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观点分享|合理选择投资工具,应对通胀风险

摩根学院 2022-09-23 17:22

全球性通胀来袭,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也在最近几个月创出较高升幅。对投资者来说,通胀将影响购买力,让钱包面临缩水风险。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避免持有太多现金,并可留意增加合适的资产配置。不过,各种具抗通胀特性的投资工具不一定适合每个投资者的需求,具体的选择需要基于资产的特性、投资者的需要和风险偏好来做出。


三大抗通胀工具,各有门槛


相信在多数人心中,实物黄金、房地产和高息股票是可以应对通胀的工具。不过这些工具不但各有风险,进入门槛也不一样。比如实物黄金虽然可以抗通胀,但它的价格波动较大、无法产生额外利息,而且交易不便;房地产虽然可能可以保值,但它却有折旧风险和管理成本。更重要的是,它们的门槛都比较高,并非多数投资者能够轻易选择的抗通胀工具。


资料来源:摩根资产管理,仅供示意,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


所以,我们相信比较多投资者会选择购买高息股收取股息,来作为抗通胀的工具。而“存股”(中长期持股)的概念,其实就是这种观念的延伸。但是买进单一股票,投资者不但要承受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个别企业也面临经营性的风险。因此,个人投资者用买进高息股票的方式抗通胀,虽然有机会收到股息,但投资情绪却较容易受到风险事件的影响,可能不利于维持投资纪律。


定期定额分散投资,或有助稳定抗通胀

相比个股投资,如果用一篮子高息股票抗通胀,就有机会可以降低投资单一企业的波动风险。因此主动型证券投资基金和指数基金(ETF)在这几年愈来愈受投资者欢迎。两者的区别在于,主动型证券投资基金由专业基金团队操盘,而ETF投资是被动型追踪一篮子股票的价格变化。主动型基金中,基金经理可以跟随大市和通胀的变化,主动调整资产配置,有机会帮助投资者创造超额收益。基于基金经理的不同风格,主动型基金之间的风险收益特征差别很大。一些基金波动率较大,风险偏好较低的个人投资者可能不适合参与。 

综上所述,投资者应该比较不同工具,再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决定是否采用定投方式抵抗通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