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A股2023年投资机会!招商基金2023年投资策略报告全新出炉

2022-12-26 15:53






A股篇

招商基金投资策略报告


2023年年度




2023年A股如何配置?

小招给大家整理了最新解读+攻略

请查收~


2022年A股回顾



2022年A股回顾:指数走势跌宕起伏,国内经济动能模糊叠加海外“黑天鹅”事件,导致盈利预期与风险偏好下修。2022年疫情反复与海外变局打击了投资者的经济预期和风险偏好,具体来看:


● 1月至2月:“水往低处流”,“稳增长”预期下价值回归;


● 3月至4月:海外俄乌冲突,多国先后开启对俄制裁,金属价格大幅上涨,3月起美联储开启新一轮加息周期,全球大类资产受挫,国内局部疫情爆发压制风险偏好,市场整体下行,上证指数年内首次失守2900点;


● 5月至6月:经济预期上修打开指数上行空间,风险偏好走向两端,成长股大幅反弹,价值股继续磨底;


● 7月至10月:地产风险事件、各地疫情反复、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内外部风险加剧致使市场二次探底;


● 10月至11月:10月底上证指数年内二次失守2900点,风险定价逐步充分,市场围绕主题投资打“游击战”;


● 11月至今:房地产信贷、债券、股权政策“三箭齐发”,地产板块及相关产业链回暖,疫情防控政策预期出现转折,市场底部逐渐清晰。




2023年A股展望



经济修复周期的起点。随着地产政策的调整与投资正常化,疫情防控的放松与潜在消费动能的恢复,表明政策态度向经济增长倾斜。疫情三年后,中国经济来到了休养生息、扩张内需的阶段,正站在一轮新的复苏周期和信用扩张的起点。从投资和企业去库存行为的角度看,一轮上行的周期往往将持续6个季度左右。与此同时,A股估值与信用、利润结构高度相关,有望受益。


图:2022年主要股指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招商基金

图:2022年行业涨跌幅(%)

数据来源:Wind,招商基金。过往情况不代表未来表现。




A股投资策略



1、方向与区间:机会大于风险,震荡与反复中爬升。

分子端看,经济政策态度转折以及经济逐步重启和正常化之下,经济有望温和修复,全A增速稳中有升,结构上重视传统经济的修复与新兴成长的机会,关注景气延续与景气反转两条主线。分母端看,国内2023年宏观流动性有望延续宽松,降准降息仍可期,海外紧缩政策进入中后期,后续美元和美债利率有望回落。2022年投资者经历了风险偏好的下修,受海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2023年风险偏好预计将在震荡与反复中向上推进。总体来看,市场底部逐渐显现,未来机会或大于风险,2023年市场较大可能存在上行空间。


2、风格判断:先蓝筹,后成长。

从投资、消费、出口和信用方面来看,2023年经济复苏但并不是很强劲。考虑当前地产销售仍在底部,地产投资信心仍有待提振,疫情变化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后续我们将不得不面对由疫情发展的复杂性与地产的积弱所带来的现实约束条件,2022年四季度与2023一季度预计仍有较大增长压力,预计本轮经济复苏历程仍较为曲折。预计2023年企业盈利增长较为平缓,高景气赛道景气度或边际回落。强预期与弱现实下,风格从看企业每股收益(EPS,即期盈利和景气)转向看企业的成长性,尤其是国家产业升级与政策支持方向。


参考历史,市场深度调整后的估值修复行情,往往预期转向将带动估值修复至50%-60%分位水平,当下市场同样面临着偏低的整体估值、以及核心政策预期的转折,后续估值修复仍将成为市场上涨的核心驱动。估值主导行情均呈现先蓝筹、后成长的特征,因此2023年应密切关注股价调整充分,2023年修复空间较大的大概率是“复苏资产”和围绕转型升级、替代率和高成长性的新兴资产,总结为“先蓝筹,后成长”。


3、行业配置:两条主线,一是定价复苏预期,看好“复苏资产”投资机会,二是立足产业发展补短板,看好“转型资产”的投资机会。

关注:

随着春节后经济的重启以及新一轮的扩张,我们预计2023年上半年的机会主要集中于受益于顺经济周期性的复苏板块,配置上重点关注复苏“三剑客”:金融(券商、银行)、消费(食品饮料、酒店、旅游/免税、航空)与地产链(建材、建筑、家具、家电);


在经济企稳后,类似当前的超宽松政策或边际调整,蓝筹搭台成长唱戏,立足产业发展补短板与自主安全,2023年下半年关注转型成长“三板斧”:设备(电子、计算机、通信、军工、机械)、材料(有色、钢铁、化工)以及医药(创新药、器械、医疗服务)。主题投资关注国企改革、数字经济、新材料等。


图:主要A股指数估值水平

数据来源:Wind、招商基金。过往情况不代表未来表现。







本资料仅为本公司与渠道、客户沟通交流使用,不构成任何业务的宣传推介材料、投资建议或保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职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和其投资人员取得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也不构成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