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利好消息不断,重回趋势正蓄势待发|中信建投基金周观点汇总

2022-12-29 01:03

  周内复盘-策略表现


截止20221223,转债复合策略满仓以及叠加仓位择时,近一周收益分别为-1.87%,-0.97%;近一年来收益分别为-0.23%,0.55%;最新一期转债仓位为62.6%;

截止20221223,CTA复合策略近一周收益为-0.1%;近一年来收益为6.84%;

截止20221223,定增对冲策略近一周收益为-0.31%;近一年来收益为-1.05%(定增新规以来6条建仓路径平均);

截止20221223,股票对冲策略相对沪深300,近一周超额收益为-0.19%;近一年来超额收益为3.41%;

截止20221223,FOF对冲策略相对沪深300、中证500,近一周超额收益分别为-0.51%,1.62%;近一年来超额收益分别为8.2%,11.85%;FOF股债19配比、动态配比,近一周收益分别为-0.26%,-0.47%;近一年来收益分别为0.17%,1.11%;

截止20221223,50期权Collar策略以及备兑策略,近一周收益分别为0.47%,-0.93%;近一年来收益分别为-4.05%,-11.11%;

注:本部分为策略回测净值,非产品净值

  周内复盘-市场情况


1. 转债&商品市场

截止20221223,中证转债、转债债基近一周收益分别为-2.0%,-2.84%;2022年来收益分别为-10.98%,-21.9%。

平价90至110区间转债隐含波动率处于近一年5.8%分位,转股溢价率处于近一年23.1%分位。

南华商品指数、招商私募CTA(有延迟)、招商私募股票中性(有延迟)近一周收益分别为-0.88%,-0.67%,-0.02%;2022年来收益分别为16.13%,0.98%,6.31%。

2. 权益市场

截止20221223,沪深300、中证500近一周收益分别为-3.19%,-5.1%;2022年来收益分别为-22.51%,-21.69%。

近一个月新股(仅统计科创板和创业板)发行首日平均涨幅达24.0%,三未信安上市首日涨幅达51.5%。未来已审核通过但尚未发行的股票数量达266只。

宽基ETF中,中证500、沪深300、科创板、创业板、上证50近一周份额分别变动4.9%、3.9%、2.69%、1.73%、0.51%;主题及行业ETF中,份额增加靠前的ETF有红利、有色金属;份额下降靠前的有白酒、医疗。

截止20221223,融资融券余额为15466.4亿,其中融资余额为14561.9亿元,融券余额为904.4亿,融资融券余额近一周变化-1.5%,近一月变化-1.8%。

截止20221223,基金仓位经测算,主动偏股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77.35%,相比于大上周下调0.32%,相比年初下调2.01%;

3. 行业配置

截止20221223,北上资金分行业,近一周流入金额最大的行业有食品饮料、医药、消费者服务,分别为60.3亿元、15.5亿元、8.5亿元;流出金额最大的行业有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基础化工、电子,分别为-8.6亿元、-9.9亿元、-20.9亿元。从持有权重来看,近一周大幅增持综合、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大幅减持钢铁、农林牧渔、综合金融。

近一个月,从分析师超预期来看,家电、汽车、食品饮料等行业的景气度较高;从成交额和换手率上来看,消费者服务、电子、医药等行业的拥挤度较高;从PB估值角度来看,煤炭、电力、综合等行业的拥挤度较高;从交易行为上来看,食品饮料、银行、保险等行业的净流入较高,龙头效应明显;解禁额较多的行业有交通运输、医药、电新。

截止上周,主动偏股型基金的前三大重仓行业(中信)为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医药、电子,配置比例分别为12.28%、9.66%、9.4%;与大上周相比,上周主动偏股型基金配置比例上调较多的行业有食品饮料、计算机、家电,分别上调0.73%、0.57%、0.41%;比例下调较多的行业有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电子、综合金融,分别下调0.95%、0.46%、0.35%;与年初相比,当前主动偏股型基金配置比例上调较多的行业有机械、计算机、通信,分别上调2.38%、1.22%、1.06%;比例下调较多的行业有有色金属、基础化工、农林牧渔,分别下调2.05%、1.14%、0.8%;

  热点聚焦


1、国家卫健委:即日起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

国家卫健委官网发布,从即日起,不再发布每日疫情信息,将由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相关疫情信息,供参考和研究使用。

对此,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表示,此举不仅表示疫情信息已经失去了每日发布的必要性,同样也能让有关部门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临床救治等关键环节。

2、重磅!香港与内地争取明年1月中前通关

据大湾区之声消息,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4日表示,中央已同意香港可以与内地逐步有序实现全面“通关”。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即时成立“通关”事务协调组,由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牵头与内地有关部门沟通落实推进“通关”的有关安排,并制定方案交由中央审批,期望在明年1月中之前逐步有序落实。

李家超指出,“通关”初期要求相当高,需要考虑“通关”人数、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特区政府将马上联系广东省政府等相关部门沟通制定方案。

3、货银对付改革12月26日正式实施

证监会于今年初启动货银对付(DVP)改革,中国结算发布《关于货银对付改革正式实施并进入过渡期的通知》,DVP改革在经过了6个月的模拟运行后,自12月26日起正式实施并进入过渡期。DVP是证券登记结算基础制度,是国际市场普遍采用的结算原则,用于防范证券和资金交收中的本金风险。

4、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

2022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电话。

王毅说,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同拜登总统在巴厘岛成功会晤,为推动两国关系走出严重困难局面、重回健康稳定轨道进行战略引领,对外发出了积极信号。双方团队按照两国元首共识开展了一系列接触,总的看是有益的。但必须指出的是,美方不能一边要对话,一边搞遏制;一边谈合作,一边捅刀子。这不是合理竞争,而是无理打压;不是管控分歧,而是激化矛盾,实际上还是搞单边霸凌的老套路。这在中国过去就行不通,今后更行不通。中方将继续坚决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美方必须重视中方正当关切,停止遏制打压中国发展,尤其不能以“切香肠”方式不断挑战中方的红线。

5、美股三大指数小幅收涨,特斯拉周跌18%

美东时间大上周五,美股三大指数小幅收高,美联储最青睐的通胀指标如期降温,打消了部分投资者的担忧。大上周市场中充斥着对美联储限制性货币政策和经济衰退的担忧,主要股指仍连跌三周。截至大上周五收盘,道指涨幅为0.53%;纳指涨幅为0.21%;标普500指数涨幅为0.59%。标普500指数的11个板块全线收涨,能源板块涨3.16%,电信和公用事业板块也涨超1%,保健板块涨约0.1%涨幅最小。特斯拉收跌1.76%,连续第六个交易日下跌,创2020年3月份以来最长连跌天数,上周以18%的跌幅结束。马斯克此前承诺,未来两年内不会卖出持有的特斯拉股票,但效果似乎有限。被誉为特斯拉最大空头的Gordon Johnson预测:股价将继续下跌80%至23美元。

热门中概股普跌,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跌2.88%。理想汽车跌超8%,小鹏汽车跌超7%,满帮跌超5%,微博跌超3%,蔚来、腾讯音乐、阿里巴巴、京东跌超2%,哔哩哔哩、拼多多、网易跌超1%,百度、富途控股、唯品会小幅下跌。爱奇艺、趣店涨超2%。

  市场回顾及展望


上周国内股票市场震荡走弱,债券市场略有反弹。国内疫情继续对基本面产生冲击。央行公开市场上周投放7040亿,资金面整体紧平衡。债券市场利率呈震荡下行。DR007资金价格下降至1.7%-1.8%附近。上周海外权益市场呈现震荡走势,道指、纳指全周分别上涨0.86%、下跌1.94%。上周海外市场商品价格回落。ICE布油反弹至85美金附近,LME铜价震荡上涨1.35%。贵金属价格震荡,黄金围绕1800美金徘徊。海外基本面数据继续下行,美国衰退预期进一步走强。

股市方面,当前仍属于基本面的左侧,市场预期的右侧、疫情防控政策不断优化,但短期确诊人数上升对经济基本面冲击仍然明显。地产扶持政策不断出台,虽然市场悲观预期修正仍需要一定时间,但政策底已经较为明晰。从中期维度来看,当前市场已经见到政策底、情绪底部,不必过度悲观,在市场社融以及中长期贷款增速企稳反弹、通胀整体低迷的背景下,维持4季度A股震荡反弹走势判断。目前看好方向,前期持续调整过后,新能源、军工、贵金属、信创、半导体等方向,投资性价比仍旧突出,短期回调不改长期趋势,静待市场估值切换行情展开。其次,在经济有效企稳之前,逆周期方向仍有发力空间,货币、财政发力可期。疫情修复链条方面,推荐关注可选消费方向的机场、免税、酒店、旅游、白酒、食品。操作上建议采取配置策略为主,交易策略为辅的方式为宜。同时需要做好仓位管理。

11月,市场对政策方向的预期,乃至对后续经济的预期出现了逆转。按照一般的规律看,政策“从0到1”,市场的反应也会适度超前。但在方向确定后,后续市场对政策利空的敏感度将逐渐降低。考虑到短期基本面仍然较弱,国债和国开债利率当前水平已经有配置价值,但目前市场尚处于政策预期的逆风中,且由政策产生的正反馈预期在短期难以证伪,暂时建议以观望为主。下半月经济工作会议落地,基本面延续疲弱后,市场预期可能会有新的变化。对于短端,虽然11月下旬资金面重回宽松,但市场对资金面回归中性的预期没有变化,短端利率虽然安全边际较高,但资本利得空间不大,策略上可以考虑适当提高杠杆。


      
风险提示:在任何情况下,本材料中的信息和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个人或机构的投资建议。未经中信建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同意,本材料不可被复制或转载。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