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弹了!你的定投还在坚持吗?

2022-02-17 19:09

截至今日收盘,沪深两市已连续三日上涨,场内情绪持续修复,A股成交量也有所回升,本来已经做好了长期震荡磨底的准备,结果连续三天的反弹,让不少基民又看到了后市的曙光。

涨涨跌跌间,上证指数悄悄走出了一个小幅的V型

图片


期的市场下挫,不少投资者可能已经忍不住“逃离”,等到市场反弹时再回来,但正确的操作恰恰相反。约翰·博格曾在2018年接受采访时提到,投资者不要尝试在股市里频繁进出:“永远不要离开股市然后认为你可以回来,因为你的情绪会完全击败你。”当市场开始上涨时,再入场可能已经为时晚矣。


而坚持定投的人,则永远是淡定的那一拨,保持在场,定投的人从不错过行情。不禁要感慨,“熟悉的V笑又回来了”!

01

 定投不惧波动,反而是波动的好朋友

其实定投的本质说起来并不复杂,基金净值高时,买到的份额少;基金净值低时,买到的份额多。换句话说,基金定投自动帮助投资者实现“高处少买、低处多买”,在多次投入中平摊成本。


让我们用简单用数据来说明:

图片

在上面三种情形中,情景三的下跌幅度最深,净值也远远没有回到成本价,但却是持有收益率最高的。

图片

以上数据仅作模拟说明


在保持相同投资量的情况下,当基金下跌,基金净值处于低位时,投资者反而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买入更多筹码。由于我们坚持定投,在下跌的过程中不断收集便宜的筹码,使得我们的持仓成本不断摊薄,因此我们根本不需要行情上涨到原先的初始位置,即可盈利。而波动更大的基金往往低位更低,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定投爱深V(微笑)曲线。


这也告诉我们,当市场深度震荡时,我们更应该坚持低位定投,越跌越买,用低成本获取更多的筹码,后期市场反弹时或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作用。


02

 以震荡为主的A股与可能定投更配哦~

由于A股较高的波动性,开始定投后通常不会马上盈利,都需要一段时间等待定投力量的释放,所以不要畏惧波动,反而要利用波动,震荡市才是定投获取收益的奥秘。


以历史上的震荡市作为参考,不妨让简单来算一笔账——


如果每月坚持定投1000元,会发生什么?

情景一:2016年12月1日~2020年9月1日


上证指数在2015年8月附近到达了4000点高位,此后就开始回落,开始了一段震荡行情。但如果从2016年12月1日开始,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每月定投1000元,到2020年9月1日时,定投收益将达到30.11%。

图片

情景二:2015年6月1日~2018年2月1日


2015年6月初,上证指数即将到达那一波牛市顶点5178点附近,然后开始下跌,并开始了多年震荡行情。但如果从2015年6月1日开始,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每月定投1000元,到2018年2月1日时,定投收益将达到20.63%。


图片

情景三:2010年11月1日~2015年6月1日


自2010年11月上证指数到达了3186.72点之后,A股就高位回落,并开始了一轮持续时间颇长的震荡行情。但如果从2010年11月1日开始,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每月定投1000元,到2015年6月1日时,定投收益将达到92.90%。


图片

尽管是从市场相对高点的震荡市定投,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筹码的积累,定投往往能够更快地实现盈利!

03

 定投爬坑需要时间,不妨多一点耐心

当然,市场只是刚开始回暖,很多人的定投还在“填坑“阶段,此时的定投计划最好不要随意停止或更改,以免影响定投分散风险、摊薄成本的作用,相信定投在低点积累筹码的能力,多给定投一些时间。


从当前市场看,A股价值在全球极具性价比;其次,“稳增长”发力,经济增速具备向上的动力。就算面临外围市场的负面冲击,负面影响终会消退,过去的A股也无数次从类似的短期影响中修复。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前阶段投资者不需太过恐慌,情绪杀完之后,股价终究会回归价值。


当短期风雨渐歇,曙光或渐渐显现。不要因为短暂的颠簸,而错过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红利!

定投数据来源:Wind,U8指数定投计算器,定投公式:定投收益率=[(sum(每期定投金额/每期净值)*期末净值)/(sum(每期定投金额*投资期数))]-1。使用U8指数定投计算器计算,以上证指数为模拟定投标的,定投方式为月定投,红利再投资,定投金额为1000元,此模拟为历史模拟收益率,模拟收益不代表历史的真实收益,也不代表未来的预期收益。

备注:序号①2016年12月1日~2020年9月1日,沪深300指数年复合收益率7.1%,模拟定投收益率30.11%;序号②2015年6月1日~2018年2月1日,沪深300指数年复合收益率3.86%,模拟定投收益率20.63%;序号③2010年11月1日~2015年6月1日,沪深300指数年复合收益率3.05%,模拟定投收益率92.9%。

风险提示:1.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2.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