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经济增长承压、疫情影响超预期,作为2022宏观政策重心,如何才能实现“稳增长”?
4月末的财经委会议,或许给了我们更加坚定和明确的解决方案。这场会议之所以备受瞩目,是因为它的主题历来是市场的重要投资线索,而这一次的重点之一则是“基建”。
经济增长的路径,我们首先想到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
消费:仍未完全恢复。2021Q2以来,社会零售总额复合增速维持在3.5%左右,对比20年疫情时期的负增速提升明显,但对比19年疫情前6%-7%的增速差距还是挺大的。此外,刚结束的五一假期数据依然疲弱也是预期之内。
出口:预期回落。全球产业链修复,欧美补库周期结束,叠加海外流动性收紧,外部需求将边际回落,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逐渐减小。
因此,投资成为重要抓手。
投资主要分为制造业、地产、基建投资三个方向,在工业企业利润整体低位、地产板块坚持政策定力、企业经营和销售端数据未见好转的情况下,基建投资大概率是此轮稳增长的重点发力方向。
对比制造业和地产,基建投资放量更依赖于政府意志,在较强的稳增长预期下,政策在一定时间内可能持续向基建倾斜。同时,基建项目投资额通常较高,短期对经济拉动作用是比较明显的。
若考虑疫情冲击,对基建的影响也不像一些半导体、汽车制造等产业那么大。上海、吉林等疫情严重区域基建投资在全国占比较小,而且基建供应链区域属性比较强,相对更加稳定一些。
再者,基建还是稳住就业的重要抓手。3月调查失业率达到5.8%超过5.5%阈值,并且未充分反映疫情扰动。我们的主观意志当然希望居民消费可以拉动一部分经济,但消费能力的前提是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历史经验表明,提振基建对我国就业有重要带动作用,预计二季度宏观政策将更重视就业目标,基建发力有助于从创造需求的角度进一步稳就业。
“老基建就是地产、轨道交通、大型工程,新基建就是5G云计算等数字经济、新能源风光大基地。”
这是相对二元的理解。事实上,新老基建有很多融合的部分,比如城市轨交,既包含传统的路桥、高铁,也有包含充电桩、加氢站这类设施,再比如与光伏等绿电匹配的智能电网、特高压。可以讲新基建拓宽了传统基建的边界。
数据来源:《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17修订版)》、国泰君安研究所
这次会议对新老基建的各个细分和交叉领域,又是如何定义?我们整理如下:
网络型基础设施:交通、能源、水利---压舱石
围绕城市群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一体化、地下综合管廊、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重点方向
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智能电网、能源基地;信息科技、物流---新老融合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国家安全基础设施---补短板
可以说,这些就是新老基建中政策长期倾斜的重点了。值得注意的是,防灾减灾类的“安全基建”是一个新增的内容。
考虑当前处于信用扩张期,政府开始出台系列托底经济的政策,但企业盈利水平依然筑底,避险情绪或许依然将主导一段时间,市场信心需要被“稳预期”,这个阶段较低估值的传统基建在短期内相对占优。老基建相关产业主要包括大基建央企、水泥、钢铁、玻璃、工程机械等,在“十四五”规划的102个重点基建项目里,老基建中短期能有较大投资规模放量的主要是公路和铁路。
中长期看,一方面,会议给了基建更高的战略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市场风险偏好和盈利预期转好,新基建中的信息类5G基站、数据中心、能源部分中与传统基建重合的配套设施等,则是更长期的重点方向。
风险提示: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意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我国基金运作时间段,不能反映股市发展所有阶段,过完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投资人应详阅《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2022-05-06 21: 06
2022-05-06 21: 05
2022-05-06 20: 37
2022-05-06 20: 36
2022-05-06 20: 35
2022-05-06 20: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