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社融显著回升,宽货币或仍持续

2022-06-13 19:09

近日债市要闻


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专项督查情况汇报,要求打通堵点、完善配套,充分发挥政策效应。


国内5月金融数据也在上周五出炉,新增信贷、社融显著回升。央行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远高于4月的6454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亿元;5月M2同比增长11.1%,增速创今年以来新高,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2.8个百分点。PPI、CPI“剪刀差”继续收窄。出口1.98万亿元,增长15.3%,出口继续维持韧性。


当前基本面在政策推动下有了较明显的起色,从各项会议以及政策的出台,我们都感受到前期经济下行压力极大。5月的信贷与社融数据也看到了经济反弹的希望,债券市场似乎对此有些钝化,尤其长期债券的走势,对经济修复的幅度和时间都较为悲观。展望后市,我们认为目前阶段性宽货币仍将持续,但相对上个月资金利率已经有了一定抬升,边际上对债市形成一定利空。本周需关注央行MLF操作情况,或可继续观察央行态度有否转变。6月份虽可能仍有降息的概率,但随着疫情管控改善的迹象较为明显,以及美债的大幅上行,整体对债券市场的行情需谨慎。


目前我们能把握的是资金面依旧宽松,安全资产的配置荒依然很强,我们认为,在没有明确信号确认经济反弹以及政策反转的情况下,债券市场中短端仍值得配置。


1

资金面


上周DR007利率在1.57-1.65%区间,R001利率在1.45-1.50%的范围,资金利率相比上上周出现下行,存在月初季节性宽松的因素,也反映了银行间流动性仍处于比较充裕的状态。央行每日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全周有500亿元逆回购到期,全周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为零。


               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


2

现券市场


同业存单:存单利率继续上行,其中3个月存单利率上行8bp至1.90%,1年期存单利率上行9bp至2.40%。3个月存单利率受跨季影响较大,而1年期存单利率上行可能反映了银行负债端出现了边际变化,可能来自实际融资需求上行,也可能来自交易盘对经济复苏反弹的担心。未来存单利率走势需要密切跟踪。


 中债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收益率走势(%)

图片


利率债:上周发行国债1022亿元,政金债1759亿元、地方债1841亿元,地方债发行量出现回落,且利率债到期量环比上升,导致利率债净供给环比出现下降。二级市场方面,上周资金面维持宽松,国内疫情出现反弹,导致债市做多动能升温,长端利率小幅下行。具体而言,周一权益市场大涨,且存单利率大幅上行,对债市情绪构成冲击,当天220003上行1.3bp。周二股市动能衰减,资金利率下移导致债市情绪改善,当天220003下行1.3bp。周三消息面平静,长端全天窄幅震荡,当天220003上行0.25bp。周四北京和上海疫情出现反弹,股市也出现下跌,债市做多动能升温,当天220003下行1.25bp。周五通胀数据平淡,对债市影响有限,下午发布的社融数据总量超预期但结构不佳,市场解读为利多,当天220003下行0.25bp。上周十年国债活跃券220003累计下行1.25bp,十年国开活跃券220210累计下行1.7bp。


中债国债、中债国开债到期收益率走势(%)


信用债:上周信用债共发行2448.72亿元,较上上周(1639.68亿元)环比上升;由于发行量上升及偿还量下降,信用债净融资846.49亿元,较上上周-44.65亿元环比大幅上升。二级市场方面,收益率大多上行。1年期AA等级城投债上行幅度最大(9.29bp),1年期AA+、AA和AA-等级中票上行幅度最大(11.01bp)。信用利差方面,除1年期和7年期AAA等级、AA-等级城投债信用利差收窄外,其余各等级各期限城投债信用利差均走阔;同时,除7年期AA等级、AAA等级以及5年期AA等级、AA-等级中票信用利差收窄外,其余各等级各期限城中票信用利差均走阔。


信用债收益率走势(%)


3

可转债市场


上周中证转债涨幅为1.47%,表现弱于中证全指(3.01%)。分类别来看,超高平价券(转股价值大于130元)涨幅均值为6.82%,表现优于高平价券(2.12%),中平价券(1.83%),低平价券(0.60%)。高评级券(评级为AA+及以上)的涨幅均值为1.53%,表现强于中评级券(1.47%),弱于低评级券(2.25%)。从转债规模看,大规模转债(债券余额大于50亿元)的涨幅均值为1.61%,表现好于中规模券(1.36%),弱于小规模券(2.62%)。转债估值方面,截止上周五转债的平均价格为121.28元,分位值为87.91%,处于2018年至今的历史较高水平。转股溢价率为39.84%,分位值为97.40%,处于2018年至今的极高水平。


风险揭示函(上下滑动查看)

尊敬的投资者: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特殊类型产品风险揭示:

1.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养老”的名称不代表收益保障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收益承诺,产品不保本,可能发生亏损。请您仔细阅读专门风险揭示书,确认了解产品特征。

 2.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货币市场基金,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资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基金管理人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3.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为避险策略基金,避险策略基金引入保障机制并不必然确保您投资本金的安全,基金份额持有人在极端情况下仍然存在本金损失的风险。

4.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投资于境外证券,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汇率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

5. 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以定期开放方式运作或者基金合同约定了基金份额最短持有期限,在封闭期或者最短持有期限内,您将面临因不能赎回或卖出基金份额而出现的流动性约束。

6.如果您购买的产品主要投资于科创板上市的股票,除了需要承担与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本基金还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变化带来的特有风险。


五、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六、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金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约定申请募集,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http://eid.csrc.gov.cn/fund和基金管理人网站https://www.ccfund.com.cn/main/进行了公开披露。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


免责声明

本通讯所载信息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渠道和研究员个人判断,但本公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此通讯并非对相关证券或市场的完整表述或概括,任何所表达的意见可能会更改且不另外通知。此通讯不应被接收者作为对其独立判断的替代或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且不得对本通讯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管理人提醒,每个公民都有举报洗钱犯罪的义务和权利。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的相关法律、法规。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