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月A股整体震荡回调,市场难觅主线方向,进入三季度最后一个月,有哪些机会和潜在风险?来看景顺长城权益基金经理9月份最新观点。
鲍无可:我们面临能源和经济结构转型,
壁垒是最重要的选股因素
我们现在正站在一个大拐点上,各种情况错综复杂。中国面临两个转型,一是经济结构的转型,一是能源结构转型。这两个转型一个影响需求,一个影响供给。
经济结构转型的特征就是投资占GDP的比重要下降到合理的位置。投资中最重要的是房地产,去年是近年来第一次房地产销售面积下滑,考虑到中国居民较高的杠杆率,我们认为房地产销量下降的方向是明确的,只是不知道幅度和节奏。在新兴的需求中,各种数字化、老龄化、服务性的需求却在兴旺发展,这些需求的增长有自身内在动力,将会持续很长时间。
能源结构转型会对各种制造业以及通胀产生长远的影响。原有的化石能源是成本最低、使用最为方便的能源。在碳中和的背景下,我们将大幅提升新能源的使用比例,而当前新能源在成本和易用性上较差,整体社会的能源成本将呈抬升的趋势。由于看不清传统能源的长远需求,传统能源企业对原有业务的资本开支是非常谨慎的,使得这些产品的供给增长非常有限。但是整体经济还在往前发展,其对于传统能源产品的需求还在稳定增长,供需矛盾会造成这些产品价格的长期坚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投资股票更加需要从个股选择出发。在未来的投资中,壁垒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需求随时在波动,坚持高壁垒的方法将以不变应万变。我们认可的壁垒有两种,一是不可复制的资源,一是远远领先于行业的竞争优势,现有的持仓都符合这个标准。
我们认为自己在中国投资非常幸运。尽管经济发展中会遭遇各种逆风,但中国市场的投资纵深非常大,总是能挖掘到持续向好的高壁垒公司。相信通过长期持有这些公司,整个组合的回报将非常可观。
邓敬东:9月份我们更看好传统核心资产的投资机会
7、8月份经济恢复力度减弱,但随着政府加大稳增长的政策,我们认为经济复苏趋势仍将持续。LPR的下调以及央行的表态预示流动性宽松的力度仍然较大。板块间的估值分化严重,极致反映了市场对于不同子行业景气度的预期。
但从中报来看,我们发现尽管二季度经营环境极具挑战,但不少传统核心资产企业仍然取得超市场预期的业绩增速,反映龙头企业超强的经营韧性。
9月份我们更看好传统核心资产的投资机会,随着宏观经济回暖,基本面的弹性将逐步显现,特别是前期受疫情压制的消费品以及服务类行业。目前看传统核心资产估值处于中低位置,长期回报率具有吸引力,业绩改善带来股价向上的催化,具有良好投资价值。
董晗:预计货币政策保持友好,
对权益市场保持乐观
经历了二季度的剧烈波动后,海外方面,无论是俄乌局势、美联储加息还是中概退市对国内资本市场的边际影响已经明显降低。
国内方面,稳增长政策在二季度受到了疫情反复的影响,但我们对其后续效果保持信心,中国宏观经济复苏的概率很大;同时预计货币政策保持友好,央行近期也表态“继续从总量上发力以支持经济复苏”。
因此,我们对权益市场保持乐观,除了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军工在内的一些长期方向,也会阶段性关注受益于国内稳增长政策带来的盈利弹性品种。
韩文强:地产或进入基本面接力的行情
从4月底政治局会议政策落地,到传导到基本面,6月下旬以来30城大中城市新房销量已经出现明显拐点,基本可以判断经过一个季度的传导,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需求的恢复,叠加供给侧的出清,供需矛盾和行业负增长共存。这将使政策的呵护和活下来的房企的景气度共存。地产或进入基本面接力的行情。
李孟海:市场将寻找未来的结构性向上突破方向
市场将寻找未来的结构性向上突破方向,短期经济托底的重要力量是基建、地产;中期中国制造业、社会治理体系等硬实力、软实力均需要长期加强投资,看好新基建、新材料、进口替代及估值具备一定安全边际的优质中小市值成长性公司。
李进: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预计未来央行仍将会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随着疫情的缓解,经济将企稳回升;总体判断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刘苏:后续市场会更均衡,淡化短期市场波动
过去一段时间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景气赛道表现相对强势,行情表现相对集中,其余大部分行业其实表现相对平淡。伴随疫情管控的常态化,社会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过程,大部分行业的经营压力都将有所缓解。考虑到估值性价比,我们认为后续市场表现会更为均衡。我们将坚持以合理价格买入那些我们可理解的未来内在价值越来越大的优质企业,淡化短期市场波动。
刘彦春:坚守价值,远离泡沫资产
看好未来6-12月市场表现
经济恢复进度不达预期。地产和疫情仍然是主要拖累项。政府投资推动金融扩表,然而实体融资需求疲弱,资金淤积金融市场。市场利率下行,小盘风格持续。然而,我们认为政府仍然有足够政策空间,政策落地也将逐步加强。市场仍处左侧,我们需要保持乐观心态,坚守价值,远离泡沫资产,看好未来6-12月市场表现。
杨锐文:对未来一年乐观
看好能源、自主可控、消费升级主线
我们对未来一年的市场是乐观的。我们认为绝大多数的市场参与者,尤其是国际投资者,低估了中国经济的相对优势。这种相对优势主要体现在:
经济复苏是确定的,剩余流动性过剩是持续的,美国加息带来的资金回流力度是边际减弱的,这种情形之下,市场大概率表现会好。
在全球大通胀的背景之下,未来几年的增量机会在减少,长期成长的机会可能变得更为稀缺与珍贵。站在当下,未来比较明确的主线方向无外乎三个方向:能源线、自主可控线、消费升级线。具体来看:
余广:市场估值重回相对低位,看好两大配置方向
预计短期市场维持震荡格局,建议把握节奏和灵活性。短期来看,考虑国内疫情零星多发、房地产风险处置和销量低迷等可能会对“稳增长”成效造成一定的制约,叠加当前高景气的赛道相对稀缺,故预计短期震荡且缺乏主线的特征可能还将维持一段时间。
但中期来看,我们仍对市场保持乐观。当前中国经济仍维持一定的韧性,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力度较大,尤其是部分地区房地产支持政策仍在加码,预计政策向基本面的传导虽然有时滞但未来有望逐步见效。
此外,经历7月初至今指数持续回调后,整体市场估值重新回到历史相对低位水平,市场估值再度具备中线价值。建议进一步观察政策落实对经济基本面的改善效果、监管对近期风险事件的应对、区域形势的事态进展来判断市场的走势。
从配置思路来看,一方面,在中低估值的板块中寻找受益于宽信用、景气度边际改善或者有预期差的行业;另一方面,择机增配业绩确定性相对较强的消费龙头以及估值合理的具备中长期景气度的优质成长品种。
詹成:成长方向反弹较大,
存在去伪存真的调整风险
市场波动可能会加大,前期成长方向反弹幅度较大,存在去伪存真的调整风险,调整后对于顺应产业趋势的真成长方向是比较好的配置机会。
A股和港股消费、医药、互联网等行业的核心资产估值消化的比较充分,已经具备中长期的配置价值,政策未来的调整方向将成为股价向上的催化剂。整体上看市场风险不大,我们将重点挖掘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产业方向上相关公司的投资机会。
张靖:上市公司盈利下行周期进入末段,
是布局未来的较好时机
上市公司中报显示,业绩增速继续下行,已回落至历史相对低位;受疫情影响,宏观经济需求偏弱,库存仍在高位徘徊,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需求逐渐恢复,三、四季度库存的去化进程将加快,有望开启新的库存周期,相应股票市场也有调整压力。
当前股票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偏低水平,但结构分化较为严重。对于高估值板块需谨慎,而对于估值合理、随着经济触底回升而基本面反转的板块值得重视。总体来看,上市公司盈利下行周期进入末段,继续保持乐观,是布局未来的较好时机,自下而上选择中长期具备成长潜力、投资性价比较高的个股。
周寒颖:对港股互联网相对乐观一些,
具备长期战略性投资机会
基本面方面,三季度消费环比较二季度持平略改善。但平台公司在二季度体现出的新业务关停并转,控费降本能力突出,对于净利润底部形成支撑。估值方面,恒生指数和恒生综合指数剔除负数净利润的PE在历史分位数上处于3%的分位数(最低点是3月15日历史分位数1%),其中工业、资讯科技业、必选消费、金融、能源估值处在极低水平。公用事业、医疗保健、可选消费估值处在相对高位。
具体从互联网行业来看,增速放缓、竞争内卷但盈利空间还在继续,互联网公司股价自6月底高点后回吐大部分涨幅,估值具备吸引力,未来三年年化收益率回到20%以上。政策方面,8月24日晚国常会提及民营经济、平台经济、房地产一城一策都求发展论调再次底部支撑。海外方面,美国通胀数据见顶,同时伴随美国经济衰退预期上升,预计下半年外围市场流动性环境将维持现状震荡。
整体在投资策略方面,我们对三季度A股成长股相对谨慎,对港股互联网相对乐观一些,具备长期战略性投资机会,港股互联网基本面、政策面、流动性都将有望改善。A股方面寻找受益于下游需求拉动,空间广阔,估值合理的长期成长标的,在波动中择机增持好公司。
姜雪婷:医药行业已现相对底部信号
从中报的业绩披露情况看医药整体还是有比较好的经营韧性, 行业方面已经开始出现一些相对底部的信号,例如创新药资产已经出现出清迹象而大型药企的ROE也相继触底。尽管内需恢复偏慢,美联储加息力度并未放松以及国内的医保控费政策持续这些因素仍将对行业板块运行构成一定压力,但是站在当前时点我们觉得具备长期行业竞争力的优质龙头资产已经颇具性价比。我们会优选布局一些被市场悲观情绪过度定价的优质资产,从长期的未被充分满足的医疗需求出发去寻找投资机会。
张雪薇:半导体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比较明显
半导体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比较明显。市场担忧行业景气度,导致半导体的情绪和估值均在历史五年偏低水平。我们认为悲观预期已经释放的很充分。长期而言,半导体受益于电气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趋势,需求保持持续增长。且在各个新兴领域国产半导体都在进行亮眼的突破,竞争力和五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在未来能源电气化的大时代,我们继续看好车用尤其是功率半导体的龙头企业,它们将伴随下游新能源车、光伏风电、储能的高速发展而快速成长,有望成为世界冠军。此外,我们看好IC设计中能够突破国产替代深水区、竞争格局好、利润丰厚的优质公司;最后,我们还看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材料企业。
郭琳:看好中长期高景气度叠加渗透率提升空间大的方向,包括军工、半导体等
在国内整体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7月中小市值公司表现活跃,8月进入中报业绩检验期,市场波动加剧,前期涨幅较大板块出现获利了结。海外市场通胀持续高企,美联储偏鹰派,加剧了9月加息幅度增大的预期;中美关于审计底稿问题签署初步协议,尽管细节仍有不确定性,但整体进展偏积极。
展望下半年,看好科技创新在不同细分赛道的结构性机会。在当前国内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条件下,更有利于成长股投资,但需结合业绩估值去匹配空间。科技创新领域,依然看好中长期高景气度叠加渗透率提升空间大的方向,包括军工、半导体等,优选性价比品种;同时TMT板块上半年调整幅度较大,下半年平台经济政策监管逐步出清,中美在审计底稿问题上达成初步协议,互联网、软硬件方向具备布局时机,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寻找新应用、国产化、数字化、智能化机会。
以上市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具体的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景顺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2022-09-06 20: 15
2022-09-06 20: 15
2022-09-06 20: 14
2022-09-06 20: 13
2022-09-06 18: 22
2022-09-06 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