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沪指在10月31日盘中下探2885点之后,本轮反弹就拉开了序幕。短短1个多月间,沪指就站稳了3100点,甚至一度冲上3200点。
市场快速回暖,在11月的大涨中,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扭亏为盈。但最近也有一些投资者在感慨,“为什么沪指从2800多点回到3100多点,大盘涨得这么好,我却还没怎么赚到钱?”
01
回血快的基金都有哪些特点?
一般来说,在反弹中回血快的基金都有哪些特点?
第一,重仓的方向赶上了风口。比如这一波重仓方向是迎来了“史诗级”大涨的港股,或者疫情线相关的医药、政策优化相关的地产和消费,往往更快收复失地。
(来源:Wind,万得概念指数,2022-11-1至2022-12-12)
第二,权益仓位较高。这类基金在反弹时往往能够更快跟上市场行情,也有望博取更高的收益。如下图所示,权益型基金相较其他类型回血的速度明显更快。不过盈亏同源,本轮反弹快速的基金之前的回撤一般也大,而反弹相对较小的基金之前回撤也小。
(来源:Wind,2022/11/1-2022/12/12,指数历史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不代表基金产品表现)
第三,基金规模适中,“船小好调头”。这一轮上涨行情中板块轮动频繁,同时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风格切换,消费、地产等大盘蓝筹方向强势,而赛道整体表现偏弱,如果基金规模适中,更容易适当调仓换股,把握市场的结构化机会。
第四,市场低位入场,踩准了时点。但择时的难度不亚于在空中接飞刀,这种情况也是可遇不可求。
02
为什么你的基金还没挣钱?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亏损的人各有各的原因。挖掘基捋了捋,看看你属于哪种?
高位买入,尚在回本中
先来回答一个问题:本金不变,下跌50%,要涨多少,才能回本?
答案是100%,不是50%。
不同回撤回本所需涨幅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
无论是市场指数还是行业指数,即使经历了明显的回暖,大部分依然没能回补年初以来的下跌。
(来源:Wind,截至2022-12-12)
如上图所示,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目前仅有煤炭、综合取得了正收益,年初以来电子、传媒、国防军工、建筑材料、计算机、电力设备等一票行业的跌幅仍然超过20%,大部分行业距离前期高点仍有较大距离。
持仓不在风口,反弹乏力
尽管这一轮反弹较为强劲,但是据统计,11月1日至今,在4600多只个股中(剔除2022年上市新股),只有1800多只股票的涨幅超过了上证指数(9.87%)。
而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也有13个行业没有跑赢上证指数。表现最好的食品饮料行业指数(+28.3%)与表现最差的军工指数(-5.9%),相差34个百分点,尽显行业间的参差。
(来源:Wind,2022-11-1至2022-12-12)
如果你持有的是新能源和军工等赛道等方向,可能就还需耐心等待轮动和补涨。客观来说,市场风格轮动的确长期存在,背后的成因既有长期的宏观经济周期,又有中长期的产业周期,也有相对短期的库存周期,并且还有突发事件带来的情绪影响。
事实上,本轮赛道行情的背后,其实是“碳达峰、碳中和”浪潮下新能源的崛起,以及国家安全、自主可控意识的增强,只要产业趋势没有发生逆转,渗透率没有到一个成熟的空间,那么中期的行情就不会轻易结束。
如果你持有的基金质地没有问题、前景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因为入场时点、市场风格等问题短时间内表现较差就草草离场,很可能最后是割肉亏损,增加沉没成本。
喜欢频繁操作,追涨杀跌
当市场频繁波动时,有些投资者存在投机思想,希望博取短线收益,因此频繁进出、过度交易。但想要在不同行业之间快速转换,对择时、择股、情绪理解的要求都很高,没那么容易。
更有可能是,你在频繁切换中踏空了反弹;或者在市场悲观时割肉清仓,硬生生变浮亏为亏损。
海通证券曾经做过一个模拟测算,假设将全市场的主动股混基金视为一只基金,按照每20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120个交易日以及完全不换手进行测算,最后发现:
①投资者申赎越频繁、交易越频繁,收益越差。
②针对业绩相同的产品,高换手对于真实收益有明显拖累。
也就是说,长期投资是获取基金收益的重要因素,随着持有周期拉长,投资者的整体收益有望抬升。
资料来源:Wind,海通证券,每次申赎考虑1.5%的申购赎回成本,且考虑资金T+3才可用,当中3日无收益。
基金买太多,补仓效果不明显
一些投资者起初抱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想法,像“海王”一样同时买了十几只甚至几十只基金的大有人在,但是在市场行情不佳的时候,这种杂乱无章的缺陷就容易显露出来,一方面可能底层资产雷同导致同涨同跌;另一方面也可能在市场下跌时由于子弹有限,很难有效补仓,导致回本比较慢。
03
珍惜每次危机后隐藏的机遇
其实,站在当下,我们不需要去过度懊悔已经错失的那些市场机遇,更要做的是反省自己的投资行为和基金持仓,认真进行复盘:
反思基金持仓。手里的基金有没有比同类跌的更多?回血速度如何?是属于均衡配置型还是快速进攻型?基金经理做了哪些操作?是否符合你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预期?
这时候,那些中长期业绩优异、反弹有力、基金经理投资理念自己很认可的基金,值得被长期信任和持有。
反思操作行为。有没有频繁操作导致卖飞或者踏空?持有的基金数量是否太多无法分散精力关注?仓位是否适中,进可攻退可守?
其实,好的投资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不断地试错、复盘和打磨。一方面加深对市场不可预测的认知,从而时刻保持谦虚,理性客观地看待基金的涨跌,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市场震荡时保持镇定,保有长期坚持、逆势投资的信心和勇气~
风险提示
2022-12-13 20: 52
2022-12-13 20: 51
2022-12-13 20: 51
2022-12-13 20: 50
2022-12-13 20: 48
2022-12-13 20: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