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总有热点,你永远追不完。
“新半军”还没研究明白,突然杀出个“培育钻石”。
培育钻石,又称合成钻石、人造钻石,是在实验室中生产的钻石,与天然钻石在化学成分、晶格结构、物理性能等方面基本相同。
培育钻石的价格一般仅为同级别天然钻石的1/3。
“培育钻石”板块是个非常“小”的领域。目前A股有10只培育钻石概念股,总市值约1400多亿元。
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板块,近三个月(4月27日至7月26日)已上涨71%;特别是进入7月份, A股震荡调整,它仍然涨了18.3%。
“新半军”一下子就不香了。
Wind培育钻石指数表现
20220427-20220726
数据来源:Wind
培育钻石的异军突起,明面上有两大利好:
1、当前业绩亮眼
培育钻石今年中报业绩预告超预期。在10只概念股中,从已公布的今年半年报业绩预告看,有5家预增。其中,有3家的二季度业绩创下单季净利润历史新高。
2、未来前景广阔
天然钻石虽是“身份地位”象征,但“贵”。
培育钻石不输天然钻石,同样的“Bling Bling”,而价格仅为前者的1/3。
在更(xiao)加(fei)务(jiang)实(ji)的年轻人面前,培育钻石市场广阔。
据央视新闻报道,近日北京某培育钻石新开店首月的业绩,相比上海店首月业绩增长了7.5 倍。许昌一家培育钻石企业称,公司今年元旦前的全部订单已经预订完毕。
浙商证券预计,2022-2025年全球培育钻石原石需求从143亿元增至313亿元,复合增速35%,行业至2025年或将供不应求。
本图仅供娱乐,不作任何投资参考或建议
看到这儿,你是不是也心动了?
A股从来不缺热点,不缺故事。
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工业大麻、区块链、人造肉、元宇宙吗?
“培育钻石”会否像这些热点一样,如流星划过、昙花一现,还是真的可以“长长久久”,我们不知道。
但我们知道的是,如果总是跟着热点后面追,效果可能不怎样。
看看我们多次举过的例子——申万活跃股指数。
申万活跃股指数走势
(1999/12/30—2017/01/20)
数据来源:Wind
申万活跃股指数是假设投资者一直投资A股市场最热门的股票——每周都买入上周换手率最高的100只股票。
从1999年12月30日的1000点(指数基准日)至2017年1月20日的10.17点(指数停止更新),申万活跃股指数跌幅达99%,基本亏没了。
兴业证券也曾经做过一个测算:
从2010年1月开始,每月首个交易日买入前一个月涨幅最好的行业指数(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并持有一个月后卖出(不考虑交易费用)。
截至到2021年6月底,追热点策略的收益<混合偏股型基金指数收益。
也就是说,频繁更换标的、追热点的投资方法,并不比买入一只基金并长期持有更好。
数据来源:wind,兴业证券
如果不追求热点,投资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呢?
如果从理性和长期投资的角度看,符合时代发展、国家战略、人们刚需的板块或公司,而非概念炒作的板块,未来的生命力可能更强,更值得投资。
特别是在这个板块处于低谷的时候。
你可能猜出来了,比如医药。
这边厢,培育钻石如同新星升起,引爆市场;那边厢,“长坡厚雪”的医药板块却有点被冷落。
海通证券统计显示,截至今年2季度末,医药板块的基金超配比例创十三年新低。
具体来看,公募基金持有医药行业的市值占比已降至9.4%,相对沪深300的超配比例已降至1.5个百分点,为2009年3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从历史上看,医药板块是长牛板块。不论是A股还是美股,都是或者曾是牛股集中营。
不过在股市里,“跌”是原罪。
特别是“近期”的持续下跌,更会破坏人气。
从近一年的走势来看,医药板块没有太像样的反弹,基本是下行的。尽管当前医药板块估值已低于历史上95%的时间,算比较便宜了,但依然被人“嫌弃”。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近一年走势
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20726
其实对于医药板块的长期走势,很多人并不悲观,毕竟是“永远的刚需”。
但要掏真金白银去交易,很多人就会拒绝,或者会说“再等等”。
他们等的,恐怕不是“继续跌”的机会,而是要等医药板块再次成为“热点”、已经上涨一段时间后,再进场。
长期的确定性在短期的涨跌面前,败下阵来。
并且人们容易把短期趋势长期化,总是过度外推他们当下对市场的解读,无论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简而言之,涨得时候觉得会继续涨,跌得时候会继续跌。
追逐热点是顺人性的,但是成功的投资往往是逆人性的。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谨慎投资。指数过去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旗下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公司旗下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投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过程中应当注意核对自己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基金存在因净值变化导致的收益波动风险,该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
2022-07-26 20: 38
2022-07-26 20: 15
2022-07-26 20: 13
2022-07-26 20: 11
2022-07-26 20: 10
2022-07-26 20: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