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学投资丨当变化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基长 2022-11-08 21:59
图片
大家好,这里是基长新开的“读名著,学投资”专栏。
开设这个专栏的初衷是基长觉得,中国的文化不仅仅是优美的中国文字、巧夺天工的技艺、还应该包含了看待生活经济的智慧
经典著作应当更是如此。
比如四大名著当中,有没有什么经济投资上的哲学,是不会过时的,可以让我们有所感悟的呢?

图片

今天,就让我们从《红楼梦》开始吧。

《红楼梦》的主线讲的是,一个繁华的大家族,怎么突然遇到了变故,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到“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个变化就发生在三到五年间。

事实上,《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他的家族从仰赖康熙天恩到被雍正雷霆抄家,曹雪芹本人从锦衣纨绔、富贵风流到典房卖地、历尽甘苦,也就是发生在康熙去世后的那么五年时间
这种巨变的感觉让基长觉得很熟悉,有点像是我们最近经常调侃的“活久见”,比如:89岁的巴菲特一辈子就见证了五次美股熔断,我10天就见证了四次。

不过,冷静下来想一想,快速的巨变,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

我们一直享受着科技快速革新带来的进步力量,让我们感觉到舒适方便,同时,也有一些变化,比如市场风格的变动,让我们觉得脱离了舒适区,就会感觉到不适应。

那么,让我们回到《红楼梦》里面,来思考一个问题:

当变化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答案其实就在原著里。

图片

贾府的一败涂地,真的是无可避免的吗?

其实曹雪芹并不这么觉得,不然原著也不会写上账目混乱、缺少收支计划的情节描述:

一是没有清晰的账目。

贾府不经商,收入来源主要是三个部分:世袭爵位的俸禄、田庄子的租金、林黛玉父亲的遗产。

这本账管得乱七八糟,一方面大兴土木、大笔赏赐、铺张浪费,另一方面收成欠佳、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续书上写抄家的时候,抬出来的是一箱一箱当票,家底早已被吃空。

二是没有长远的眼光。

秦可卿在去世的那个晚上托梦给王熙凤,说到自己对家族经济发展的看法:一是要在祖坟附近置办多种产业,二是要设立族中的学堂。

这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祭祀产业不入官”

也就是说,万一有任何的变故,也能充分保证人才发展、风险隔离和多元配置,不至于难以为继。

她说这话的时候,贾府生活繁华富丽,这些居安思危的良策并没有被采纳。

三是没有开源节流,积极盘活固定资产。

探春当家时做了两点改革,一是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比如上学堂的点心纸笔、脂粉买办,二是在大观园内实施承包制

巧夺天工、内藏丘壑的大观园,一花一草,一水一鱼,都承包给了府中仆役,可以创造收入、节省维护的花费。但不久后,管家权就被移交,可以想象,虽然要求还在,但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所以,曹雪芹在书写《红楼梦》的时候,如果午夜梦回年少时,知道马上会面临家族变故和市场动荡,他可能会想要做以下几点吧:
图片




首先,管好账目,要求大家学好经济金融知识,对收支要有概念,不要再出现公子小姐们连秤砣都不认识,也不会秤银子的问题了。家里的采办要避免寻租,尽力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其次,多元配置,投资风险隔离的生息资产,在地价贬值时可以加大买入,在市场动荡时还可以采用定投的方式。

最后,盘活大观园等优秀的固定资产,向赖家学习承包责任制的先进经验,必要时还可以发行一些资产证券化产品。


好了,对《红楼梦》的拆解就到这里。
幼时看红楼是儿女情长,长大了是家族兴衰。

在感叹历史沧桑之外,我们也可以感悟,在浩荡的人生剧场里,如何感恩所得,修身齐家,过好生活,再等待时间的玫瑰绽放。

图片

感谢关注牛基投资社,教你从0开始成为基金投资达人,下期我们继续不见不散!

免责声明:本文资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不构成推荐、要约、要约邀请,也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客观冷静,量力而为。基金、理财产品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不等于基金、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投资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