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小瑀宙 | 基金代销格局生变,数据背后藏着什么信息量?

2022-05-05 19:53
图片
图片

近期2022年一季度公募保有规模百强名单放榜,不少媒体报道都提到,银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的保有规模出现缩水。有朋友问,是不是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势变小了?


确实,我们之前盘过银行的生意经,银行业务主要分为息差类业务和财富管理业务。由于息差类业务并不能创造持续显著的差异,财富管理业务是我们更看好的银行业务。


但这个观点想说的是,财富管理业务是银行业务中更好的业务,但并不能延伸为我们在财富管理类业务里更看好银行。这两种表述看似相似,意思却完全不同。


之所以专门再说这一点,主要是在投资中经常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很多结论不能粗暴地延伸,需审慎理解。


换句话说,财富管理业务对银行来说是门好生意,对其他有机会开展这项业务的企业而言也是好生意。无论是银行、券商还是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想要在这项业务中建立自己护城河的路径并无不同——都需要回归财富管理本源、建立相应的能力、改善客户的体验。


回到一季度的新数据,在整体市场调整的背景下,券商行业的份额逆势上涨,而银行份额出现缩水。事实上,财富管理业务的季度数据与市场大环境相关性极强,这是业务发展的特征所致。从微观的个体决策模型中也容易理解这种强关系,毕竟在大盘下跌的过程中,让大家整体割肉或整体逆势加仓,都是不符合人性的。

2022年一季度市场整体出现了较大回调,基金销售进入冰点,这是业务特性使然,银行的数据基本符合这一特征,保有规模的跌幅与大盘跌幅相当,并无不妥。


反倒是券商数据有些反常识。那么,是不是券商整体做了对的事情,使得券商的客户行为发生了整体性的变化,虽然可能性不高,但万一呢。


单独拿出券商的数据来看,诸多券商的数据出现了环比上升,其中券商行业财富管理一哥出现了有趣的变化,但并不能完全解释诸多券商的集体变化,因此推测应是有行业性集体性的变化。


自下而上来看,猜测变化的原因有二:一是券商财富管理转型已有些时日,从过去增加客户周转、赚交易佣金的模式,慢慢变成增加客户持有期限、赚取管理费分成模式。这是正确的道路,值得赞许,但这种变化应是缓慢的,而非季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是统计口径的变化使然,22年一季度中基协将ETF的二级市场买入额也纳入统计,而ETF的二级市场交易主要发生在券商渠道,这应是整体券商在一季度份额逆势上涨的主要原因。


回到财富管理业务本身,我们理应关注的是与财富管理护城河构建相关的变化,而非统计口径的变更。在投资中,特别的变化总是让我们兴奋不已,希望出现令人欣喜的结果,但此时应清空观点,客观分析,不能让屁股影响观点。


虽然可能扫兴,但却是保住钱包的重要原则。

图片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