,否则我们现在应对贸易战成冲击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疫情就更难说了,因为它涉及到的本身就是疫情会不会再变异,包括疫苗和特效药,本身会有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拉长时间来看,疫情终将是会过去的,从现在医学的能力来说,我们看到先是疫苗,后面特效药,都在陆续出来,疫情的影响长期来看会逐渐减弱,甚至终将过去的,只是说在这个阶段,它还是会对经济也好,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会产生阶段性的冲击,但是至少目前来看,冲击也是边际上减弱的。
 
猫头鹰:能不能结合时间维度稍微聊一聊,双碳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
 
李永兴: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过去二三十年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本身在发展过程当中,我们看到一些高耗能的行业,像钢铁、有色这些行业,它的增长量非常大。其实长期来看,我们迟早也会面临环保、气候这样的问题。但是由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博弈,欧美通过这个事情,来打压,或者来抑制中国经济发展,这有可能使得这个事情提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短期内,就看到了碳中和碳达峰政策的压力。

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面,我们需要总的碳排放量的增速降下来。那么对我们经济发展结构上来说,更加鼓励对能源消耗比较低的产业发展,抑制高耗能产业发展。长期来看,这些方向都没有错。但是如果长期问题集中在短期来解决的话,它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抑制碳排放最简单的方法是限电。但是限电限产又会对经济总量产生压制。

所以,最近股票市场反映也是非常剧烈的,当政策朝一个方向推进的时候,我们看到有些相关的行业股价涨幅非常大;一旦负面因素出现,又开始纠偏,股价甚至会出现跌停。这也是研究的难点,政策的反复可能会导致股票波动加大。




央行政策从逆周期调节,变成跨周期调节




猫头鹰:宏观研究,不得不研究,但是又很难研究的东西就是政策。如果按照你的判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什么样的走向?
 
李永兴:是这样的。说到货币政策和经济的问题,我们需要先往回追溯一下。

就是到今年上半年,我们看到整个经济情况其实是非常好的。我们看到所有经济指标,都出现比较明显的向上,且盈利也非常好。逻辑上来说,当通胀上行的时候,货币政策需要出现适当收紧的。但是,我们看到不但没有收紧,甚至是有所宽松,利率出现下行。包括7月初我们看到了降准,这是非常反常的现象。这里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从央行政策逆周期调节,变成跨周期调节。


过去所谓的逆周期调节就是总量控制:当你经济过热的时候,你货币政策需要收紧,使得经济要那么过热;当经济特别冷的时候,货币政策需要放松,经济不要那么差。

但是跨周期意味着,经济好的时候不一定要收紧货币政策,经济差的时候也不一定要放松货币政策。因为当前经济好的时候,未来经济可能会下去,这里面经济学理论的前提是对经济走势的预判。


所以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大家能够理解,为什么在二季度做的是跨周期调节,因为我们看到了双碳政策的影响出现了限产限电,使得经济生产出现了下滑,相当于在二季度的时候,政府已经提前知道,后面要做双碳政策限产限电,会对总需求一定会产生向下的影响。




周期行业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双碳政策的持续性




猫头鹰:宏观经济的判断,最终还是落在投资。对大金融、周期、消费、医药、科技等等板块,能不能谈一谈你当前的看法。

李永兴:这个事情,我们把行业逐一来分析,我们现在有一些行业下不了定论,在于政策的变化是有不确定性的。

先从周期行业开始说起。目前影响比较大的是双碳政策,这里面最大的不确定性就是政策的持续性,以及出现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开始纠偏。

双碳政策很重要的一个核心是要提升新能源发电的占比,降低火电的占比。逻辑上来说,这个过程中电价一定会上涨。因为虽然新能源发电成本是在下降,但新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差,所以一定需要有储能配套。对于现在的煤炭价格来说,电厂发电是不赚钱的,甚至是亏现金流。但是要完成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升,必须要让电厂有动力建新能源电站和储能配套。

第二个很重要的影响:高耗能行业一定会出现政策压制。降低高耗能行业占比,提升低耗能占比。我们看到过去两个月的方式是一刀切的方式,降低供给。一旦出现供给的下降,哪怕需求再差,产能去了80%也会出现价格暴涨。这也是过去几个月看到的情况。




消费医药:产业政策有不确定性,仍然需要观察




猫头鹰:消费医药已经萎靡了很久了,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 这个阶段你怎么看?
 
李永兴消费医药在今年春节之前高歌猛进,春节之后会开始出问题。刚开始的问题本身是估值过高。在春节前,我们发现有些核心资产,它的股价已经超过乐观预期的水平。那个时候我们测算很多资产,如果持有十年,未来的潜在的复合收益率只有6%左右。这是什么概念?很多大银行股的股息率都5%。因此,它的风险收益比就开始发生逆转,确实是贵了,所以它有估值回调的压力。

而导致后面下跌,更重要的因素是政策上的影响。我们看到今年的产业政策很多,先是互联网,然后是教育。这尤其是对于外资来说,影响特别大。他会开始担心会不会出现第三个行业也被打压。那个时候医药集采政策又开始出来了,我感觉外资就从那个时候开始瞬间崩溃。外资非常重视估值模型,当出现风险溢价上升的时候,会把DCF模型里面WACC往上升,估值就会出现系统性的下降。

因为外资对医药和食品饮料持仓是比较重的,所以后来我们也看到这两个行业受影响很大。这样的过程是否结束,取决于政策到底会不会对这些行业有实质性的影响,而现在还没有办法下很准确的定论。




科技:等待“杀手级”的应用出现




猫头鹰:科技行业呢?

李永兴:我们在19年年初就有过判断:未来三到五年,中国经济最具成长性的两个行业,一个是科技行业,另外一个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没有很大的问题。到现在为止都是景气度上升非常好的。

科技行业,在19年是一个大的行业见底,我们判断未来3到5年都是景气上升的大周期,这个方向没有问题。但是在20年阶段性的开始出现景气度不达预期,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整个科技行业创新,智能终端的创新预期全部落空。到目前为止,我们类比上一轮整个科技和行业周期的上升,都没有出现一款类似于iPhone 4的智能终端出现。


整个科技行业的演进,逻辑上来说,先通讯标准,再智能终端,再软件应用。现在在好的智能终端都还没有完全出现的情况下,大的上升周期卡在这个环节。原因在于科技行业是供给创造需求,没有好的供给,就没有需求的爆发。

第二个很重要的影响是中美关系的恶化。现在这个东西也比较纠结:缓和,对整个科技行业有利;不缓和,对中国的半导体有利。我们可以看到,上一轮整个科技行业快速的发展过程当中,中美承担了互相配合的角色,美国负责创新,中国负责降低成本。使得不断有好的创新产品,还能迅速降低成本,所以渗透率上升很快。中美关系恶化之后,即便美国有好的创新,我们也没法很快的降成本。而中国哪怕有好的创新,芯片环节被卡住了,也没办法去生产。

市场到目前为止,或者我们还是需要等智能终端,杀手级的应用产品能够出来,它才会带来科技行业需求出现非线性增长。




大金融:最大的变数,在于地产政策




猫头鹰:最后一块是大金融,我们都知道永兴总对金融股研究比较擅长。

李永兴金融是这样的,银行、保险和券商不完全一样,会有各自的逻辑,又会有一些共性。


首先说券商,我们都知道它是弹性很大的行业,理论来说,这种弹性高beta的行业,你在判断市场处于底部,同时会有资金大幅度进入股票市场的时候,应该重仓买入。随着市场的上涨,比例应该是越来越低的。但是今年的行情不是券商本身的逻辑,是基金公司的逻辑。


以往基金公司对银行体系来说是变现工具,通过销售基金产品,银行能增收增利。但是现在银行发现,好的基金产品,能够帮它增加客户。所以会出现基金公司估值的重估。但不是所有的基金公司都要重估,因为一定是有引流能力,甚至有投资者黏性的基金才有重估的价值。
 
再来说保险,保险要看资产负债的两端。保险的资产端受利率影响比较大。利率向下,资产端收益向下;利率向上,资产端收益向上。而负债端,则在疫情之后受冲击是比较大的。但是各保险公司之间,结构上差异又很大。我们看到友邦保险恢复的很好。原因是因为,它的客户群体更多是高收入群体,疫情之后对高收入群体影响是比较小的,所以他恢复的比较好。A股的保险公司,因为它的客户群体中低收入人群会更多,影响就更大。那它什么时候能恢复呢?要么我们看资产端利率什么时候能上升,要么就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开始恢复。
 
对于银行来说是这样的。银行本身影响利润的,是升息资产收入,净息差和不良率。升息资产收入,变化不大,因为跟M2增速是比较匹配的。净息差今年比我们预想要差的,因为利率压在比较低的水平。但是不良率,其实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降。因为整个工业部门企业盈利是很好的。银行的中报,不良改善的幅度是非常大的。所以从盈利来说,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利率会影响银行股的估值,从16年开始,我们可以看到银行股的估值,跟十年期国债率,基本上短期是同步的,所以为什么在一季度银行股是不错的,因为利率在往上,二季度开始利率往下之后,银行股就不行了。拉长时间,我们可以赚银行股稳定盈利增长,但什么时候它有大的投资机会,一定是看利率向上的时候。
 
其实更大的变数是在地产政策。现在对地产的打压,已经从需求的打压,加倍传导给对供给的打压。我们看到最近普遍出现土地流拍的情况,对于地产公司而言,现在选择躺平了。不去投资了,也不去买地了。它带来的结果就是,需求在下滑,但是供给下的更厉害。


现在拿地开工,是未来一两年的新增供应。也就是说一两年之后,调控房价难度会非常大。所以理论上来说,地产行业纠偏的必要性是更大的。所以我自己觉得,当然我不敢确信,地产政策发生变数的概率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