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石基金:智能驾驶将成为新能源车企“弯道超车”的又一机会

林之 2022-11-23 09:19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上周五(11月18日),东财A股“新能源车”板块指数以1459.80点收盘,距离今年最高值回撤了约15%。

尽管近期中汽协公布10月份新能源车产销数据稳中向好,同比与环比均有增长,但市场情绪依然不高。市场担忧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政策补贴退坡。本轮购置补贴将于2022年12月31日截止,30万元以下纯电动汽车将面临0.91万元至1.26万元的补贴缺口。根据乘联会《2022年10月份全国新能源市场深度分析报告》,30万元以下BEV(纯电动汽车)约占64.4%的市场份额。这笔费用若由消费者承担,则车企可能面临销量下滑,从而引致单位汽车的固定资产平摊成本增加,毛利率降低。若车企自主承担购置补贴,则支出增加,盈利受损。

二、上游电池厂被原材料价格高企扼住前进的步伐。锂盐价格攀升会破坏正极材料厂的盈利空间,进而影响锂电产业的稳定与规模化。有车企表示,已签订价格联动机制,但无法扼制锂盐价格上涨,只能被动接受。

三、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见顶,销量增速放缓。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份NEV(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30.1%,环比下降了5.3%。同时特斯拉发动降价打法,新能源车企从外部扩张走向内卷。

诸多不利因素,似乎都在向新能源汽车投资者释放离场信号。

从中汽协公布的国内汽车销量走势来看,其实自2017年,中国汽车销量开始逐年降低,从高峰2888万辆跌至2020年的2531万辆,只是2021年反弹到2627万辆,同比增长3.8%。2021年也是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的一年,2016年至2020年销量几乎持平,2021年暴增至352万辆,同比增长157.5%。同时,2021年传统燃油车销量不增反减,同比降低5%。

(图片来自中汽协官方公众号)

也就是说:

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来自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侵占。汽车市场总量几乎没变,只是在内部结构上向新能源汽车倾斜;

第二,电池技术的突破引导汽车行业发展了第二成长曲线同理可得,当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见顶、外扩市场停滞时,并不意味着该行业的肯定衰退,而是内部结构开始变化,第二成长曲线储备中。同理,搭载新型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也将侵占传统新能源汽车的市场。

对比锂电池技术商业化给汽车行业带来的红利,新能源汽车的第二成长曲线可关注以下两类技术突破:

一、电池技术。目前电池成本约占新能源车的40%,是汽车续航能力与安全性的保证。详情见《凯石基金:技术创新为电池产业带来新机遇》

二、智能驾驶。这是指汽车通过搭载的传感器、控制器、通讯设备等辅助驾驶员操控汽车,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完全取代人工驾驶的技术。智能驾驶从L0至L5分为六个等级,L0是无机器协助的人工驾驶。目前国内L3技术成熟,但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可上路行使的汽车多为L2、L2+级别,即部分自动化,驾驶员仍需关注路况。

天风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我国L1-L3级智能驾驶的行业规模可达862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30%。另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目前国内L1-L3级合计渗透率为55%,其中L3级渗透率不足1%。预计2025年各级别合计渗透率达74%。

从需求端来说,据国家经济发展中心专家研究,新能源汽车的消费群体多为95后,消费关注点集中在科技感、安全性、续航里程三者,前者与汽车智能化有关,后两者与电池有关。而2022年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的商业化成熟已基本解决消费者对安全性、续航能力的疑虑。

从竞争端来说,2022年是智能驾驶元年,各车企处于同一起跑线,二线车企有望在此弯道超车。且除电池自研车企以外,一线新能源车企采用的电池基本来自同一家供应商。因此,从电池技术上拉开差距的可能性较小。

从技术端来说,新能源汽车更易搭载智能驾驶系统。因为传统燃油车的系统分散在座舱各个角落,不易集中控制,且其结构基本定型,重做车内结构将面临成本风险、品牌风险。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结构简单,主要部件为动力电池组、电机和EMS组成的三电系统,智能化开发的难度较低,且新能源车内结构未定型,有较大发展空间。

作者:凯石基金研究部林

风险提示:

本材料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本文的观点、分析及预测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立场,也不构成对阅读者的投资建议。本公司或本公司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材料版权归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如需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凯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且不得对本文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未来的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它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新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