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让你焦虑吗?焦虑就对了

融小通 2022-08-30 19:08

最近A股起起伏伏。


上周三, “寒气”来袭,A股4000余只股票下跌;


上周四,阳光普照,A股反弹;


周末,隔海吃瓜,眼见美股大跌,为A股捏了把汗


本周一(8月29日)A股早盘很“怂”,午后却发起反攻,收盘涨多跌少(3015只涨、1699只跌)。


今日(8月30日)A股主流指数全线飘绿,个股跌多涨少,北向资金净流出49.8亿元,有点萧瑟。


A股主流指数表现

20220830

数据来源:Wind



跌宕起伏的“剧情”,牵动着亿万股民的心。


有小伙伴留言:



但在A股这种环境下,焦虑或许才是“正常”的。




01、为何焦虑?



1

太多的资讯让人焦虑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财经媒体、大V、股吧、论坛、股票/基金群,不停有资讯“推”给你。


特别是股市大涨或大跌时,报道、消息、八卦满天飞,各种解读会自动“喂”到你嘴边。


有时难免觉得烦,会屏蔽。


但过不了多久,多半会“心痒手贱”,想要点进去看。


然而,貌似知道了很多,却依然没赚到钱,反而更加焦虑。



2

市场氛围让人焦虑


不仅股民焦虑,基民也焦虑,甚至连定投者都焦虑。


股民/基民:

怎么又涨了(跌了);

赶紧上股吧,看看大v怎么说;

哎呀,买早了;完了,卖完了;后悔呀,怎么没买……


定投者:

什么时候开始定投?

要不要赎回呀?

要不要停止定投呀?



3

“快速致富”的小目标让人焦虑


股市中不少人是抱着“暴富”心态炒股的,快速、赚大钱是目标。


想来快钱的话,总觉得要随风而“动”、要抓热点、做大流中的浪尖。一旦快不起来,甚至是亏钱,就会很焦躁。




02、如何不那么焦虑?


适当焦虑可以有。


将焦虑转换为压力,压力变成动力,促使我们更好地学习投资常识、理性投资。


但是天天盯盘,天天焦虑,可能得不偿失。


俗话说天道酬勤。在投资领域,还真不一定。


之前介绍的87年不换仓、涨幅3000多倍的LEXCX基金,秘籍是“龟息大法”。(详见《美股跌惨了!那只87年不换仓的最懒基金,又赢麻了…》)


还有30年都保持年度正收益的千禧年基金,主动劝退短线投资者,也是为了寻找志趣相投、理念相近的长期投资者,希望共享绩优公司长期发展红利。(详见《霸气!这只顶级牛基对客户说:如果拿不了5年,你就走吧》)


焦虑多与“短视”相关。


如果我们将眼光放长远些,相信时间和复利的力量,或许会更轻松。



1

细水长流的力量


看一组数据。


如果你的股票每天涨1%,一年240多个交易日,收益是731.60%,也就是7.3倍!


如果每天涨2%,就是5248.49%,52倍!


再疯狂一点,每天都涨停的话,一年是18990527646.05%,1.89亿倍!


投资中细水长流的力量,或更惊人。



2

牛股其实很“闷”


我们统计了A股上市以来至今(2022年8月24日,下同),涨幅最大的股票,是一只白酒上市公司。


1994年5月9日上市至今,经过6878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719.95倍。


统计数据显示,在6878个交易日中:

涨幅超过9%(接近涨停)的,仅75个交易日,占比1%


涨幅3%-9%的,仅665个交易日,占比10%


跌幅超过3%的,有580个交易日,占比8%


其余80%的时间,都是平淡无奇,龟步前行


也就是说,这只白酒股在成为A股涨幅之王的征途中,在28年里:



涨3%的日子,接近1个月才会有2次


接近涨停的日子,1年不到3次


16.3年时间,涨跌幅在-3%到+3%之间,波澜不惊



某白酒股上市以来表现1994/5/9-2022/8/24

数据来源:Wind  小基快跑制图 



牛股其实是很闷,只要小碎步稳定前进就行。


小碎步前行的潜力股,需要天天盯盘、天天焦虑吗?



3

时间创造伟大的公司,而非时机


橡树资本联合创始人、《投资中最重要的事》作者霍华德·马克斯在今年7月份的股市备忘录里,分享了这个故事:


今年6月中旬,紧随在洛杉矶会议之后,我们在伦敦举行了橡树资本两年一度的投资人大会。我在两次会议上负责的主题都是市场环境。


我在准备伦敦会议的主题时,遇到了一个进退两难的情况,因为在洛杉矶会议和伦敦会议之间,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


5月19日(洛杉矶会议),标准普尔500指数约为3900点。但到6月21日(伦敦会议),已跌至大约3750点,在大约一个月内下跌了近4%。


我面对的问题是:


我是否应该更新有些数据较旧的演讲材料,还是重复使用之前的材料,向两个听众群传达一致的信息?


我决定以之前的材料为起点,讨论在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变化。我在伦敦演讲的关键部分,包括了对当时热点问题的讨论,包括通胀、美联储加息等。


会后,我对我的发言并不太满意,所以在午餐时重新思考了一下。下午会议继续时,我又上台补充了两分钟的讲话。以下是我所说的:


所有围绕通胀、利率和衰退的讨论都属于同一个标题:短期。


但是:

·  我们对短期的未来知之甚少。


·  如果我们对短期有任何观点,那么我们不能(或不应该)对它有太大的信心。


·  如果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我们也做不了什么,因为大多数投资者不能也不会根据这些观点,对他们的投资组合进行大幅调整。


·  我们真的不应该关心短期。毕竟,我们是投资者,而不是交易员。 



我认为,这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


我相信周期一直存在,这意味着未来总是会出现衰退和复苏。


自1920年以来,已经发生了17次经济衰退以及一次大萧条、一场世界大战和几场较小规模的战争、多次对全球性灾难的担忧,以及现在的新冠疫情。


然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在一个多世纪中,平均每年的回报率约为10.5%。


时间,而不是时机,才是实现真正财富积累的关键。


因此,如果大多数投资者想要享受长期复利的好处,最好忽略短期影响因素。



谨慎投资。指数过去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者在投资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旗下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公司旗下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投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过程中应当注意核对自己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并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基金存在因净值变化导致的收益波动风险,该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