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顶层设计文件的出炉,对于个人有何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参与?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华夏基金首席养老投教官、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副秘书长孙博博士给大家详细解读
个人养老金是在五险一金中的“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国家通过所得税优惠,鼓励大家进行自我养老储备的一种手段。
与目前的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政策类似,不同的是,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省下来的钱可以随时使用,但是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的钱,则要积攒在专门的账户用于养老。这个模式在国外已经发展比较成熟,是老百姓养老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是享受当期个人所得税优惠。每人每年可以享受最高1.2万的免税额度,每月1000元税前缴费。假如在北京某人每个月工资1.2万元,参加个人养老金每年可少缴个税约900元(注:按照3%的个人所得税率估算,仅作示意)。
二是早早积累养老储备。我们专属的个人养老金账户以养老为目的,因此在退休之前,只能缴费和投资,原则上不能领取,相当于帮助我们进行强制性养老规划,积少成多。
到底能多积累多少钱?举个栗子:
如果现在30岁,每月个人养老金账户存1000,如果按照7%的年化收益率,退休时候就能积累117.6万(7%参考补充养老金的企业年金的历史收益,运行至今15年年化收益7.17%。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
三是投资更安心。个人养老金需要运作几十年,投资保值是核心!而个人养老金的可投产品类别丰富、监管更加严格,运作规范透明。因此通过参与个人养老金,不仅投资更安心,还能学习不少理财技能。
养老金融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保障型,一类是投资型。商业养老保险更突出风险保障功能,银行理财也以稳健保值为主。而公募基金则突出长期投资增值,因为个人养老金积累的时间长达几十年,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大,所以公募基金更符合投资需求。
从美国来看,他们的个人养老金13.9万亿的规模当中,90%投向了公募基金和股票,投向商业保险和银行储蓄的比例合计不到10%。所以,如果是距离退休没有几年的朋友们,可以选择保险或者理财,但对离退休还有十几二十年的人来说,还是应该选择投资属性更强的公募基金。
参照之前的相关政策及经验,大致可分为三步:
首先我们可将已有的银行账户指定为个人养老金账户,也可以新开设账户,并按照税收优惠额度进行缴费。
第二,选择合适的产品进行长期投资。因为每月的缴费特征与基金定投非常类似,如果选择了公募基金来追求长期的合理回报,我们建议通过定投的方式来力争降低投资波动,提高效率。
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等到退休的时候,缴税领取自己的个人养老金即可。
2022-04-25 16: 52
2022-04-25 16: 46
2022-04-25 16: 45
2022-04-25 16: 37
2022-04-25 16: 33
2022-04-25 1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