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旧日历撕下最后一页,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经结束,大资管行业正式开启了新纪元。后资管新规时代主动管理大势所趋,券商发力财富管理愈加聚焦于公募赛道。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以来,公募基金规模已实现快速增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8年底,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为13万亿元;2019年底,这一数据变为14.8万亿元;截至2021年11月30日,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已高达25.32万亿元。
目前国内的券商超过100家,但是拥有公募牌照的仅有14家。在券商加速涌向公募赛道的背景下,财通证券资管(亦称“财通资管”)是如何投身新时期的资管变局,在激烈竞逐中保持自身竞争优势的?本期我们专访了财通证券总经理助理,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晓立。
财通证券总经理助理,
财通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马晓立
《首席经济学家》:从接手百废待兴的资管部,到近年来实现规模、业绩的连续跨越式增长。截至2021年底,财通证券资管的主动管理规模超过2100亿元,净收入排名行业前十,拥有300多名员工,成绩斐然。在快速发展的背后,财通资管做了怎样的战略布局和改革?
马晓立:2012年初,我离开中信证券,加入财通证券资产管理部,当初总管理规模只有7个亿,仅有的2只产品净值均大幅低于面值,员工只有20多名,士气比较低落。2012年对资管行业是比较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券商创新业务大会召开,券商资管“一法两则”发布,行业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但对财通资管来说,这个时候我们的根基还非常薄弱,满脑子想的是扭亏为盈和生存问题。
得益于公司领导的视野、格局和决心,给予我们充分的信任和授权,使得我加入财通资管后,迅速推出五大举措:一是将权益投研团队从杭州整体搬到上海,持续强化投研能力建设;二是固收业务引入核心骨干,从零起步快速布局;三是引进创新业务团队,快速赚取收入以养活团队;四是组建市场营销团队,大力开拓银行等外部销售渠道;五是新增合规风控人员,把住风险底线。应该说,这五个举措,对公司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业务布局方面,我们以主动管理投研能力建设为根本,权益、固收投研平台日臻完善,打造了特色产品线,成为公司发展的最核心支柱。我们的创新业务,从最早的通道、非标业务,已经全面转向符合监管方向的业务,目前涵盖量化及多资产投资、FOF投资、创新投资、资产证券化等多个模块,以满足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对于公募REITS、养老FOF等领域,我们也正在积极布局。
市场布局方面,我们培养了优秀的大市场营销团队,形成银行券商渠道、互联网渠道、机构销售三足鼎立、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在销售渠道端和客户端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合规风控方面,我们多年来坚守“主动管理+风险防控”两条腿走路的核心战略,配备了庞大专业的合规风控团队,为业务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确保各类业务的实质风险可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方面我们也非常重视。包括我们着力打造强大的中后台,服务并赋能前台;2021年是财通资管的“数智年”,我们在努力打造数字化、智能化、人性化的技术平台,为业务开展和客户服务全面赋能。在团队建设上,我们尊重人才,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通过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和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来激发员工活力;与此同时,营造正直、简单、信任、包容、团结的公司文化,注重人文关怀,“不让老实人吃亏”,提高员工的归属感,致力于打造最佳人居资管公司。
《首席经济学家》:固收投资是财通资管的传统强项,一直有着很好的口碑。近两年,“固收+”产品投资吸引力愈加凸显,在震荡的资本市场中,财通资管对“固收+”产品线是怎样布局的,如何保持优势和竞争力?
马晓立:财通资管的固收+业务,是建立在公司的传统优势业务固收业务之上,有很扎实的基础。我们的固收投资是从2012年周志远加盟财通后开始布局的,最早专注于纯债领域,到2016年开始做固收+,陆续将转债、权益、金工模型纳入大固收投研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盘数据和管理经验。目前固收团队有40多名员工,包括3个部门1个小组,分别是固收研究部、固收公募投资部、固收私募投资部,以及金融工程策略组,其中金融工程策略组就专门负责固收+策略的研发和投资。
我们对固收+产品非常强调持有体验,控回撤和赚收益同样看重。因为固收+产品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客户将其作为理财替代工具,这就要求我们在投资中,要把回撤管理和波动率控制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我们会从产品的最大回撤目标出发,去争取实现相对应的收益目标,确保风险收益目标不会发生明显的偏离,不去冒非对称风险。
在固收+的加号资产上,我们也建立了比较强的综合能力。除了前面提到的权益投资之外,我们在量化、衍生品、可转债、可交债、定增等其他品种和策略上,也建立了较为全面的投资能力。
《首席经济学家》:财通资管自2015年获得公募管理人资格以来,近几年在公募赛道的竞争力也快速提升。据银河证券统计,截至2021年底,财通资管近3年股票投资主动管理收益率265.61%,在111家公募管理人中排名第2。财通资管是如何打造权益资产的主动管理能力的?
马晓立:财通资管权益投资团队在权益投资总监姜永明的带领之下,近几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管理规模快速提升,也为持有人创造了良好的回报。
我们权益投资的理念是“深度研究,价值投资,绝对收益,长线考核”。这16个字不仅仅是指导我们行为的理念,更进一步地,针对每4个字,我们都有一系列的指标举措来切实落实,包括定期关注换手率、集中度、重点库重合率等内部控制指标,结合一系列实时风控举措等等。从考核导向上,我们特别强调回撤控制,淡化短期的业绩排名,建立了以三年以上权重为主的长线考核机制(比如对于管理时间超过3年的基金经理,三年复合收益率考核权重占比达到70%、当年收益率权重仅占30%),着力于打造长期价值投资的文化和理念。
在团队配置上,目前权益团队汇聚了30多名优秀投研人员,已实现28个申万一级行业研究全覆盖,科技、消费、医药、新能源等重点行业都有3-4人深度覆盖。核心人员平均从业年限超过8年,成熟度较高,其中投资人员多数出身保险资管、养老专户等绝对收益投资,对于回撤控制、组合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策略。
具体到产品上,权益团队当前聚焦A股市场,从全市场投资到消费、科技、医药、新能源等行业主题投资,提供丰富的产品线供投资者选择。产品整体呈现出波动较小、收益稳健的业绩曲线,给客户的持有体验比较好。
《首席经济学家》:除了主动管理之外,风险防控是财通资管的另一项核心发展战略。财通资管的合规风控体系有哪些特色,是如何为公司发展提供保障和助力的?
马晓立:我们对合规风控高度重视,早在我们还是财通证券资产管理部的时候,就配备了专业资深的合规人员。2014年成立子公司后,我们又迅速引入了非常资深的合规风控领域专家钱慧担任合规总监兼首席风险官。钱慧目前已升任财通资管总经理,也恰恰说明公司对合规风控的重视程度。
具体到合规风控体系上,主要通过四个方面实现与业务的良性联动:
首先,在合规风控团队的打造上,确保人员配置的充分、扎实。我们配备了近20位专职从事合规风控管理工作的员工,行业经验丰富、专业能力扎实,多人持有CPA、CFA、FRM等专业资格,覆盖公司各个业务条线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合规风控管理工作。
第二,不断深化合规文化建设,除了做好监管规定及时的宣导外,我们合规稽核部还设立了“合规螺丝钉”微信公众号,坚持每周发布行业动态和警示案例,这个内宣平台在业内也小有名气。此外我们每年都组织多场紧跟法律法规、业务规则的合规培训,做到监管规定的及时解读、分析和转换,为业务的合规开展保驾护航。
第三,在满足合规性底线的要求之上,注重对实质风险的管控。我们风险管理部通过与业务部门的深度融合和充分沟通,不断提升对各类业务逻辑的理解深度与专业性,从而保持对风险的敏感性和前瞻性,同时加强对各项风险的精准计量和控制,确保各类业务的实质风险可控。
第四,我们重视打造数字化的风险管理体系,以“科技”赋能风险管理工作。我们即将引入新一代全面风控系统,以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的覆盖面、精准度、时效性,逐步实现由“传统风控”到“数智风控”的转型。
《首席经济学家》:作为国有金融机构,首先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经济运行“稳定器”的作用,其次还要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进一步激发活力,财通资管的管理架构和团队建设有何特色?
马晓立:在上级党委的领导和组织下,财通资管始终强调党建引领企业发展,不懈加强企业党建工作,在公司发展中整体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广大党员为基础、以优秀人才为骨干、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的良好经营业态,并成立了独立的党群工作部,我本人担任资管公司的党委书记。此外,公司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发起成立了浙江财通资管公益基金会,秉承发挥金融优势、增强帮扶对象“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的公益理念,通过精准帮扶、公益助农等举措切实助力“共同富裕”,至今公益捐赠累计投入已超过300万元,今年将向公益基金会捐款200万元。
而在业务方面,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资产管理行业的第一生产力是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主要靠机制。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财通资管执行“党委领导下的类合伙人制”,并采取“市场化、专业化、扁平化、人性化”的管理机制。
所谓“类合伙人制”,是我们引入了多位价值观一致、务实进取、品行兼优的各领域资深专家,作为经营班子成员。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之上,我们给予这些“合伙人”充分授权,权责利清晰;对于每个条线的一般事项,分管领导就是最终的决策者。一把手的主要任务,是在确立了公司的战略目标后,从全市场找到各条线的最佳合伙人,并且调度合伙人之间、业务板块之间的高效协作。很幸运的,我们在多个重要条线都找到了非常优秀的“合伙人”,这是财通资管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
与“类合伙人制”相配套的,我们搭建了MD职级体系、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体系、跨条线协同的委员会制度,以及市场化的考核激励机制。公司现有员工300余名,我们通过外部引进、内部培养、优胜劣汰等方式,不断优化人才队伍,搭建了专业、敬业的前中后台团队。跨条线协同的委员会包括合规风控委员会、产品委员会、信息技术治理委员会等11个专业委员会。这些管理机制有利于条线间、部门间平等协作、高效响应,确保员工能在各自领域贡献专业力量。
《首席经济学家》:在“后资管新规”时代,财通资管面对怎样的挑战和机遇?将进行怎样的战略布局?
马晓立:在日益市场化的竞争之下,人才和机制是资管机构普遍面临的两大挑战。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感谢集团公司,给予财通资管充分的信任和授权,让我们能开展独立性较强的自主经营,建立市场化的经营机制和有竞争力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组织活力,为引入和留住优秀人才提供了保障。
在财富管理大时代下,在共同富裕大旗之下,我们面对的机会远远大于挑战。我们的信心来自于:第一,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居民生活都会越来越好,以公募为代表的财富管理前景广阔;第二,从2012年引入市场化团队以来,经过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的努力,我们已经打下了良好的业务根基、品牌口碑和客户认可度;第三,我们有一支价值观一致、务实进取、专业敬业的团队,这是我们最大的财富;第四,在集团的大力支持和协同赋能下,资管的各项业务都大有可为。
最大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市场竞争层面,我们看到很多头部机构都极为勤奋、进取,比我们优秀的人还那么勤奋,我们怎么办呢?只能更勤奋!二是市场化机制方面,一些优秀公募基金不仅有市场化的薪酬激励制度,而且已经实现员工持股,较好地解决了顶层架构问题,为吸引、留住优秀人才奠定了长期的制度基础。由于制度原因,我们暂时还难以实现员工持股;如果在市场化激励机制上不能跟上市场步伐,那么团队的稳定性就会受到挑战。
《首席经济学家》:您对虹口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未来进一步发展,有哪些好的意见或建议?
马晓立:作为一家注册在虹口北外滩区域的金融机构,我们对这个区域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虹口区委区政府办事效率很高,格局很大,对辖区内企业非常关心,帮助支持很多,这是很多金融企业愿意到虹口来、并且得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金融机构作为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实践者,在实现投资者长期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应当积极服务实体经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基于此,我们期待虹口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智库的力量,搭建金融机构与同业、投资者、实体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专业赋能,推动多赢。财通资管愿意与北外滩国际金融学会以及社会各界携手,共同创造良性的财富管理生态圈,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ExOTMyNQ==&mid=2650130186&idx=3&sn=7b8fdbe76f025a3c041cf5bea7382de3&chksm=beaa487889ddc16e8bc1762fb75de813a8d21ba8ce45256b59ed797e00b2ecf14da67ea327dd&mpshare=1&scene=1&srcid=0210ltdHAmAwiIpr12Maw6ZV&sharer_sharetime=1644502182435&sharer_shareid=4f562cb320914c1017d0f22eb680542a&version=4.0.0.6007&platform=win#rd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本转载不代表本公司观点或本公司同意该等观点,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人自行承担任何投资行为的风险与后果。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22-02-11 17: 12
2022-02-11 17: 10
2022-02-11 17: 08
2022-02-11 16: 53
2022-02-11 16: 50
2022-02-11 16: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