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动部队
沪指在本月跌破3000点之后,突然间出现了反攻的动力,截至10月17日收盘,沪指连续5个交易日收阳,市场风险偏好也开始有所回升。
但是A股的风格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时候,每次大跌过后,也是风格轮动的契机。虽然我们不知道A股还要在底部盘旋多久,但是,在市场找方向的过程中,保持对行业的观察和敏感,或许能帮我们把握到下一次贝塔启动的机会。
本次大跌后“反弹先锋”非医药医疗莫属,医药医疗板块从“狗不理”突然超强逆袭,迎来一波大涨。申万医药生物板块近5个交易日上涨10.85%,多只个股连续涨停。
✦
医药持续爆发
✦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7日收盘,医药板块自10月12日探出低点后连续反弹,放量拉升,五连阳领涨A股。申万医药生物板块近5个交易日上涨10.85%,多只个股连续涨停。
✦
✦
市场医药相关的指数非常多,这波涨幅基本都在11%以上,仅中证中药指数上涨7.8%,表现稍差。
其中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H30178.CSI),5个交易日上涨13.36%,市盈率23.63倍,仅处于近10年来2.93%的分位。
该指数选取中证全指样本股中的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行业股票组成,现有成分股80只,主要权重股爱尔眼科、迈瑞医疗、爱美客、通策医疗占据了约30%的权重。
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前10大成份股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10/17.
该指数有7只跟踪标的,5只ETF,其中包括大成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ETF(516610.SH)。
另外中证医疗指数上涨12.4%,市盈率27.1倍,处于近5年来3.5%的分位。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10/17.
该指数从沪深A股医药卫生行业的上市公司中,选取业务涉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医疗信息化等医疗主题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股,以反映医疗主题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现有成分股50只,主要权重股爱尔眼科、迈瑞医疗、药明康德占据了30%的权重。
那么医药板块缘何大涨?医药行业政策是否有新的变化?大成多策略基金经理邹建近期在采访中发表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
✦
医药板块从2021年年中至今调整幅度巨大,全指医药指数最大回撤超43%,已是全市场倒数,因此在大幅下跌后,板块估值大幅回落,风险也得到较大幅度释放。
从医药本身的基本面情况看,也有明显的变化。
第一,在政策端,从去年年底开始,国家陆续出台了审评审批、医保谈判、集采的新政策,这里面有很多的调整和细节明确。
第二,从公司层面看,部分公司经历了压力测试后,又重新找到了增长的动力,而且竞争格局相比过去进一步改善,集中度大幅提升,参与者变少了。
具体来看,去年年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DE)发布了关于肿瘤药的临床方案指导意见,这里面讲的是以后的临床方案在设计时要以人为本,强调其中的临床价值,意思就是新的药和过去相比没有显著的临床价值的话,在审评审批上会有所收紧。
该政策如果执行,在未来的2-3年内,新一批药品在临床时期,其竞争态势会进一步优化。未来比如说两三家企业做了适应症了,如果后续企业不做新适应症,或者只是在原来适应症上做简单重复,可能不会过批。
目前这个影响已经体现了。举个例子,今年上半年某抗癌药物公司的三代EGFR,它之前是希望通过单臂临床数据去获批,但是最终CDE没有批下来。如果在年中之前能批,它应该能赶上今年的医保谈判,而实际情况是审批被收紧了。这说明竞争格局的缓和改善,以及审评审批制度的收紧导致的事件已经在发生。
关于集采和医保谈判,能观察到的例子更多。比如,国家医保局明确,创新医疗器械暂不集采;部分耗材新一轮降价幅度高于上一轮部分入选企业等等。
种种迹象表明,医药行业的一些变化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而且我们终端的需求一直存在,且不断扩张,所以这里面会孕育出新的机会。
✦
✦
医药是一个非常大而复杂的板块,观察反弹以来的表现,医疗器械与服务板块的个股跑赢医药板块整体。一方面,医疗器械与服务板块前期估值已经充分消化到位,具有向上空间;另一方面,如刚刚提到的政策,最近骨科脊柱以及种植牙等器械领域的集采结果都好于预期。
大成基金指数与期货投资部研究员刘旺在直播中也曾分析,结合技术指标来看,中证全指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指数(H30178.CSI)情绪好转明显,筑底信号逐渐清晰,建议投资者密切关注筑底信号,待指数回暖站稳均线上方即可确认短期底部特征。
一枚彩蛋:
如果投资者较为关注量化指标及投资风向,可留意大成基金每周二的热门板块解读直播。
风险提示:基金投资需谨慎。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队长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基金。
2022-10-19 12: 28
2022-10-19 10: 23
2022-10-18 20: 53
2022-10-18 20: 52
2022-10-18 20: 50
2022-10-18 20: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