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段时间市场回暖,不少小伙伴的账户已经悄悄由浮亏变成了浮盈,曾在几个月前立下的Flag“回本就跑路”终于迎来“兑现”的机会;但就在准备赎回时,是的,我犹豫了:万一后面继续涨?不然只赎回一半?或者,继续持有不动?.....
那么,好不容易回本的基金,究竟该不该卖掉?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市场最近为什么涨,和后续会不会继续涨
近2个月,CS新能车反弹46%,光伏指数反弹43%,恒生科技反弹8%,科创50同样表现不俗,一反今年开年弱势,我们认为行情修复、情绪转好的推手源于三个层面:
自5月16日上海官宣复商复市时间表,北京、江苏、广东等地持续有效防控,全国范围内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正在有序积极恢复,6月以来收效尤为明显,物流货运、工厂能耗等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数据修复速度较快,地铁客运、旅行出游等反映人员流动的数据也正处于回升通道。
无论是行业实体经济还是市场情绪层面,都有很大的振奋。
最近公布的国内5月经济数据均明显高于市场预期,其中,社融和信贷数据更能反映经济复苏的状况:
社融高增主要来自政府债券融资,在“财政前置和专项债加快发行”的政策推力下,5月融资额超过1万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0.7万亿元,为稳增长组合拳提供足量的资金支持。除政府调控,经济回暖的路上还有两个重要的指标:居民和企业的中长期贷款,从5月的数据来看两项指标同比降幅均有所收窄,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信贷角度,实体贷款增加了1.8万亿元,同比增加30%。一部分源于在生产、投资与消费活动逐步正常化后,企业和居民对于资金的需求脉冲式回升;另一部分得益于央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如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单边调降5年期LPR,以及“有效对接信贷需求,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政策促进。
此外,更早些公布的5月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数据也变现出触底反弹,佐证经济进入修复期。
进入6月后,北向资金呈现连续10个交易日净流入,以周度观察,5.30-6.2、6.6-6.10分别净流入234亿元、358亿元,履创今年以来单周流入最高水平。对比之前几个月整体净流出时的状态,资金的选择其实折射的是国内一些不确定因素正在消退,经济预期向好,“聪明资金”闻风而动。
我们已经知道近期市场反弹并非偶然,是在经历不确定性交织的数月之后,走在中期修复路上、重回正常运行轨道的表现,重振经济无疑是重中之重。
早在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增长”是我国2022全年经济工作的主线,如今通过观察今年以来各个关键会议及后续跟随的稳经济、保就业政策措施,“稳增长”的路径被更加具象化,现代化基建和汽车消费是我们重点关注到的政策发力方向。
回顾过去二十年,我国曾在08、11、14和19年四个时期经历过阶段性经济增长乏力,基建则成为拉动经济的最好抓手。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政策层面稳增长信号清晰,财政支出空间充裕,基建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同时,新能源类、智能化的新型基建为传统的工程、轨交等老基建拓宽了边界,2022年大概率是基建大年,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近期的2次重要会议中体会一二:
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指出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调基建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国际循环、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具有重大意义;这次会议为基建投资赋予了更高的定位,由“短期托底经济手段”上升至“国家安全”级的战略;
有了政策和项目规划,资金来源也至关重要。5月25日,国务院强调“加快下达中央预算的投资计划,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引导信贷投资”等内容。再结合基础设施REITs的发行,也为相关基建企业提供更多创新的融资工具。
在国家和地方陆续出炉的稳经济稳就业的复苏政策举措中,不难发现汽车是一揽子措施中着重发力的点,为什么要选汽车?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其凭借庞大的上下游产业链条、高度关联的各类体系以及就业、消费等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生产角度,汽车行业体量巨大,总产出和增加值均居制造业前列,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其次从产业链角度,汽车产业链纵向延伸较长,几乎覆盖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对服务业产生需求支撑,在国民经济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比如新能源车对电池、电机的需求持续上升、对前端研发和后端服务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更加彰显消费和科技属性。有数据统计,每增加1单位终端需求,会带动其他产业释放近3倍的产出效果;
最后 从投资和消费角度,一方面汽车投资占比大,高于多数细分制造业,另一方面汽车也逐渐成为重要的大众消费品,尤其是新能源车,对碳中和进程、摆脱石油依赖均有重要的抓手意义。
当然,更加日常的消费品和服务,如食品饮料、娱乐出行、医疗保健等需求也将逐步回暖。
我们希望从以下3个数据帮助大家保持理性
事实上很多小伙伴是选择卖掉的,2021年的这份卖方报告客观呈现了基金赎回较多的月份大多为市场的快速上涨期,行为金融学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这个行为:
人是“损失厌恶”的动物,同等金额的盈利和损失带来的满足和痛苦是不对称的,亏损很久的基金上涨了一些,基本不赚不亏后很容易就选择出掉;而在市场持续上涨一段时间后,又被不错的收益吸引再次选择入场。
如此循环,就是我们常说的“追涨杀跌”,“基金赚钱我不赚”的陷阱了。
在熊市中我们常能听到一句话:投资90%以上的时间都是在“熬着”。以下这份市场研究表明,同时错过沪深300指数过去20年中暴涨和暴跌的40天后,我们的投资收益其实和真实的指数收益相差不大。
在涨跌分布不均匀的市场中,大部分的投资收益是在小部分时间内积累的,我们往往过于关注市场的短期波动,而忽略了资产长期向上的势能。
数据来源:Wind,兴业证券
虽然有反弹,但权益资产性价比仍然具备较大吸引力。权益风险溢价是衡量股、债配置价值的重要指标,复盘过去5年A股行情,2018年8月、2020年2月沪深300相对十年期国债的风险溢价2次突破1倍标准差,形成了A股的优质时间窗口。
目前沪深300指数的这一数值正在向上接近1倍标准差的位置,机会可期。
从个人资产配置的账户角度,我们始终建议小伙伴们根据自己的的投资需求和资金期限合理规划“四笔钱”。权益类资产短期波动大,但在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合用长期资金进行这种长期进取的投资,在相对长的时间维度内,通过主动承担一部分市场风险,争取本金的较多增值的机会。
文章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指数的历史业绩不代表产品未来业绩表现。
2022-07-08 22: 50
2022-07-09 13: 27
2022-07-09 13: 27
2022-07-09 14: 26
2022-07-08 22: 25
2022-07-08 22: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