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A股盈利有可能在二季度“出现深坑”形成盈利底,随后在稳增长政策力度加码下逐季改善。而结构上,市场的风格也可能逐步由“稳增长”方向向疫情后修复的消费、高景气的科技成长切换,结构性机会依然较多。
美联储加息周期开始,衰退预期不断提升,大宗商品出现下跌。国内政策相对积极,除了地产政策的放松,5月社融总量超市场预期,由于实业端需求恢复较慢,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显得更为宽裕,实际利率较低。疫情影响逐渐减弱,大部分地区线下经济开始恢复。大宗商品出现下跌,但幅度和持续性需要观察。
我们长期依然关注具备合理估值的成长行业比如电动车,光伏,财富管理,新材料等,同时可能更加关注二季度业绩的确定性。
当期整体市场仍处于较好的宏观环境中,赚钱效应开始显现,预计结构性机会仍然较多。但主流板块的主流个股估值都难以便宜,寻找具备吸引力的板块型机会变得较为困难。目前需关注下半年和明年确定性较高的板块,同时需对产业新技术保持关注。
流动性依然较为充足,经济也在恢复,但在前期快速大幅反弹后,市场预计或波动加大。
近期国内疫情有所回落,国内的动态清零政策也在针对病毒的新特点不断优化调整。海外市场来看,美联储持续加息打压通胀,海外股票市场从交易加息向交易衰退转换,铜等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大幅回调。国内市场来看,近期反弹较多,以新能源为代表的弹性成长反弹明显。
回到科技成长领域,近期结构分化严重,以电动车、光伏为代表的高景气赛道呈现局部高景气,但半导体、消费电子等板块由于景气转弱表现很差。整体思路仍然是中长期逻辑好的赛道和头部公司,考虑到市场流动性宽裕,可关注高景气高弹性品种。
从经济环境来看,主要的支撑因素来自于疫情后的修复略好于预期,5月新增信贷1.89万亿,宽信用意图明显,结合工业生产季调环比大幅改善,疫情后经济复苏的预期持续强化。
但是本轮上涨行情中,超跌反弹的特征仍比较明显,前期跌幅大的板块涨幅也较大,各行业定价又回到了年初高度分化的状态,后续市场上涨是否仍旧以新能源板块驱动,并进一步拉大板块间估值差异,需要跟踪观察。同时,也需要关注中报和科创板解禁可能带来的阶段性情绪冲击。
随着疫情缓解,经济逐渐恢复,市场信心恢复,预期也在改善,风险偏好也在快速回升,在部分行业体现得比较充分,A股市场短期内走出了独立于外围市场的行情。
整体而言,仍需关注中报和未来几个季度的业绩预期,市场可能会继续反弹,但是大概率会出现分化。
5月宏观数据有所修复,确认4月份经济数据底部,但是从同比指标和经济活动显示情况看,数据并不乐观,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都还比较弱,经济仍处在不断夯实的过程中,后续需要关注制造业投资和房地产变化。从政策看,稳增长政策继续推进,财政发力已经在数据上有所体现,预计下一个季度继续关注宽信贷和信用扩张表现。
生产端疫情受损板块基本修复到疫情前,后续关注基本面景气度和业绩兑现度,要更为准确的把握行业基本面变化趋势。低估值的金融地产,特别是金融,由于存在中报业绩催化,部分个股转债进入转股期等,且估值比较低,存在收益空间。
2022年有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国内部分地区疫情恢复后情况仍有待跟踪,可能对供应链造成一定的干扰。海外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美联储的加息预期,美股也对此做出了消极反应,关注后续美联储的加息会议预期,关注乌克兰局势的边际变化。
往后看,需要关注联储加息预期对成长类资产的影响,国内疫情恢复后对下游需求的拉动情况,上市公司的中报情况。从中期角度,消费电子下游需求疲软,光伏、新能源车下游需求较为景气。
市场或处于底部区间,蓝筹估值具有性价比。但局部赛道方向已存在泡沫。
2022-07-10 13: 58
2022-07-08 22: 50
2022-07-09 13: 27
2022-07-09 13: 27
2022-07-09 14: 26
2022-07-08 22: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