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报盘点|2022年的市场,基金经理们怎么看?

2022-04-12 17:56

2021年基金年报已经披露完毕,这份全年最重磅、最详细的基金公告,非常值得基民朋友们仔细研究。2021年加剧分化的市场、2022开年国内外不确定因素的扰动,让普通基民朋友对于市场的看法出现了分歧。那么基金经理们又是如何看2022年的市场的呢?今天,我们盘点了小幸家部分基金经理对于2022年市场的展望,来看看他们在年报里都说了什么。


(以下盘点按照姓名首字母先后顺序进行)



图片

程  洲

国泰基金基金经理


-“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会给经济与股市提供支撑-


展望2022年,A股市场会面临两个风险,一个是经济下行带来的整个上市公司盈利增速的放缓,另一个是海外收缩流动性带来的外部风险,因而市场的风险偏好存在压力,高估值股票存在估值回归的压力。持续表现了两三年的景气赛道普遍都出现了估值溢价的状态,因而屡试不爽的赛道投资可能在2022年会面临困难,在景气赛道中也要寻找估值与盈利增长相匹配的股票

当然,我们对2022年A股市场并不悲观,虽然面临内外部的风险,但是“稳增长”的政策基调会给经济与股市提供支撑,偏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组合使得权益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很低,结构性机会为主的行情特征还会延续

我们认为把握2022年的机构性机会一定要坚持估值安全和盈利增长确定这两方面的要求,符合这些要求的公司可能存在于已有相当调整幅度的必选消费和医药行业,可能存在于高景气赛道中能够通过盈利快速增长来消化估值的景气环节,也可能存在于积极拓展到景气赛道中的传统化工/机械/电子等行业




图片

李  恒

国泰基金基金经理


-更关注长期看好优质企业的买入机会-


行业景气的起落本身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行业的高景气阶段,企业发展的各种有利消息接踵而来,这对市场中庞大的参与者都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景气度的边际变化经常在短期非常明显,这主要影响的是市场中众多参与者对企业阶段上增长速度的预期。而企业价值是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创造的,并非增长快时价值量就高,而增长慢时价值就低。因此追逐景气度的策略是以股票为筹码、以和市场的预期差为坐标的一种交易行为。如若市场过度追求景气度,则可能出现非常激烈的博弈,导致股票阶段上的定价与实际价值发生较大的偏差,从而加剧市场的波动。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长期投资者而言,更为关注的是是否有更好的机会买入其长期看好的优质企业

对于产业具备较大想象空间的领域,市场倾向于给予相关的股票较高的估值。较好的增长空间诚然是价值创造的一种因素,但并不是一个充分条件。如果在供给侧没有形成中长期的约束,以及领先的企业不具备一些良好的经济特征以长期维护自己的高盈利能力,则在长时间内供给的总量和结构总是会相对于需求恶化,进而大幅侵蚀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关的股票面临较大的风险。

站在目前时点,继续维持长期以来的基本观点。对中国优秀企业的长期投资机会依然充满信心。相对于一年之前,部分优质的公司的价格已经相对更为合理,如继续调整则是更好的介入机会。基金组合的投资重点仍是聚焦于那些具备较好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少数企业。行业上重点仍在消费、制造业、互联网和医疗健康等领域。




图片

彭凌志

国泰基金基金经理


-加聚焦未来几年增量比较确定的一些行业-


展望2022年,从国内来看,国内经济稍有下行压力,国内货币政策或将相对宽松,同时稳增长政策也需发力。从国外来看,美联储大概率会加息同时缩表,将对全球股市造成一定扰动。因此我们判断2022年国内股票市场将以震荡为主,结构性机会犹存

行业上,我们长期一直对消费、医药、新能源、科技和财富管理等成长性较好的行业保持重点关注。具体到2022年,在经济偏弱的情况下,我们将更加聚焦未来几年增量比较确定的一些行业,包括但不限于新能源汽车、光伏、军工、半导体和财富管理等

宏观分析和行业选择对投资都很重要,但我们更希望能挑选出其中的高质量增长股,从而为持有人创造更好的投资回报。



图片

王  阳

国泰基金基金经理


-中期需要关注行业预期逻辑向上

和业绩能兑现的公司-


展望2022年,我们判断中国经济仍会在一个相对较为稳定的环境下运行,经济增速也在逐步见底的过程当中。海外的货币政策和流动性预期会使得权益市场阶段性波动加大,国内我们需要跟踪和关注阶段性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具体出台情况预计企业的业绩更将呈现结构化的差别,从中期来看,需要关注行业预期逻辑向上和业绩能兑现的公司。

展望2022年,从新能源汽车行业来看,一季度之前行业进入阶段性数据真空期,需紧密跟踪行业数据情况。进入2022年,行业供给侧的压力预期开始逐步缓解,前两年因供需错配,错配造成的价格持续上涨的环境有望改善。随着渗透率的提升和产业升级,在智能化和互联化的领域会持续出现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电子、计算、通信等科技领域。中国和欧美市场,是行业发展的最重要驱动力之一,进入到二季度之后我们需紧密跟踪产业动态。

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一定是沿着环保化和互联化的路径迈进。中国作为汽车制造和消费的大国,并积极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格局,必将诞生出一批优秀的具有全球化竞争力的企业。

我们将积极寻找符合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方向,并自下而上挖掘具有核心资源和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

一如既往地,为持有人创造稳健良好的中长期收益回报是我们永远不变的目标。在追求收益的同时,我们将持续关注风险与价值的匹配度,做好风险控制



图片

徐治彪

国泰基金基金经理


-慢牛格局,中小成长遍地黄金-


宏观层面前期季报都提到:国内经济的复苏在一季度应该是到顶,比如基础金属铜就很典型三月份到顶,所以需求拉动的PPI上涨实际在三月份就达到顶点,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是在一季度就达到高点接近3.3,后续一路缓慢下行至目前的2.7以下,本质反映经济潜在中枢的下行,我们本来预计在三季度PPI见高点,但是三季度末拉闸限电,能耗双控政策,由于供给端原因导致PPI继续上行,见顶在四季度。因此站在现阶段展望后续经济,我们比较大概率可以判断的是:2022年的经济稳字当头,疫情继续反复,流动性稳中偏松,PPI长期下行趋势,长端利率下行趋势;海外经济随着疫情的免疫,经济会逐步恢复,货币政策从大放水到收紧,因此海外长端利率大概率是稳中有升

证券市场方面展望:我们路演直播反复强调过我们的自上而下的框架:分母定买卖,分子定方向。首先从分母角度,股债比0.75左右说明股市有结构性机会,没有系统性风险;其次,从分子角度来说,稳字当头,经济进入弱周期,强周期行业难有系统性机会,主要在弱周期机会,具体在医药、消费、科技等领域。沪深300估值中枢目前在70%分位以上,中证500/1000在20%以下,弱周期背景下也确实是成长更好。因此我们可以继续维持前期观点:慢牛格局,相比核心资产、顺周期,更看好业绩和估值匹配的成长股,甚至说中小成长遍地黄金

具体到我们组合:我们以5年年化15%以上业绩增长,同时估值偏低的标准筛选公司,目前主要配置:医药+制造+纺织服装+汽车零部件+直播带货+农药+能源数字化+高镍,其中医药主要在药店、器械、创新药、OTC等方向,医药2022年的关键词大概率还是告别拥挤赛道

每个季度报告,我们最后都会强调一句:我们一直坚持做简单而正确的事情。从长期角度去寻找一些优质公司,赚取业绩增长甚至赚取戴维斯双击其实并不难,这就是简单而正确的事情,而不宜过于关注短期的市场,市场长期有效,短期不一定有效,相信“慢即是快,盈亏同源”。未来我们依然知行合一,继续做简单而正确的事情,秉着“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原则希望给基金持有人在控制好回撤的基础上做到稳定收益。



图片

郑有为

国泰基金基金经理


-把握稳健性与进攻性投资机会-


1. 2022宏观大势研判:我们判断,2022年一季度将步入宏观稳增长的重要窗口期,信贷规模扩大,内需相关的投资与消费都会先后复苏提速,GDP增速将触底回升。在宽信用背景下,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较小,延续积极把握结构性机会的脉络。投资上我们核心把握两方面的投资机会,稳健性机会主要集中在金融与消费板块、进攻性机会我们判断需聚焦“双碳”与“安全”相关领域

2. 2022Q1展望:基于上述判断,我们将积极把握以下方面的机会:

a) 围绕双碳大背景,积极把握需求侧与供给侧机会:以新能源、电动车、新材料、电子等为代表的新兴制造业,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占国民经济比重持续提升,是把握股票市场结构性机会的主要方向。例如,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储能、特高压、天然气等行业2022年依然处于高度景气阶段,行业增长水平处于全社会前列,板块内有较多的个股机会。另一方面,在碳排放约束与电力紧张的背景下,新增供给受限的方向也会有长期的机会,主要集中在化工、有色、黑色等周期板。

此外,跟国家安全相关的领域,如信息安全、生产安全、国防安全,也是我们重点挖掘成长型个股机会的方向;

b) 金融与消费具备稳健性机会,适合作为基础配置:我们依然聚焦在财富管理领域有特色的金融机构,不限于银行或券商,判断具备稳健收益机会。消费大类我们聚焦于疫情后泛消费行业,包括酒店、旅游、汽车等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看多2022年为疫情后周期的元年,相关行业将开启长周期复苏。

由于版面及手机阅读体验的限制,本文未能收录小幸家所有基金经理的年报观点,感兴趣的投资者朋友们可以前往国泰基金官网下载查看哦~


风险提示



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不构成该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经理季报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