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硅料价格的下跌颇受关注。据财联社报道,目前多晶硅致密料均价跌至240元/kg,最低价近185元/kg,距离2022年内高点330元/kg跌超40%。尽管这一价格仍高于2022年初的水平,但硅料降价的口子一旦打开,其降价的趋势便已经确定。
我曾经谈到自己对于硅料价格下跌的理解,无非是供需逆转,这在很多制造业的周期中都会反复出现。马上有小伙伴打起了其他主意——之前我讲过硅料挤占了绝大部分产业链的利润,那硅料如果出现大幅下跌,下游是不是就受益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回到大宗品研究的起点——供需匹配。基本上很多制造业问题的底层逻辑都是这个,只不过对于商业模式复杂、客户诉求多维、产品差异度较大的产品可能拥有更多的影响因素,也就是供需的匹配可能由于以上原因会产生结构性差异,供需数据不能直接用。对于一些企业而言,有些产能并非有效供给,有些需求并非有效需求,需更加细致的划分。但在光伏产业链里,这种情况并不严重。基本上产业链上除了短暂期间会出现产品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构性差异外,大多数时候都可以近似将各个产业链环节视为同质化商品。价格是重要的竞争手段,反映到微观上就是说供需决定行业价格。
有了上面的框架,再回到开头的问题,上游硅料价格的下跌是否意味着让出的利润空间一定会给下游带来利润的增厚?我的答案是悲观的。
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价格都是竞争形成的。也就是说,如果供大于求,即使原材料成本下降,也会通过竞争的方式将成本的下降让渡给下游,本产业链环节的盈利能力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原材料成本下降并不会增厚本环节的盈利能力,光伏产业链下游的产能情况由于过往极高的需求增速,使得产业链上的产能增长都以大几十甚至上百的比例增长,而我们看到的逐步跌价的硅料已经是产业链中供需关系最好的环节了,整体供需并不乐观。即使考虑到整个产业链价格的下跌会传导至终端组件从而刺激需求增长,其供需缺口要想弥补,也许还需要需求至少再翻倍以上的增长。这样的需求增长幅度并非完全不可能,但若要基于此去下注就像是刀口舔血,在产业链上的信息获得能力上须有过人的能力,应是天选之人才能有确定性的斩获吧。
于我而言,在产业链整体下行的阶段是更加关注企业之间的差异和区别的好机会。光伏产业也是我关注的范畴,但是就我粗浅的理解来看,各个环节的护城河都不甚稳固,仍需持续观察。
作者简介
田瑀,现任中泰资管基金经理。
复旦大学材料学学士,复旦大学物理学硕士。10年投研经验(其中7年投资管理经验)曾任安信基金特定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中泰资管权益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善于寻找具有宽阔护城河的成长股,分享企业成长的价值。
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有风险,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投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请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
2023-01-04 23: 30
2023-01-04 23: 29
2023-01-04 23: 29
2023-01-04 23: 25
2023-01-04 23: 25
2023-01-04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