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关系再遇挑战之际,美国谋划的中美经济和科技上的分歧日益突出。近期,拜登政府出台多项贸易举措,矛头直指中国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发展能力和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
尽管短期看,全球制造业完全脱钩并不现实。随着欧美国家当前贸易政策加速引导,以及企业对未来政策风险的担忧,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重构的速度可能超预期。
上周美国国会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以17票对5票通过了《2022年台湾政策法》。尽管该法案还需在众议院通过、并由美国总统签字才能正式生效,但美国对台政策由“战略模糊”向“战略清晰”的转变已然明确。新法案将支持美台紧密的政治关系作为一项美国国策,并将台湾地区指定为美国的主要非北约盟友,从名义上赋予台湾地区以国家身份拓展其所谓的国际空间,严重破坏“一中原则”。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曾警告美方,若该法案通过,中美关系或将瓦解与破裂。针对此前美国宣布高额对台军售事件, 9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宣布,中方决定制裁雷神技术公司及波音防务公司各一名首席执行官,并表示“中方将根据形势发展,继续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和安全利益。”
中美两国关系再遇挑战之际,美国谋划的中美经济和科技上的分歧日益突出。近期,拜登政府出台多项贸易举措,矛头直指中国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发展能力和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相关政策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领域:
半导体:半导体是中美之间的老生常谈,继8月中旬《芯片法案》颁布后,美国方面先后传出将针对高端EDA、GPU和14nm以下半导体设备扩大出口限制,据外媒报道,拜登政府拟在10月份出台新规进一步收紧美国半导体芯片企业的对华出口。此外,美国发起并积极推进的芯片美、台、日、韩四方联盟(Chip4)也聚焦出口技术的联合管制,挤压中国企业在全球芯片供应链上的位置。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商务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宣布与谷歌签署了研发协议,生产研究人员可用于开发新纳米技术和半导体设备的芯片,以增强美国在半导体行业的领先地位。美国半导体先进制造领域的政策不仅严控对中国的技术输出,还企图在推动新一代标准落地的过程中将中国企业排除在外。
生物技术:上周初拜登签署了一项关于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的行政命令,该法令除了要“确保我们在美国能制造、生产自己发明的所有产品”外,同时要防范“外国对手使用合法和非法手段获取美国的技术和数据”。这并不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强调加强国内的生物制造供应链。从特朗普时期到现在,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倡议和议案,从今年2月美国将药明生物、药明康德列入“UVL清单”开始,生物技术和基础医药、医疗供应已经引发更多贸易政策的干扰。虽然本次行政令细则中整体投入金额不大,但是需要重视美国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在该领域与中国脱钩的决心。
新能源: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相关内容也在上周有所发酵。法案在注重清洁能源投资的同时,特别强调了对本土供应链的重视,其中新能源车补贴方面,金属原材料、电池组装来自敏感外国实体(中俄朝等国),将无法获得购车补贴抵免。光伏方面,拟对美国本土光伏原辅材料提供初始投资税收抵免和单位制造税收抵免。光伏作为中国的优势产业,此前就多次受到欧美国家在贸易和劳工问题上的挑战。随着美国本土光伏生产、储能设备投资明显提速,白宫相关政策的力度进一步上升在所难免。值得注意的是,白宫政策出台伊始,美国本土的新能源生产投资明确提速。First Solar宣布投资12亿美元,扩大本土太阳能组件生产规模。预计到2025年,该公司在美国太阳能市场的组件产能可扩大至10 GW(DC)以上。
全球市场纷纷聚焦美国滞涨前景之际,美国国内投资持续强势,制造业投资的领先指标尤为突出。八月NFIB美国小企业信心指数快速回升超预期,小企业对通胀的担忧有所缓解,招工需求旺盛。美国制造业进口替代的发展情况对于全球制造业布局的调整尤为关键,其激进的制造业政策正在将全球去产能的压力转降给亚洲和欧洲出口国家。欧洲和部分亚洲出口经济体出现了明显的顺差收缩现象,不断在确认贸易增长面临的考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贸易政策针对先进制造业发难明显提速了。经过了美国国内长时间的论证,重振“美国制造”将聚焦在上述领域,因为这些行业代表全球先进制造的方向,并关乎国家安全。
随着美国明确进口管制政策对中国原产地设备、材料的封锁,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在贸易政策上跟进产业转移的要求。鉴于欧洲与中国的贸易衔接较为紧密,其在贸易政策上的转向对中国贸易和制造业供应链的影响应该引发市场更多关注。尽管短期看,全球制造业完全脱钩并不现实。随着欧美国家当前贸易政策加速引导,以及企业对未来政策风险的担忧,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重构的速度可能超预期。由于全球供应链数据多属跨国公司内部数据,市场对于供应链转移的进程缺乏必要的分析工具,预期调整的形式大概率需要在证伪事件发生后剧烈分化。
从全球再平衡的进程来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英国等经济体需求过度膨胀的危机。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加速推进制造业本土建设的替代步伐,制造业出口产能的争夺必然全面提速。由此带来的经常项目调整对于全球流动性的分布影响深远。随着美国一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过4%,美元强势继续超预期是市场短期必须面对的挑战,比如企业的美元债偿还需求。
- END -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变更,也不保证相关的分析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不应将本报告为作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亦不应认为本报告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断。
报告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投资者务必注意,其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本公司员工或者关联机构无关。
2022-09-22 21: 44
2022-09-22 20: 56
2022-09-22 20: 04
2022-09-22 20: 04
2022-09-22 20: 03
2022-09-22 2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