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荡行情,理性投资更能照亮未来方向

2022-04-12 17:38

市场无常,暗流激荡。

4月11日,A股表现疲弱,又“跌”上了热搜。

截至当日收盘,上证综指下跌2.61%,深成指下跌3.67%,沪深300指数下跌3.09%,创业板指再次领跌,跌幅达4.20%。从个股表现来看,两市更呈普跌态势,4159只个股下跌,占A股个股总数近九成。(数据来源:wind,2022年4月11日)

4月12日,A又上演了“低开高走”的漂亮逆转:截至午间收盘,上证综指跌幅为0.66%,下午开盘后旋即展开了强势反弹,以1.46%的涨幅收盘。沪深300指数以及创业板指的表现亦不遑多让,以1.95%和2.50%的涨幅完美收官。(数据来源:wind,2022年4月12日)

消息面错综复杂

分析原因,近期市场走势难以预测,主要体现在若干利空消息方面。

■ 疫情持续反复:

近期全国部分城市疫情形势依旧严峻。疫情的持续扰动明显冲击着各地生产生活,防疫管控措施势对终端消费造成影响,部分行业的供应链遇到困难,对盈利面形成较大利空。

■ 中美利差出现倒挂:

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出现倒挂,为2010年来首次,美国10年起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764%,超过中国10年起国债收益率,对国内货币宽松形成强约束,叠加疫情反复与俄乌冲突影响下通胀压力显现,触发市场对中期流动性预期的修正。

■ 通胀数据超出预期: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最新数据,3月CPI同比上涨1.5%,PPI同比上涨8.7%均超出市场预期,PPI-CPI剪刀差回落至去年4-5月份水平。受国内多点散发的疫情及国际大宗商品上涨影响,通胀数据超预期引发市场对中期流动性预期的修正,产生利空情绪。

锚定政策调整积极信号

即便大盘羸弱,却有一个板块走出了独立行情。在11日早盘,仓储物流板块逆势大涨,截至午间收盘,不少个股已然涨停。截至当日收盘,智能物流指数涨幅达4.51%。而4月12日,该板块的涨势依然延续,以2.61%的涨幅收盘。(数据来源:wind,2022年4月11日、4月12日)

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意见》同时提到,要建设现代流通网络,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因此,即使在震荡行情之下,政策变化带来的消息面利好依旧可以帮助投资者锚定其中酝酿的投资机会。

如何推进后市布局?不妨围绕稳增长展开

在《意见》出台之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适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要求做好用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等工作,增强银行信贷能力。会议上指出,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切实稳住宏观经济大盘。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认为,此次会议是继金融委会议释放市场暖意之后,进一步强化政策底预期的重要举措,核心是主体纾困和就业兜底。此外,2019年以来,历次降准都由总理在国常会或其他场合明确“预告”,其表述通常比较直接,而本次对货币政策的提法是“适时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可能意味着不局限于降准降息,还有MLF、再贷款、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银行资本补充等。在经济增速明显低于目标情况下,降准降息可博弈。

目前,3月份经济数据不佳,疫情、俄乌和地产下行对经济产生冲击,货币政策进入博弈期。但降息面临美联储加息等制约,市场已经反映了一定降息预期,中美利差局部倒挂,3月信贷可能不差,博弈空间有限。就算降准降息落实,市场大概率也会当做放松尾声来看待,甚至可能“买预期卖现实”。因此,本次政策博弈的确定性和空间(值博率)都不如去年底到一月份。这种情况下,建议投资者小幅参与博弈,见好就收。股市方面,政策底再次确认,静待市场底,风格略偏价值,疫情下政策受益品种仍是短期热点,银行股的上涨空间受制于让利实体担忧,新能源、自主可控等长期景气板块逐步布局。(观点来源:wind,华泰证券,《国常会释放的六大政策信号》,2022年4月7日)

2022年的第一季度行进艰难,投资者的心情裹挟着焦虑与沮丧。越是困难时刻,越要保持理智头脑。在行情不甚明朗之时,我们还有诸多方法推进投资的稳步进行。

■ 一方面,配置低关联性的投资标的,如股债搭配,构建攻守兼备的投资组合;

■ 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采取定投的方式持有。定投是定期、定额持有某一标的,在行情震荡之时坚持长期定投,有望帮助投资者摊平成本,缓释风险,或能为日后的“反攻”积累更多筹码。


前路难行,小泰更要与诸君共勉,

携手走向期盼中的春天。


风险提示:本文中所涉及观点仅为相关机构和分析师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意见,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承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