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报速览 l 基金经理如何应对市场波动

2022-04-22 15:03
如何应对市场调整?哪些因素影响未来走势?基金经理们怎样展望和准备?中融基金旗下产品一季报出炉,重点已划好,请阅~


图片

图片

随着国内采取强力措施防控疫情,发力稳增长措施陆续推出,国内宏观经济有望逐步企稳,经历过大幅调整后的A股估值较低,隐含了较高的长期投资回报率。




▼ 向下滑动浏览

2022年一季度受俄乌战争、大宗商品涨价、国内疫情反复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国内经济增长出现一定压力,叠加美联储加息预期时间提前及加息幅度较大,流动性预期亦边际收紧。在基本面和流动性双重压力下,A股市场出现了较大的调整,沪深300指数下跌14.5%,而表征成长股的创业板指数下跌了20%。本基金管理人认为随着国内采取强力措施防控疫情,发力稳增长措施陆续推出,国内宏观经济有望逐步企稳,而经历过大幅调整后的A股估值较低,隐含了较高的长期投资回报率。本基金管理人仍长期看好A股市场,重点配置了医药、新能源等具有中长期成长性的行业,也在全球通胀背景下,结合逆周期稳增长的政策方向,精选具有成长性的行业及个股进行投资,力争中长期为持有人创造超越基准的回报。

(摘自中融竞争优势2022年一季报)


图片

图片

首先是继续寻找中游环节中具备定价力、有成本转嫁能力的优势企业,其次是在上游中寻找符合自己投资框架,能部分对冲通胀风险的品种;最后,我们认为今年市场会反复交易的可能是下游消费端的“后疫情复苏”预期。

▼ 向下滑动浏览

2022年一季度相信是投资者经历的极其复杂的时间段,战争、新变种病毒疫情、长期通胀预期抬升、各行业政策的预期变化等多种宏观事件叠加在一起,推动风险资产世界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的陌生环境。资本市场喜欢的是确定性,当不确定事件来临时,定价体系可能就要紊乱,投资者的直觉防御动作就是抛售风险资产。表现在具体资产类别表现上,就是商品实物资产大涨、权益跌;高分红低估值类股票涨、成长股跌,这些资产组合拼凑在一起就是投资者用脚投票应对不确定的方式。

对本管理人而言,一季度也处在适应评估新变量的过程中,组合净值也在一季度的成长股抛售中承受阶段性损失。坦诚的说,我们现在可能尚处在一个全新历史进程的起点,历史的大变化可能才刚掀开面目,短短的一个月我们不太可能获得超越多数人的认知;但有几点认知是观察到的可以分享的,首先,正如以前提过的对“安全”方向的重视,此次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化的波折,走向新“双轨制”的概率越来越大,我们认为东西方的任何一方,都会寻求从上游能源原材料、中游先进制造业、下游必选消费的全面供应链安全,这种追求国家安全感的心理需求甚至会产生冗余备份的过度库存,那就可能产生复杂的新定价机制变化、新采购需求,所以这对组合里中长期一直持有的供应链国产化、军工等而言,逻辑是加强的;其次,我们也看到以前视角的盲点,正如我们以前投资的锂产业链受益于资本开支不足、需求激增,我们看到很多原材料领域在上述描绘的需求拉动下,原来都存在长期资本开支不足带来的供需矛盾,这就抬升了全球通胀的中枢,对利率环境等构成挑战,这又对我们之前坚持的投资领域构成挑战,我们也还在对此进行评估和应对。

我们对市场后续的想法是进行产业链上的平衡。结合上述认知,首先是继续寻找中游环节中具备定价力、有成本转嫁能力的优势企业,最好还是在非敏感领域有全球出口能力的(全球总供应减少,没有贸易制裁风险,可以替代全球对手);其次是在上游中寻找符合自己投资框架,能部分对冲通胀风险的品种;最后,我们认为今年市场会反复交易的可能是下游消费端的“后疫情复苏”预期,毕竟疫情总会慢慢减弱,我们国家会找到适应自己国情的对策,一部分消费品可能也会具备中期投资价值。

(摘自中融新经济混合2022年一季报)


图片

图片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目前主要指数板块的估值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大幅下行的空间有限,但短期市场更加关注通胀问题、美国货币紧缩问题以及疫情的进展,在这些核心关注的因素未能有效好转之前,市场更倾向于一种相对低风险偏好的方式运行。




▼ 向下滑动浏览

2022年一季度,我们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1-2月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有所回暖,但进入3月份疫情多地爆发,防疫形势越来越严峻,经济运行面临一定的压力,对经济企稳形成扰动。

工业生产方面,1-2月工业生产景气逐步回升稳中向好,但疫情使3月工业生产承压,产需两端同步回落,3月PMI指数回落至枯荣线之下。投资方面,制造业投资总体维持平稳,基建投资增速维持高位,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但土地拍卖和地产销售数据仍未回暖。消费受疫情影响较大,出口短期仍保持韧性。与此同时,海外地缘政治风险仍在继续,全球通涨压力及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使得中美利差持续收窄,各类资产的波动加剧。
权益主要指数表现较弱,行业板块市场风格分化明显,价值风格明显优于成长,传统周期板块明显优于新兴成长板块,这是过去三年以来一次显著的风格切换,从中长期角度来看,目前主要指数板块的估值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大幅下行的空间有限,但短期市场更加关注通胀问题、美国货币紧缩问题以及疫情的进展,在这些核心关注的因素未能有效好转之前,市场更倾向于一种相对低风险偏好的方式运行,我们的选股将会倾向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和稳增长相关的行业板块,如金融、地产、建筑建材,另一方面是疫情受损板块的左侧布局机会,三是高质量的价值成长板块和个股。总体上,我们在配置上倾向于相对合理或较低估值,较为坚实的板块及个股基本面和总体仓位的合理控制,去应对目前相对复杂的全球政治经济环境。
(摘自中融融慧双欣一年定开债券2022年一季报)

图片

图片

我们相信,地缘冲突、疫情反复和经济弱势终会过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细分龙头,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能源革命、科技革新仍在进行。



▼ 向下滑动浏览

一季度宏观面处在弱势区间,地缘冲突、美联储加息缩表、大宗商品高位叠加国内疫情影响经济,带来诸多行业层面的企业盈利下调,而能够给到预期改善的金融、地产、农业、医药等行业的利润亦无法按照时间较长的估值体系锚定。我们或许可以从历史中寻找一些答案:复盘类似的宏观背景,美国市场在上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阶段也处在宽幅震荡过程,期间资源类股票确实在短期有一定的涨幅,但值得注意的是,带领美国走出滞胀区间的是70年代末期成长并壮大起来的新兴行业,经过上世纪70年代的调整这些公司到现在也引领着全球科技的动向。从类似的历史复盘来看,我们会配置短期盈利或者预期改善特别明显的金融、地产、农业、医药等细分行业,但研究精力仍然会集中在代表国家未来科技走向的“高质量”成长性行业。因为我们相信,地缘冲突、疫情 反复和经济弱势终会过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细分龙头,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能源革命、科技革新仍在进行。
(摘自中融物联网主题2022年一季报)

图片

图片

倾向于更审慎的投资策略和更严苛的估值容忍度,重点关注低PE及业绩确定性较高的低PEG投资标的。



▼ 向下滑动浏览

本产品秉持价值成长的投资思路,以行业景气度为选股切入点,寻找估值性价比较高的优秀上市公司。一季度市场经历了较大波动,触发因素是流动性收紧以及国内疫情扩散。对于后市我们倾向于更审慎的投资策略和更严苛的估值容忍度,重点关注低PE及业绩确定性较高的低PEG投资标的。
(摘自中融核心成长2022年一季报)


图片

图片

随着稳增长政策推进,国内疫情情况明朗,基本面有望出现改善,寻找结构性机会。



▼ 向下滑动浏览

2022年初以来主要指数均出现下跌,市场波动较大,主要原因来自:国内疫情反复,经济承压,稳增长政策发力到基本面出现拐点需要时间,海外俄乌冲突强化了通胀预期、美国流动性收紧影响资金流向。3月中旬金融委会议坚定市场信心,随着稳增长政策推进,国内疫情情况明朗,基本面有望出现改善,寻找结构性机会。本基金一季度结构上加大对低估值稳增长板块的配置。
(摘自中融国企改革混合2022年一季报)

图片

图片

对于地产板块,虽然政策拐点向行业企稳的传导仍需时间,但友好的政策环境让我们更有信心增加地产板块的配置,唯选股层面我们更为谨慎,主要选择了低估值的龙头国企和优质的物业公司。



▼ 向下滑动浏览

2022年一季度,海外地缘政治动荡、美联储进入紧缩周期、粮食和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国内疫情超预期多发,在影响众多公司盈利前景的同时,也对离岸市场的流动性造成了剧烈的冲击。随着俄乌事件的缓解以及国内自上而下传达的稳增长政策意图,市场信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季末在诸多不确定因素环绕下,香港市场转入震荡。在此背景下,我们提高了组合的防御,增加了低估值、高股息的品种,配置上向流动性好的大盘股票倾斜。对于地产板块,虽然政策拐点向行业企稳的传导仍需时间,但友好的政策环境让我们更有信心增加地产板块的配置,唯选股层面我们更为谨慎,主要选择了低估值的龙头国企和优质的物业公司。
(摘自中融沪港深大消费主题2022年一季报)


图片

图片

季度内,债市走势分为三阶段演绎。年初至春节之前,随着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不断升温,叠加降息于1月中旬落地,债市做多热情高涨,收益率曲线整体呈现陡峭化下行。春节后至三月中旬,债市则出现比较大幅度的调整。中短端调整幅度更大,信用债表现不如利率债。三月中旬之后,在金稳委专题会议稳定市场信心、国内疫情爆发、宽货币预期继续升温、产品赎回负反馈影响逐步减小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债市情绪有所回暖,收益率出现震荡下行,中短端下行幅度更大,信用债表现优于利率债。



▼ 向下滑动浏览

一季度国内经济延续恢复态势,多项经济指标表现超出市场预期。工业生产表现较为强劲,1-2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比上年12月份提升3.2个百分点。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2%,比2021年全年加快7.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和基建投资是主要拉动项;地产投资数据显示边际企稳,但看到拿地、销售、新开工、房企到位资金等数据依旧显示地产投资压力并未得到实质性缓解,后续应仍可看到地产相关稳增长政策继续加码。春节消费和冬奥因素带动消费明显改善,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比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加快2.8个百分点,但3月以来国内疫情多点爆发,居民消费持续恢复或将受挫。1-2月出口同比增速16.3%,稍有回落,但考虑到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出口韧性仍强。通胀方面,2月CPI同比上涨0.9%,涨幅与1月相同;PPI同比上涨8.8%,比1月回落0.3个百分点,在原油、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影响下,PPI环比由负转正。2月社融增速10.2%,较1月下滑0.3个百分点,非标融资延续压降态势,新增人民币信贷大幅减少,其中居民和企业中长贷增长低于预期。季度内货币政策中性偏松,资金面整体平稳。
季度内,债市走势分为三阶段演绎。年初至春节之前,随着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不断升温,叠加降息于1月中旬落地,债市做多热情高涨,收益率曲线整体呈现陡峭化下行。春节后至三月中旬,债市则出现比较大幅度的调整。中短端调整幅度更大,信用债表现不如利率债。几个原因:
1)对于稳增长、宽信用发力的担忧
2)对于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落空
3)固收+、理财产品被动赎回引发负反馈,机构行为加大了债市跌幅。
三月中旬之后,在金稳委专题会议稳定市场信心、国内疫情爆发、宽货币预期继续升温、产品赎回负反馈影响逐步减小等因素共同推动下,债市情绪有所回暖,收益率出现震荡下行,中短端下行幅度更大,信用债表现优于利率债。整体来看,季度内,利率债方面,1年国开下行3BP,3-5年国开上行3BP左右,10年国开下行4BP;信用债方面,以短融中票为例,短券表现较好,1年期整体下行6BP左右,3-5年AA+及以上品种整体上行15-20BP左右,AA品种3年期下行5BP,5年期上行10BP。
报告期内,基金以中高等级信用品种配置为主。1月份我们提升了组合久期,较好地分享了债券市场的上涨;春节之后,产品逐步减持利率债持仓,以票息策略为主,降低组合净值的波动与回撤。
(摘自中融睿祥纯债2022年一季报)

图片

图片

海外地缘政治风险仍在继续,全球通胀压力及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使得中美利差持续收窄,各类资产的波动加剧。



▼ 向下滑动浏览

2022年一季度,我们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1-2月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有所回暖,但进入3月份疫情多地爆发,防疫形势越来越严峻,经济运行面临一定的压力,对经济企稳形成扰动。工业生产方面,1-2月工业生产景气逐步回升稳中向好,但疫情使3月工业生产承压,产需两端同步回落,3月PMI指数回落至枯荣线之下。投资方面, 制造业投资总体维持平稳,基建投资增速维持高位,房地产政策边际放松,但土地拍卖和地产销售数据仍未回暖。消费受疫情影响较大,出口短期仍保持韧性。与此同时,海外地缘政治风险仍在继续,全球通胀压力及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使得中美利差持续收窄,各类资产的波动加剧。
2022年一季度债券市场呈现一波三折的震荡走势。年初在对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下,债券收益率震荡下行。转折点在二月出现,一月份社融数据公布后,市场关注点转向“宽信用”,债券市场进入震荡调整阶段,三月上半月债券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利率债品种带动信用债品种收益率快速上行。三月中旬疫情多点爆发,引发市场对经济的担忧,债券资产收益率震荡下行。 
报告期内,基于市场情况和各类品种的表现,本基金采取相对稳健的配置策略,适当调整组合杠杆、久期,配置上以中高等级信用债和利率债为主。
(摘自中融恒裕纯债2022年一季报)

图片

图片

本产品是一个进取型FOF基金,我们期望它可以成为解决投资者权益基金选择问题的备选标的,本产品在多数时间会维持相对较高的权益类基金比例,并把精力聚焦在基金研究和配置上。受限于主动管理基金的高交易成本,本产品需要减少短期交易逻辑,聚焦于中长期可持续的投资逻辑。

从投资线索上看,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成长类资产的基本面在中期依然值得期待,本产品在组合中维持了相对较高的比例,针对当前的市场状态我们加大了在意估值合理性的成长型基金经理的比重。俄乌冲突不仅会导致能源紧张引发通胀,还会导致全球产业链的再分配,产业分工不再以成本效率优先,可控性与安全性成为考虑重点,这将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与产品成本的提升,通胀水平由此居高不下。基于通胀水平的预期,我们配置了善于捕捉这种机会的基金经理的产品。对于疫情,我们相信终将找到办法予以应对,但短期预测难度很大,在无法准确预测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应对,配置上既选择了疫情受益的品种也选择了疫情受损的品种,当局势明朗时,产品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 向下滑动浏览

2022年1季度,A股出现大幅调整。调整之后的归因有很多,既有高成长类股票较高估值下杀的原因,也有外部冲击,例如美联储的加息缩表、俄乌冲突以及奥密克戎病毒的广泛传播。对于股票价格,可以借用这个公式进行思考,即P=EPS*PE。EPS代表股票的基本面,PE代表市场对基本面的估计与反应。影响股票价格的各种因素都会通过逻辑传导到基本面,当投资者发现基本面变化或可能变化时,就会通过股票交易执行这种判断,股价随之变化。在相对有效的市场中,这种调整或先于上市公司报表变化或同步上市公司报表变化,如果先于报表变化,股价变动就表现为PE的变化。机构投资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去分析影响基本面的各类因素,通过假设预估股票的EPS。这些因素既包括宏观、中观也包括微观层面的信息,不同基金经理擅长把握的因素不同,影响市场的阶段性因素也不同,两者共同影响基金的表现。不同因素出现的频率、研究方式、可积累性都有较大差异,对于部分公司,投资者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生活了解它的运营状态,更为准确的信息可以阅读上市公司定期报告获得,行业信息和宏观运行状态可以通过关注统计数据获得。专业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调研上市公司与专家访谈获得更多的关于微观与中观的信息,评估基本面变化。不同信息的研究都可以不断积累,但相比于宏观运行数据,微观与中观层面的信息更为丰富,不同行业的商业模式、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竞争优势都可能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因素的研究对EPS的影响更直接,连续研究积累的信息价值也会更大,这导致了基金经理更专注于EPS的研究。按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则,一季度上市公司会披露前一会计年度的业绩快报,对于已经跟踪了公司3个季报的投资者来说增量信息较少,所以1季度相对2季度和3季度是一个信息匮乏期。此时,EPS不容易成为主导股票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如果期间出现影响投资者情绪的重大突发事件,就可能导致股价的大幅波动。在EPS没有发生预期外变化时,股票价格的调整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杀估值。
本产品是一个进取型FOF基金,我们期望它可以成为解决投资者权益基金选择问题的备选标的,本产品在多数时间会维持相对较高的权益类基金比例,并把精力聚焦在基金研究和配置上。受限于主动管理基金的高交易成本,本产品需要减少短期交易逻辑,聚焦于中长期可持续的投资逻辑,主动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在中长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业绩分析基金特征,通过调研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并希望寻找到投资目标清晰明确、历史业绩优秀、投资框架与投资目标契合、投资框架自洽的基金经理,然后分析市场状态,把不同适应性的与不同特点的基金组合在一起。
从投资线索上看,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成长类资产的基本面在中期依然值得期待,本产品在组合中维持了相对较高的比例,针对当前的市场状态我们加大了在意估值合理性的成长型基金经理的比重。俄乌冲突不仅会导致能源紧张引发通胀,还会导致全球产业链的再分配,产业分工不再以成本效率优先,可控性与安全性成为考虑重点,这将导致生产效率降低与产品成本的提升,通胀水平由此居高不下。基于通胀水平的预期,我们配置了善于捕捉这种机会的基金经理的产品。对于疫情,我们相信终将找到办法予以应对,但短期预测难度很大,在无法准确预测的情况下我们选择应对,配置上既选择了疫情受益的品种也选择了疫情受损的品种,当局势明朗时,产品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尽管市场仍然存在各种不确定性,我们仍坚信中国企业的长期竞争力、仍坚信由中国企业所承载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光明未来,我们也会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对市场状态的把握、底层资产的认知和基金经理的理解,力争把本产品做成解决投资者权益基金选择问题的备选标的,在中长期为持有人创造回报。
(摘自中融添益进取3个月持有混合发起FOF2022年一季报)

风险提示:本材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本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其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更,且不就材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定是否参与基金交易及相关业务。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投资者认购(或申购)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基金产品由基金管理公司发行与管理,销售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风险管理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