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同业的交流中,经常会听到类似观点,白酒A产品力根本不行,我和我经常喝酒的朋友们都不喜欢喝,白酒B更好。
这是消费品的研究中无法回避却极为重要的难题——如何评判标的公司新品的产品力。
由于消费品离我们的生活比较近,研究人员比较喜欢通过个人评测以及“大量”朋友圈抽样调研得出结论。但我国人口众多,类似调研看似客观,实则准确率极低。为什么会产生准确率极低的现象?
让我们把这个问题放在行业常识和概率图景下。以白酒为例,百元价位段、终端年销百亿的单品,绝对算得上是成功产品。但支撑这类成功产品所需要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数量级?我们可以简单估测。
但基于个人评测和所谓的大量朋友圈调研,1%的认可却是不可接受的数据。
写到这里,你就会发现在设计研究方法时,只有充分考虑行业常识和概率图景,才能设计有效的研究方案;否则还没起步已经犯错。这在研究中需要特别警惕,因为看着很有道理的错误方法,特别容易让你笃定。
作者简介
田瑀,现任中泰资管基金经理。
复旦大学材料学学士,复旦大学物理学硕士。10年投研经验(其中7年投资管理经验)曾任安信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中泰资管权益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善于寻找具有宽阔护城河的成长股,分享企业成长的价值。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2022-06-29 21: 06
2022-06-29 21: 04
2022-06-29 20: 33
2022-06-29 20: 31
2022-06-29 20: 20
2022-06-29 19: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