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犹豫不前”,市场在担忧什么?

智诚相伴 2022-08-25 20:31
高温天气还在炙烤,大A“调皮”地来给大家解暑。
昨日,上证指数突然跌近2%,今日反弹近1%,市场一涨一跌中如坐过山车那般“风意凉凉”。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8/25
总体来说,从近期上证指数K线走势来看,市场明显受阻于3300点。
有些客官问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沪指止步3300,让大A犹豫不前?

宏观经济复苏出现了波动

有人说,大A的震荡可能与7月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有关。
根据人民银行发布2022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
总体来看,7月份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增量数据不及市场预期。
社会融资意愿不强的同时,货币供应却是充裕状态。
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再创今年以来同比增速新高,也意味着M2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
也就是说,货币有在金融体系内“空转”的隐忧,并没有流向实体经济。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截至2022/7
另一方面,从制造业PMI指数来看,7月的PMI为49,低于50的“荣枯线”。
7月不及预期的社融数据叠加低于“荣枯线”的PMI,显示当前宏观经济复苏有所波动,投资者难免因此产生了担忧。

科技标杆喊话“冬天”

有人说,可能与任正非喊话“冬天”有关。
8月23日,任正非在华为内网刊发题为《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
文中提到,在全球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华为要改变经营思路和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度过未来3年的危机,有质量的活下来。
作为科技界标杆企业,任正非的讲话一出,无疑加重了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
其实,这并非是任正非第一次喊话“冬天”。作为一位居安思危的企业家,作为一家善于反思的公司,任正非曾在华为内部讲话中屡次提到冬天,比如大家所熟知的2000年、2004年、2008年。
也正是这种清醒的危机意识,让华为经受了一次次的考验,快速成长壮大。
正如任正非曾在内部会议上所说:“自我批判是拯救公司最重要的行为。从‘烧不死的鸟是凤凰’,‘从泥坑里爬出的是圣人’,我们就开始了自我批判。正是这种自我纠正的行动,使公司这些年健康成长。”
改变并不意味着是坏事,不变反而会陷于被动。像华为这样的行业标杆,开始重视利润和实际价值,回归本质,料将带领整个业界更健康持续的发展。

抱牢中国崛起的成功机会

不可否认,在内有新冠疫情局部散发,外有美联储大幅加息、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复苏承受了一定的压力,出现了一些波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

从贸易顺差来看,根据海关总署公布数据,若以美元来计算,7月份的我国进出口贸易顺差为1012.6亿美元,相较于6月的979.41亿美元又有较大幅度上涨,再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欧盟和美国近期都出现了历史最大单月贸易逆差。欧盟4月贸易逆差354.46亿美元,创造历史最高纪录,5月逆差287.36亿美元,虽有所缩小,但依然较大。美国3月贸易逆差1076.51亿美元,也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4月逆差870.77亿美元,逆差逐渐缩小。
放在全球制造业和贸易增长面临衰退的背景下,2022年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领先全球各制造业大国,成绩来之不易,凸显出“中国制造”在全球中的话语权。
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新能源、芯片、大飞机等高端制造进一步打开全球市场,中国经济的未来可期。在这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资本市场不会缺席,而且会越发显得重要。
所以,应该用辩证的眼光看待7月的经济数据,看待中国崛起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既要看到黎明前的黑暗,也应该看到胜利的曙光。
正如巴菲特曾说:“我是相信美国,我的过往生涯,就是抓住了美国成功的机会。”面对大A也是如此,投资应从长远着眼,相信中国的“国运”,紧紧抱牢中国崛起的成功机会。
在这过程中应该舍小抓大,因为很多时候纠结于短线择时操作,参与到“博傻”交易中,从结果来看往往是事与愿违。
市场波动是常态,回过头来看其实很正常。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有信心,在市场高涨的时候不贪婪,如此从长期来看,投资才可能会有比较好的体验。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公司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产品收益存在波动风险,投资需谨慎,详情请认真阅读本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