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关键信号出现,A股来年有望“逆风翻盘”?

挖掘基 2022-12-29 00:00


2022年只剩下最后两个交易日,回顾今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宏观局势错综复杂,黑天鹅、灰犀牛频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我们也在不断见证历史。


在疫情扰动、经济周期的自发下行、美联储激进加息以及俄乌冲突等负面因素的冲击之下,市场的走势也不尽如人意,缺乏明显的投资主线,整体赚钱效应不佳。


基本上一季度之后,挖掘基在今年的投资目标就从“暴富”变成了“回本”,一度亏到只想“删号重练”……


A股刚从“七连跌”中逃生,反弹两日的钱还没焐热,今日的再度回落使得部分投资者的信心出现了动摇。不过,越是感觉“前路迷茫”的时候,越是应该用理智分析,回归投资的底层逻辑。


挖掘基想说,尽管磨底区间最是难熬,但当下已经更多类似于黎明前的黑暗。毕竟从以下四大信号来看,市场已经出现了一些关键性的变化,这也有望成为来年行情最大的底气。


冬去春来,A股可能已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为什么这么说?接着看,跟挖掘基一起来捋一捋~


信号一:

疫情防控转向,“后疫情时代”拉开序幕


今年以来,疫情的反复对经济活动造成了较为明显的负面扰动,市场的两次“触底”几乎都与疫情发酵带来的悲观预期相关。由于消费场景受限,1-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1%,继续探底。(来源:wind)


11月以来,我们先后见证了疫情防控“二十条”和“新十条”措施的落地,防疫政策不断优化。12月26日深夜,国家卫健委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并且取消入境集中隔离限制,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来源:参考消息)


这标志着,我们共同经历的严控疫情的三年终于划下了句号,而“后疫情时代”开启了新篇章


参考海外经验,首次放开后,由于短期确诊人数的快速上升,的确会使得市场阶段性承压,但后续的影响力会逐渐钝化,市场终归会回归原有的运行趋势和行情逻辑。在经历不超过一个季度的混沌期后,社会消费欲望明显回暖,开启疫后复苏。


(来源:券商研报)


从时间方面推算,预计1月份主要城市疫情达峰后,疫情对于市场的影响将逐步减退,随着居民生活进一步正常化带来市场信心的平复,叠加“扩内需”政策配合,消费回暖趋势预计会持续巩固。


随着“后疫情时代”经济逐步步入正轨,新一轮的修复行情也有望应运而生。


信号二:

美国通胀回落,加息周期步入尾声


回顾2022年,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影响几乎贯穿全年,全球央行也开启“加息潮”,成为压制全球股市走向的重大负面因素。


由于美国通胀数据自触及逾40年高位之后开始出现回落,经过连续4次加息75个基点以后,美联储在12月15日首次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加息50个基点至4.25%-4.5%。


尽管议息会议后的鹰派发言仍导致海外股市走弱,但市场预计美联储明年下半年将完成加息周期,货币政策届时有望转向,全球货币收紧预期的拐点已经出现。(来源:方正证券)


如果说2022年的主题是“加息”,那么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的主题有望转为“降息”


复盘历次从紧缩周期转向宽松周期的过程中,加息周期的尾部往往是“至暗时刻”,而从最后一次加息到开启降息之前,大类资产往往可以迎来一波“复苏式”行情,新兴市场股市表现优异,且此段时间资产的涨幅通常还会高于宽松周期的前段。


(来源:Wind、券商研报)


从这个角度来看,加息周期的尾声,往往对应着较好的布局机遇。


信号三:

PPI同比转负,企业盈利有望触底回升


这里要提到一个值得注意的标志性经济指标,那就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


通俗地说,PPI衡量的是制造业所需要的原材料(比如煤炭、钢材等)的价格变动,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成本变化。


历史数据显示,A股非金融企业的盈利能力与PPI同比增速的走势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二者一般会呈现同涨同跌的趋势,PPI对于A股盈利有显著指示作用。


如下图所示,在PPI上升区间,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趋于上行;而在PPI下行期,上市公司的ROE与盈利增速也出现了明显下降。



以史为鉴,PPI同比转负向来是一个重要的分化节点,因为自2000年以来,几乎每一次政策的放松和转向都是在PPI和出口增速显著回落时出现的。随着政策利好作用的显现,PPI将逐步回正,企业盈利也将随之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今年10月、11月的经济数据显示,PPI同比已经转负,进入负增长区间,显示本轮盈利周期下行或已步入尾声。


而且,A股的历史经验显示,“市场底”往往会领先于“基本面底”,综合海外货币政策收紧步伐预期放缓以及国内政策密集出台助力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当前已是曙光前夜,市场底部反转可期。

(来源:方正证券)


信号四:

周期底部特征已经出现,熊牛转换有望开启


万事万物皆有周期,从2005年至今,A股会在每隔3-4年的时候出现一次大级别的底部,前五次分别是05年6月、08年10月、12年12月、16年1月、19年1月。


图:上证指数05年以来前五次历史大底

(来源:Wind,2005-1-1至2022-12-8)


与前五次大底对比可知,今年4月和10月底的两个低点,无论是从估值、风险溢价、破净率等市场观察指标来看,还是从3年多的时间间隔规律来看,都已经具备了较为明显的周期底部特征



此外,从经济周期来看,我国已经处于经济周期中的复苏前期,从美林时钟的轮动规律来看,复苏期和过热期都有望呈现“股市牛”。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一轮的大涨行情已经成为了一件方向确定,只是时间或早或晚的事情。



综上,虽然市场的反转难以一蹴而就,但市场迎来改善的信号已经越发强烈,当前时点无需过于悲观。


以A股的核心宽基指数沪深300为例,2016年至今,其市盈率TTM的平均值约13倍,平均值以下一个标准差是11.6倍。


换句话说,如果市盈率TTM低于11.6倍,就说明沪深300来到了一个“便宜”的位置


从历史数据来看,在过去的1679个交易日里,仅有255个交易日,也就是占比约15%的时候,沪深300的估值能处于这样“便宜”的水平。


而如果在这些“便宜时刻”买入沪深300指数":


持有6个月、1年、2年取得正收益的比例分别为92.3%、100%和100%,最大收益率分别为35.4%、48.7%和80.5%,收益率平均值分别为15.4%、23.0%和44.0%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6.1.4-2022.11.27,滚动回测统计区间内持有/6个月/1年/2年的收益率,收益率大于0即为取得正收益。取得正收益的比例=取得正收益的次数/总回测次数。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指数历史业绩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历史业绩。以上统计仅反映对应指数风险收益特征,不作为投资建议。)


而如果买入的是万得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数:


持有1年和2年取得正收益的比例仍然是100%,最大收益率则上升至76.9%和146.8%,平均收益率也可达到32.8%和81.8%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6.1.4-2022.11.27,滚动回测统计区间内持有/6个月/1年/2年的收益率,收益率大于0即为取得正收益。取得正收益的比例=取得正收益的次数/总回测次数。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指数历史业绩不代表具体基金产品历史业绩。以上统计仅反映对应指数风险收益特征,不作为投资建议。)


由此可见,在权益市场低位敢于布局,就是我们常说的长期投资中大概率正确的事情。


而当下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TTM是11倍,已经又来到了“便宜时刻”,并不是说你买了沪指马上就能涨回3700点,但长期来看胜率和赔率是比较高的。


霍华德·马克思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中写道:“树木不会长到天上去,也很少有东西会归零”。但这个道理似乎并没有被大多数人认知。


当股价和基金净值连续大涨的时候,不少人会心情激动地往里冲,恨不得上满杠杆;而从上往下回落的时候,大家就会心存忧虑,觉得深不见底,甚至考虑马上空仓。


这就是投资中的人性,但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并且保持逆向思维,这也将成为不少投资者失去本金的原因。


投资者总是在过度乐观与悲观中来回切换,市场却有内生的周期规律,或早或晚、节奏不一,无论你是否相信,挺过了熊市的荆棘丛生,牛市就一定会来。


在市场低位时,比起为了“套牢”担忧,可能更应该焦虑的是“卖飞”或“踏空”。


毕竟正如民生策略所说,投资者当下的抉择的关键在于:怕的是可能存在的有限的损失,还是是当史诗级别的机会展开,却与你无关。

(来源:《民生策略:经济预期的底部,反弹行情的开端》)


今天就说到这,祝大家投资理财顺利~


风险提示

本资料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资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达意见不构成投资、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我公司不就资料中的内容对最终操作建议做出任何担保。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以上内容不构成个股推荐。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管理人不保证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市场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