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报速览丨中邮基金基金经理任慧峰:底部不会太远

2022-04-28 17:18

图片


一季度,市场出现了较大幅度调整。期间上证指数跌幅约10%,振幅达到17%,而机构主要持有的个股组合跌幅更大,无论是科创创业50指数还是基金重仓指数、茅指数、宁组合,跌幅都接近20%,振幅在25%左右。


我所管理的基金在1-2月保持了相对较好的表现,但在3月期间,伴随市场加速下跌,也一度遭受到了较大损失。报告期内我的主要持仓保持相对稳定,部分增加了港股配置比例,减持了部分此前下跌较少、风险收益相对性价比有所下降的个股。


对于市场的调整,我们并不悲观。有涨有跌本应是市场的常态,机构重仓股票此前三年的连续上涨才是我们需要担忧的。


尽管基金净值在3月份的极端行情中遭遇了一定损失,但应该承认的是,这种系统性回调是我们的框架所无力抵御的,而且我们也并不计划为了抵御这类低概率的系统风险而放弃框架去做大量的主观择时。


股票永远是风险资产,主动暴露和承担适当的风险才能获取与之相匹配的收益。我们还是尽可能将精力集中于自己最擅长的方面,并对各类潜在的风险做好应对,而将主观择时的权利交到投资者手中。


具体到眼下,我们重申,没必要对未来过于悲观。从幅度和节奏来看,市场的主要配置方向都经历了一轮调整,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释放。特别是中证红利等代表稳健性投资者的指数近期出现大幅调整,意味着市场从杀估值、杀业绩进入到杀流动性的环节。这种情况下,底部不会太远。


近期政策和喊话释放出的回暖信号,也有助于缓解市场焦虑和由此导致的流动性危机。港股互联网已经开始强势反弹,成交量也在显著放大,这类热点也会推动边际资金进场,带动市场热度回升。地产等资产的调整导致高收益产品锐减,理财净值型产品给投资者带来冲击,这些都是居民资产配置不断向权益类资产转移过程中必要的前叙铺垫。


在情绪大起大落之后,市场风格大概率会回到公募基金和外资作为主力增量资金推动的结构性行情中。机构配置资金入市的方向不会变化,会逐步取代散户资金成为新的边际决定力量。


从长期视角来看,我们对国内的权益市场充满信心。中国经济步入中低速、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各领域加速优胜劣汰、结构分化。中国核心资产的结构性长牛将立足于中国经济中长期三大动力——科技创新、内需扩张、改革开放。中国核心资产将呈现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大趋势,强者更强甚至成为全球赢家。


展望未来,在疫情的累次打击下,一些中小企业虽然蒙受了损失,但家底还在,中国经济的活力并未因此消失。当这些坎坷过去后,我们所精选的这批企业,凭借自己深厚的壁垒、充沛的现金流和良好的资产储备,也能够率先走出来,而他们的竞争优势很可能在此次洗牌后变得更强。


我们对持仓的标的公司也足够了解,相信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足够让他们在未来给投资者以相应的回报。伴随市场的调整,机会也在增加。在风险得到充分释放后,我们也会积极参与其中的一些机会。


我们会继续从中长期视角出发,一方面强调护城河,选择优质的允许长期持有的标的,增加左侧配置,减少追涨杀跌,降低基本面崩塌和市场扰动带来的调仓风险;另一方面强调长期可及的成长性,以公司依靠核心竞争力所获得的盈利持续增长作为股票长期收益的主要来源,而非盲目追寻市场风格的切换。


我们希望能够立足未来,真正以基民的利益为第一位,站在长期的视角去穿越这些不确定性。我们也相信,股票不应被持有人看作投机的工具,而应回归本身的价值,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由第三方专业机构出具的业绩证明并不能替代基金托管银行的基金业绩复核函。投资前请详阅《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配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