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风物长宜放眼量——静待医药王者归来

2022-09-15 18:31


9月12日,美国拜登政府签署鼓励美国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倡议引发医药板块波动,该倡议用以确保美国创新产品均由美国生产。


博时医疗保健行业混合基金经理张弘认为,短期来看,该法案与之前的芯片法案差异巨大,未有任何具体落实细节,也未曾提及对中国生产的限制,只是计划减少对中国的依赖,而中国工程师红利、产能优势非海外企业可以比拟。长期来看,CXO领域对国家安全影响不大,中美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科技之间。


深蹲是为了更好的起跳


从去年6月末的高点以来,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累计跌幅超36%,动态市盈率来到22.8的历史低位,以“互联网+医疗健康”闻名的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更是达到了60.9%的跌幅。(数据来源:Wind,截止2022.9.7)


一直以来,医药行业既有刚需属性,又有消费和科技属性,在投资者眼中是长期具有成长性的板块。特别是在港股上市的大量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更是充满了科技“硬实力”,在过去非常受资本追捧。但近年来医药行业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来自于行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来自于国家政策推动。


张弘认为,Q4医药板块主要集中在政策缓和的投资机会,包括医疗服务,传统制药和器械等生产领域


拨云见日,建立上下结合的投资框架


张弘认为:


国内的医疗改革政策框架已基本清晰,近期国家医保局启动《DRGS/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都将为中国的医疗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动力。


在行业结构变迁中,张弘总结老龄化、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是未来医药行业的内生动力。


一方面伴随老龄化加速,叠加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健康买单,这将为中医药消费品、个人护理和医疗器械等带来机会


另一方面,创新药行业受到行业周期和政策影响较小,可能会延续迅猛向上的发展势头,可以关注本土创新药重磅品种商业化上量以及创新研发服务相关企业。


由于医药行业在未来很长时间段里大概率能跑赢GDP增速,所以当下沉寂的市场也在孕育新的医药投资机会。投资者要做的,是自上而下地沿着政策鼓励的脉络,去挖掘背后高景气的细分方向及机会,再在这些方向中,做自下而上的筛选,遴选出财务水平良好,管理层优秀,管线产品渗透能力强的企业长期持有。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风险提示:

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收益,基金净值存在波动风险,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及《产品概要》等法律文件,及时关注本公司出具的适当性意见,各销售机构关于适当性的意见不必然一致,本公司的适当性匹配意见并不表明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基金合同中关于基金风险收益特征与基金风险等级因考虑因素不同而存在差异。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本材料中所提及的基金详情及购买渠道可在管理人官方网站查询-博时基金-基金产品,博时基金相关业务资质介绍网址为:http://www.bosera.com/column/index.do?classid=000200020002000100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