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一季报新鲜出炉,你想知道的关键信息都在这里

2022-04-22 20:59

基金一季报“神秘面纱”终于揭开,季报中潜藏着哪些亮点?经历了波动加剧的一季度,基金经理们对后市如何展望?事不宜迟,快跟我们去一探究竟~






 权益篇 




1



图片
 

-魏晓雪-

总经理助理

股票研究部总监

 


 来看看基金经理的季报观点—— 
2022年一季度,市场的外部性因素显著爆发,本基金一季度的操作中,由于相对低估了外部性因素对整体经济面的冲击,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所以在操作上并未有所警惕,仓位没有进行调整。市场下跌急速且迅猛,现阶段再降仓的意义已不显著。

去年底新增了部分医药及“稳增长”方向的持仓,持股结构有所分散,但由于一季度市场大幅下滑,现持仓结构在逐步由分散变集中。现持仓结构以消费为底仓,成长为主线,成长配置偏向于三大方向: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未来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以及涉及到出行应用的各个方面;伴随5G、云计算、软件等科技的发展,对于工业端的应用和改造;以及已上升至国家战略的自主可控发展方向,以及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的升级。

本基金在个股选择上始终坚持综合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性和估值水平。



2



图片
 

-徐晓杰-

权益投资部

副总监


 




 来看看基金经理的季报观点—— 
2022一季度市场整体震荡下行,采掘、地产、建筑等行业表现较好,电子、军工、汽车等行业表现较弱。申万医药行业一季度下跌5.25%,表现一般。尤其是机构持仓比例相对较高的一些个股回调幅度较大,因此医药基金整体表现一般。

我们在一季度布局了一些相对估值较低、基本面较好的公司,按照我们一贯坚持的均衡成长的方向不断完善组合。



3



图片
 

-林晓凤-

权益投资部

副总

 




 来看看基金经理的季报观点—— 
很多景气赛道公司的估值已经进入较合理的区间范围,只是短期市场情绪和边际交易压力导致非理性砸盘,美联储连续加息的次数未必能有市场预期的高,我们对A股市场的中长期价值保持较强的信心,而底部去博弈时点的难度也很高,众多投资机构和上市公司近期都纷纷启动了增持或回购,黎明尚在前方,迷雾虽大,用时间去换取空间可能是相对妥善的策略。



4



图片
 

-詹佳-

国际业务部

总监

 




 来看看基金经理的季报观点—— 
宏观方面,一季度全球经济在复苏过程中受到了较大的通胀压力。同时,2月末爆发的俄乌冲突突显了全球能源,农产品供应短缺问题,进一步加剧了通胀风险。国内经济基本面喜忧参半,一方面,政策端出现积极信号,稳增长措施多次落地,另一方面,疫情出现一定反复,大宗成本上升,企业盈利能力及投资意愿受到抑制。因此,本基金在一季度投资策略维持了宏观审慎。



5



图片
 

-房雷-

首席策略分析师

基金经理


 


 来看看基金经理的季报观点—— 
基金的操作整体上以成长内部的动态调整为主,我们之所以继续聚焦在科技成长领域,主要原因在于:

1)经历一季度的大幅调整后,成长股的估值性价比已经回升,稳增长类资产尽管短期确定性较高,但中期看更具优势的依旧是科技成长类资产;

2)半导体、智能汽车、软件等成长领域的产业景气度维持较好的状态,过去几年中国的科技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当下产业周期依然在上升通道,泛智能化将成为未来几年经济的主要产业特征。

因此,年初以来的大幅调整,放在中期视角则可能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机遇,我们依旧相信中国科技创新周期的产业时代,后续也将在这些领域努力耕耘,为投资者分享科技产业的时代红利。



6



图片
 

-陈栋-

权益投资部

基金经理

 




 来看看基金经理的季报观点—— 
央行于1月再度下调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

2月下旬爆发的俄乌冲突及欧美对俄制裁显著影响了全球原油金属和谷物等大宗商品价格,也对市场的风险偏好造成较大影响。

3月份国内多地新冠疫情超预期,给经济带来较大挑战;在稳增长的导向之下,国内多个城市的地产政策开始放松;而美联储则在3月启动自2018年底停止加息周期后的首次加息,十年期美债利率触及2.5%的高位。市场方面,去年表现亮眼的部分高估值板块出现一定幅度调整,稳增长相关的低估值板块相对收益明显,值得持续关注。



7



图片
 

-马鹏飞-

权益投资部

基金经理


 




 来看看基金经理的季报观点—— 
一季度消费板块在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下出现了大幅下跌,包括外资的变动、俄乌冲突、稳增长的节奏、国内疫情的变化等因素。消费板块的大幅下跌超出了我的预期,市场更愿意用周期股的维度或者成长股的思维模式交易消费板块,品牌价值等消费品核心因素在短期市场定价中没有体现,这是超我预期的地方。

市场既然已经有所调整,前期没有预期的因素已经有所发生和交易,我认为现在需要更加乐观,除非负面的因素导致企业竞争力和品牌价值锐减。换个维度思考,也可以认为顺周期的品种具备估值性价比、竞争力强的企业具备未来业绩确定性。

二季度,消费主题基金会观察持仓公司的竞争力变化,等待预期的扭转,结构方面会对行业业绩预期、估值以及品牌影响力进行均衡配置。



8



图片
 

-翟云飞-

化投资部

基金经理

 




 来看看基金经理的季报观点—— 
2022年一季度,在国内宏观层面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均有不同程度加深,叠加疫情突发扩散和海外政治、经济、军事复杂因素影响下,A股市场整体大幅下跌,不同类型的资产均有一定程度的调整,尤其以半导体、新能源、军工等成长类资产跌幅最大,而低估值、低波动、高分红类资产呈现了较强的抗跌性。

权益市场分化依旧:顺周期产业链的煤炭、房地产、银行延续去年四季度的表现,有一定的正收益;而电子、国防军工、汽车、食品饮料等行业指数录得20%以上的负收益。最终,沪深300指数幅-14.53%,中证500指数涨幅-14.06%,创业板指数涨幅-19.96%,价值风格优于成长风格。

本基金将继续采用的量化模型秉持注重企业经营基本面指标的主要选股逻辑,努力持续跑赢业绩基准。



9



图片
 

-王明旭-

权益投资部

基金经理


 




 来看看基金经理的季报观点—— 
我们认为疫情是可控的,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对市场的影响不大。俄乌冲突的演变则较难判断,但我们至少可以说利好新能源的基本面。

一方面,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欧洲正在加速新能源转型,上调新能源装机规划。

另一方面,电价、气价和油价的上涨让新能源的投资性价比提升。值得重视的风险是美国对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制裁,由于中国产业链具备显著的成本优势和完善的产业链布局,在新能源方面美国与中国脱钩的难度很大,不容易下决心。因此我们认为新能源的基本面是比较健康的。

具体而言,光伏的景气度比较高,大部分股票的估值相对合理,值得关注。新能源汽车则一直受到锂价上涨的困扰,市场担心涨价冲击需求,我们认为需求的韧性比较强,而且需求最终由锂矿的供给决定,全年需求或可维持较高增速。风电的核心是海上风电,市场逐渐达成共识,未来还有空间。

新能源面对的主要是估值上的压力,实际上估值已经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市场情绪比较脆弱,因而股价波动比较大。我们的选股标准是业绩好、估值合理,最好有新技术的催化。从2-3年的维度来看,我们对持仓标的持积极态度。

尽管成长股投资面对较大压力,我们仍不动摇。这是一场持久战,前面一段时间我们处于“战略防御”阶段,目前正进入“战略相持”,未来“以时间换空间”,相信企业利润的增长终将反映到股价中,迎来“战略反攻”。







 固收篇 




1



图片
 

-黄波-

固收多策略投资

总监

 




 来看看基金经理的季报观点—— 
宏观方面,尽管1-2月的经济数据显示生产端继续改善,同时需求端收缩困境暂有缓解,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三大项增速边际上均出现了改善。但随着俄乌冲突、海外进入加息周期、沪深疫情扩散的扰动,我们也看到3月PMI数据反映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均有不同程度加深。企业和居民端信贷需求在一季度还未出现明显改善。

整个一季度来看,经济基本面景气度受到了较多海内外复杂因素的负面影响。但在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经济增速5.5%目标的要求下,从季度初的人民银行记者会到三月金稳委会议再到国常会的表态,政策表达出的发力紧迫性在提升。

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政策底已经相对清晰,我们认为宏观政策有进一步加码的可能,同时随着更多财政、货币、稳市场主体政策的推进与落实,我们会逐步看到更多信用扩张、实体经济改善的效果。



2



图片
 

-邹强-

固收研究部 联席研究总监

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

 



 来看看基金经理的季报观点—— 
宏观方面,尽管1-2月的经济数据显示生产端继续改善,同时需求端收缩困境暂有缓解,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三大项增速边际上均出现了改善。但随着俄乌冲突、海外进入加息周期、沪深疫情扩散的扰动,我们也看到3月PMI数据反映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均有不同程度加深。企业和居民端信贷需求在一季度还未出现明显改善。

整个一季度来看,经济基本面景气度受到了较多海内外复杂因素的负面影响。但在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经济增速5.5%目标的要求下,从季度初的人民银行记者会到三月金稳委会议再到国常会的表态,政策表达出的发力紧迫性在提升。

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政策底已经相对清晰,我们认为宏观政策有进一步加码的可能,同时随着更多财政、货币、稳市场主体政策的推进与落实,我们会逐步看到更多信用扩张、实体经济改善的效果。



3



图片
 

-李怀定-

固收信用研究团队负责人

基金经理

 


 来看看基金经理的季报观点—— 
宏观方面,尽管1-2月的经济数据显示生产端继续改善,同时需求端收缩困境暂有缓解,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消费三大项增速边际上均出现了改善。但随着俄乌冲突、海外进入加息周期、沪深疫情扩散的扰动,我们也看到3月PMI数据反映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均有不同程度加深,显示企业和居民端信贷需求在一季度还未出现明显改善。

整个一季度来看,经济基本面景气度受到了较多海内外复杂因素的负面影响,但在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经济增速5.5%目标的要求下,从季初的人民银行记者会到三月金稳委会议再到国常会的表态,政策表达出的发力紧迫性在提升。

展望二季度,我们认为政策底已经相对清晰,宏观政策有进一步加码的可能,同时随着更多财政、货币、稳市场主体政策的推进与落实,我们会逐步看到更多信用扩张、实体经济改善的效果。



内容来源:基金定期报告。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进行投资前敬请投资者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敬请投资者关注产品的风险等级与自身风险评级进行独立决策。本材料不构成任何法律文件或是投资建议或推荐。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上述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上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本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港股,会面临因投资环境、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本产品由光大保德信基金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投资、兑付及风险管理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