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调,我该停止定投吗?

2022-06-09 17:47

市场今年以来跌宕起伏,对于刚入市的基金“小鲜肉”们而言,或买在高点、或抄底在半山腰,时常会面临市场毒打。那么,在持续震荡的A股市场,尤其是市场处于波动期间,财粉们这溢出屏幕的“焦绿”感,到底该怎么破呢?


就像一年总有那么几天人们总是“乱穿衣”,市场也到了投资者难以做出决断的季节,多种声音不断回响:


想要加仓,又怕抄在半山腰

想要趁机离场,又怕错过上涨期

市场跌猛涨慢,何时才能回本

万得全A指数近5年市盈率走势

图片


数据来源:wind,从2017/7/1-2022/1/1,历史数据仅供参考,不对未来表现构成任何保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适时回顾,你的定投初衷是什么?


定投虽好,但并非一路坦途,得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不建议因为短期波动而终止定投,否则极可能错过低位入场的最佳时期。定投的优势是以时间平摊波动风险,将播种期适当拉长,分批投资、力争降低风险并耐心等待,让时间沉淀出价值。


之所以会有定投方式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避开择时,将投资长期化的结果。当市场下跌时如果即时停止定投,一定程度上就违背了定投“纪律性”的精髓。


因此我们认为,不要因早期的波动、市场下跌等因素而终止定投。同时,在定投早期止盈卖出的意义也并不大,因为此时投入的资金量较少,实际收益或也不多。

无需择时,定投开始的最好时间或永远是“现在”


低位的入场时机确实难得,但对震荡的忧虑也很真实。此时,基金定投可以成为普通投资者的“好帮手”,因为定投本身就是一种“分批买入、淡化择时”的方法。


底部往往是后验的,即便底部已经到了,也鲜少有人会意识到这就是“底”,一次性精准抄底更不太可能。但你或许听过这句话:在市场估值偏低位置坚持基金定投,或相当于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区间内“抄底”。


股海潮起潮落,无论“现在”是高点还是低位,拉长时间来看,“微笑曲线”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牛市开始的定投之所以能够盈利,是因为定投开始之后的市场上涨,而熊市开始的定投盈利,是因为市场下跌之后所迎来可能的上涨,也就是著名的“微笑曲线”,即聚沙成塔的复利效应。


虽然不是每次都买在最低点,但因为基金定投是多次投入,并不因为“一次投入定成败”,因此有利于提升我们在中低位置布局的确定性。选择基金定投,不至于我们在观望和等待中错失加仓良机,也不至于因为冲动加仓“被套”而束手无策。这样看来,基金定投或是一种进退有度的投资策略选择。


在此,小财整理了几条基金定投的小贴士,供财粉们参考:


1、定投或许和波动更配哦

基金定投或更适合于成长性高、波动相对较大、长期前景看好的基金。弹性较大的基金在市场调整期间或能通过定投的方式,持续在低点收集更多筹码,平滑成本的同时待市场上涨、“微笑曲线”出现的时候,力争更好的业绩表现。高波动品种能够充分发挥定投特性,并力求实现更好的定投效果。


2、淡化择时的关键在于平摊成本

定投过程中,获得一个更优“平均价格”才是胜利的关键,成本越低,未来获利的概率就越高。因此,在定投时,不要总盯着市场涨跌,而需要更多地关注“成本”,当市场处于低位时,不要放弃,保持耐心,坚持纪律。俗话说,投资总是逆人性的,越是下跌,就越要有“别人恐慌我贪婪”的决心,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财富也需要耐心积累,静待时间玫瑰的盛开。


全球顶尖的投资专家彼得·林奇曾说过,“最能对抗熊市的策略就是设定固定的时间表,在每个月、每三个月或每六个月等固定的时间里投资固定的金额,这样可以免除追高杀低的风险和忐忑不安的心情。”


除了摆脱择时的困扰外,基金定投还有更多优势。首先,定投与这部分投资者的现金流相匹配;其次,基金定投简单易行,投资者无需每天盯盘,省时省力;最后,投资者通过基金定投入市,有利于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践行长期理念,有望分享到长期投资带来的收益。


基金投资中,可能大部分的收益来自于少数的上涨时间,市场的波动是常态,难熬的时候,也是考验我们定力的时候。在当前的震荡市下,如果你还在纠结以怎样的“姿势”入场,不妨考虑尝试一下基金定投。


风险提示: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文中提及行业、板块不构成任何投资推介,文中市场判断不对未来市场表现构成任何保证,历史情况仅供参考;文中基础信息均来源于公开可获得的资料,基金管理人力求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获得报告的人士据此做出投资决策,应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债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需谨慎,请投资者充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