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差 | 美国“断奶”,中国婴幼儿奶粉顶上?

刘骜飞 2022-08-11 19:40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


编者按:五六月份,一则美国婴幼儿奶粉短缺的消息,引发国内关注。一些人士不免对国产婴幼儿奶粉出口美国抱以期待,然而冷静下来仔细思量,恐怕一厢情愿的成分更多。“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婴幼儿奶粉一度一蹶不振。这些年,几大国产品牌围绕供应链各环节,尤其是下游的社会化营销领域持续做优化,从外资手中抢回了部分市场份额,然后新生儿数量的断崖式下跌,也给国产婴幼儿奶粉企业蒙上了一层阴影。美国“断奶”事件,给了我们灵光一现的遐想,然而中国乳业还有更艰巨的挑战,在不远的将来……本期,湘财基金消费行业研究员刘骜飞,将从产业链的逻辑出发,为读者解剖中国乳业这只“麻雀”!(注:本文仅为介绍国内乳业发展态势,为了不涉及具体品牌及个股,文内以A、B、C等字母代称)。

2022年5月23日,一架军用运输机降落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机上搭载的是35吨婴幼儿配方奶粉(以下简称“婴配奶粉”或“奶粉”)。自2月份以来,很多美国家庭每天都在为奶粉发愁,甚至感到绝望。奶粉价格直线飙升同时还一罐难求,孩子随时面临“断奶”危机。

很难想象2022年,在全球最富有的美国,宝妈们还在为孩子吃奶问题犯愁,甚至到了需动用军用运输机的程度。本文将尝试深入剖析,此次美国婴配奶粉供应链危机始末,及其如何照见中国乳业现实与出路的。


1

美国“奶荒”:疫情暴露脆弱的“供应链”


造成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雅培产品的召回

去年12月至今年3月,美国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收到128起消费者对雅培密歇根州斯特吉斯工厂生产的奶粉的投诉,包括9名死亡案例。

作为美国最大的婴配奶粉供应商,今年2月雅培召回若干品牌产品,并关闭了被投诉的工厂。按理说,此举并不会引起大范围的短缺。但据彭博社报道,截至5月28日,全美婴儿奶粉缺货率已达到74%,加利福尼亚州、佐治亚州、佛罗里达州等在内的10个州的缺货率已超90%。

究其根本,美国实行本土奶粉保护主义,98%奶粉自给自足,进口不到2%,而雅培在美国市场占有率达40%+,此次关停的密歇根工厂产量占雅培美国产量将近一半,估计直接导致美国奶粉供给量短期减少20%。

一家工厂产生的供应缺口,就足以让整个美国奶粉供应链崩溃。疫情之下,美国配方奶粉供应链的脆弱性可见一斑。


2

一只“蝴蝶”,煽动全球奶粉供应链


乳业曾是重资产行业,负债率较高,而盈利能力较低。重资产行业的重心在生产端,供应链相对复杂、利润率偏低。为此,企业需要做的是依靠提高周转效率来提升盈利水平

对于依靠高周转的行业来说,疫情引发的“蝴蝶效应”,可能发生于供应链的每个环节。

婴配奶粉供应链从生产到销售的几个重要节点为牧场、工厂、渠道。牧场决定奶源,工厂决定配方和工艺,渠道则直接影响销售。上游牧场可以说是资产最重的部分。

疫情对全球生产端造成了巨大冲击,对于高周转、低利润的乳业供应链来说,任何一个环节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偏偏这次每一个环节都出了问题。

除工厂关停这一直接原因外,上游的牧场也遭受重创。牧场的运作模式,可以简单概括为:育种—饲料添加—产奶。

全球疫情下,饲料价格成倍增长。巴西一位牧场主坦言:过去两年里,饲料价格上涨了100%,玉米、豆饼这些喂牛的精饲料价格翻了好几番。

饲料价格暴涨使得多数牧场主入不敷出,造成大批牧场关停,这也让原本就捉襟见肘的原奶产量雪上加霜。作为畜牧业大国的巴西,3个月内牛奶零售价上涨20%。

而对于下游渠道来说,每种商品都有对应的合理、健康水位的库存。过高的库存反映的是动销的疲软,进而影响现金回流,过低的库存则会影响日常销售。合理的库存水位,一直是良性供应链追逐的核心问题之一。

而此次美国奶粉缺货潮蔓延,使得原本的合理库存大幅降低,进而迅速放大了特殊时期的畸形需求——人们因担心买不到货而大量囤货,对供应链危机加剧。

消费者恐慌—囤货需求增加—渠道库存降低—终端货架缺货—消费者恐慌—囤货需求增加。美国奶粉上演了一出恶性循环的“俄罗斯套娃”。


3

中国乳业优化供应链的探索


对于中国乳业来说,三聚氰胺事件留下的一道“疤”,在公众心里挥之不去。这几年,国产奶粉也确实没闲着,忙着面子(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里子(构建产业供应链)的同步增长。

我们再次温习乳业供应链的三大节点:牧场、工厂、渠道。

为什么说乳业“曾经是”重资产行业?其特点是较高的资本投入、较低的利润、以及较高的周转率。对于二级市场来说,投资重资产行业并不吃香:利润低不说,每年还有大量的折旧摊销“吃”掉利润。

不过,奶粉行业特殊就特殊在:从生产到销售,涉及第一、二、三产业。既然涉及第三产业,就存在增加附加值、提升利润率的潜在空间。利润率高了,固定资产占比就会被动降低,重资产逐渐变为轻资产。

那么,国产奶粉品牌具体的策略是怎么样的呢?

1)建立优质牧场

上游牧场属于第一产业。牧场虽然是重资产,但格外重要。说白了,奶源决定品质,优秀的奶源才能成就优质的奶粉。世界上公认的三大“黄金奶源地”:分别位于新西兰、荷兰和澳洲。假设奶牛的生长和产奶质量受到气候、牧草质量等影响,理论上来说,同一纬度、同一气候地区,都能为奶牛提供优良的环境。

就奶源和牧场而言,国产奶粉的主要品牌均在气候最适宜的北纬40-50度的东三省建有牧场。

2)工厂与优质奶源深度绑定

随着物流网络的不断发达,工厂和渠道之间的距离可以不那么受限,但是牧场和工厂则是越近越好,因为要保障奶源新鲜。因此,通过自建或收购,国产品牌力求与优质奶源深度绑定。

供应量的上游——牧场与工厂的直线距离,相对外资奶粉,成为了国产奶粉独有的、与生俱来的优势。

例如,国内C品牌的“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实现了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生产加工全程自有、自控,即草场、牧场、工厂合理配置于同一场地,减少了运输时间和异地加工带来的不可控风险,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紧抓电商风口,下沉三四线城市

奶粉销售渠道日渐多元化,国产奶粉品牌紧抓电商风口,拓宽销售渠道,避开国外品牌盘踞的一二城市,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农村包围城市”策略推动了销量的增长。

目前80%的新生婴儿出生在三四线城市,二胎经济的红利、庞大的小镇青年消费群体、逐渐向大城市看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支撑着国产奶粉的主要市场。

此外,围绕供应链各环节,几大国产品牌近几年来还在不断做强化:A品牌提出了“两小时生态圈”,B品牌大手笔收购澳优,C品牌重金打造智能工厂与研发鲜活技术等等。


4

奶粉龙头A品牌:国产奶粉崛起的缩影


2013年,国产奶粉龙头A品牌完成了私有化,从纽交所退市。当时,董事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还解释:肯定不会卖掉公司。

仅隔六年时间,2019年,A品牌便实现了重新上市,并瞬间成为了二级市场的“顶流”。再次接受采访时,董事长称“该品牌奶粉折成公斤价,全世界最贵”。

这句话也道出了A品牌的成功路径——超高产品定价。

奶粉是家长买、孩子吃,父母总倾向于买好的给孩子。而在多次奶粉安全事故后,中国家长们患上了“便宜奶粉恐惧症”。为此,国产奶粉纷纷告别低价,争相涨价,反而越卖越好。国内高端和超高端奶粉的市场份额,在2014年时只有22%,到2019年已增长到43%,平均售价也从336.3元/kg大幅提高到 438.2元/kg。这直接让卖奶粉的A品牌、D品牌毛利率接近70%。

而另一大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占领母婴渠道。从下沉市场客户的购买渠道来看,母婴实体专卖店占据绝对主力,甚至超过其他所有销售渠道的总和。在下沉市场中,A品牌布局了大量的母婴店,并凭借一年超过50万场的超强地推活动,不断拉拢新的父母。

然而,与A品牌上市后一路狂飙相比,中国新生儿数量与生育率却持续、大幅下滑。不能不说,一团乌云正在聚集。

在A品牌退市的这几年里,众多国产品牌同A品牌一样,积极寻求破局之道,尤其在市场份额方面,完成了对外资品牌的超越。


5

国产奶粉破局之道仍在内需


中国新生儿数量与生育率的持续下滑,加之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竞争逐渐加剧,这一行业出现了增长瓶颈,国产奶粉亟待破局。

肯定有人会将此次美国“断奶”危机,视为中国乳业扩大外需的契机,其实不然。

事实上,美国婴配奶粉实行集中采购制度,在政府的强势主导下,对于奶粉的准入设定了极高的标准。

为了把控安全标准,同时保护本土企业,美国对海外奶粉设定了极高的关税,并对海外进口奶粉检疫相当严苛。这些保护措施使得美国奶粉行业格局十分集中。即使白宫政府临时给了FDA自由裁量权,但短期的需求不均衡,并不会本质上改变供应格局。

国产奶粉的出海之路,仍需经历严格且漫长的认证过程,且要直面美国本土企业的受保护地位,难度不言而喻。

此次雅培事件,在一定程度利好国产奶粉品牌——外资奶粉在国内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受损。此外,疫情拉长了外资奶粉进入中国市场的报关周期,也有助于国产奶粉市场份额的提升。

凡此种种,现阶段国产奶粉的破局之道仍在内需。

1)针对存量市场,上游加强奶源建设、下游加强社群营销,全产业链提升数字化效率。

奶粉的下游有些特殊,消费者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使用者。换句话说,现阶段奶粉的总量营销,受当年新生儿数量的直接影响,但价值营销则针对的主要是23-30岁的妈妈或准妈妈们。出于对宝宝健康成长的重视,消费者愿意支付溢价,以此获取更高品质的产品。对于宝妈们来说,品质的优先级远高于价格。

同时,新生儿喝奶粉的年龄段主要在0-3岁之间,对应1-3段。这决定了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先天的消费周期短,基本就在1-3年,品牌商需要不断地拉新客。另外,奶粉依赖于熟人推荐。宝妈们并不相信导购,而是更加信赖有过相同经验的宝妈“前浪”们。综合来看,奶粉企业的下游完全可对标服务业,通过社群营销、圈层营销带来附加价值。

整个供应链价值提升后,国产奶粉企业在完成对外资逆袭的同时,也在完成从重资产向轻资产的转变:通过提高附加价值,来提升盈利能力,降低资产“重量”。

2)针对增量市场,布局新领域,上下延伸产品,或许也是一种有效尝试。

E品牌宣布与澳洲羊奶品牌Bubs Australia组建合资公司,将引入首个羊奶粉品牌,布局新领域。F集团启动宠物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单元(PNC),并在婴儿营养及护理、成人营养及护理业务基础上,将PNC业务定位为集团第三大发展支柱。国产奶粉龙头A品牌则将产品目标对象从婴幼儿拓展到儿童、孕妇、中老年等群体。

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6

尾声


与其期待“把国产奶粉出口到美国”,现阶段国产奶粉企业更需要做的是苦练内功、提升产业价值链。

就在几天前,国产奶粉龙头A品牌发布了中期盈利预警,背后反映的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新生人口数量的下降与渗透率的饱和,国产婴幼儿奶粉行业已经过了需求自然增长阶段,处在一个景气度较低的位置。无论是存量优化还是增量尝试,或许都有益于国产奶粉企业摸索一条出路……

作者简介




 刘骜飞 
消费行业研究员

7年以上从业经验,现任湘财基金消费行业研究员,主要覆盖食品饮料、轻工、家电板块。





预期差 | 栏目介绍


股票投资中超额收益的来源是什么?基于不同“能力圈”或认知维度的预期差!为此,我们策划了“预期差”栏目,发动湘财基金的行业研究专家,用个人专栏的方式,定期为广大投资者普及细分行业的专业知识,提供不一样的洞察视角,帮助投资者获取财富增值与认知升维的双重复利!

每周2期,咱们一起聊聊!


风险提示:本资料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所载观点均为当时观点,不代表公司对未来的预测,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与债券,基金投资人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也有可能损失本金。投资有风险,投资人在进行投资决策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及《基金产品资料概要》,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