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报 | 复苏预期进一步提升,北上资金大举回流

清和泉资本 2023-02-02 15:42
一、报告期市场分析
1、市场表现&特征
2023年市场迎来开门红。归因上:一是疫情快速达峰后,经济预期进一步提升。二是美元走弱背景下,外资大举回流。
指数上,1月沪深300表现为+7.4%,全A指数为+7.4%,创业板指为+10%,中证1000为+8.3%。风格上,市场轮番上涨,风格趋于均衡,大盘成长表现相对突出。行业上,地产链、消费链、安全链、周期品均有突出表现。其中有色金属(+14.7%)、计算机(+12.8%)、电力设备(+11.8%)、汽车(+10.9%)、机械设备(+9.7%)表现居前;而商贸零售(-1.2%)、社会服务(-0.3%)、美容护理(+0.8%)、交通运输(+2.0%)、公用事业(+2.1%)表现靠后。
2、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及对应的分析
疫情快速达峰后,经济预期进一步提升
1)本轮国内疫情快速达峰。相比海外,中国本轮达峰模式较为特殊,短短1个半月感染了总人口比例的八成。随着疫情的消退,生产和消费场景恢复明显好于预期。春节前,重点城市拥堵指数、各大城市地铁客运量已经快速修复,春节期间,从电影消费、旅游出行、重点城市餐饮数据来看,整体恢复态势较好。
2)1月PMI数据改善明显。1月制造业PMI为50.1%,环比改善3.1%,非制造业PMI改善幅度更快,环比改善12.8%至54.4%。结构上,一是内需恢复明显好于外需,新订单和生产分别提升了7%和5.2%,出口订单环比增1.9%。二是非制造业恢复强于制造业,其中服务业和建筑业分别提升14.2和8.6个百分点。
美元走弱背景下,外资大举回流
1)1月美元指数延续弱势。一是美国经济走弱的态势依然明显,通胀延续回落,市场押注美联储加息进一步放缓,最新数据显示2月和3月各加25个基点,后续有望结束加息。二是欧洲方面经济预期有所改善,衰退压力减小。首先,能源价格大幅下降,欧洲批发天然气价格从最高峰更下跌了八成,跌破了俄乌冲突开始时候的水平。预期中的能源危机并没有出现。其次,由于通货膨胀可能迅速回落,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有了较大的缓冲空间。最后,欧洲的出口有望受益于中国经济前景的改善。三是中国的复苏明显上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的预测,对于2023年中国的增长显著上调,从4.5%上修至5.2%,而高盛宏观团队也在近期上修了预测,从4.5%上修至5.5%。
2)1月北上资金大举回流。在美元走弱、人民币升值,中国资产新引力提升的背景下,北上资金在1月净流入超1400亿,创单月新高。从11月以来统计,累计净流入超过2400亿。在外资的追逐下,市场风险偏好1月提升也十分明显。


二、报告期运作思路及投资策略执行
1、操作回顾及业绩盈亏分析
我们在年底时对2023年的总体判断是经济重回正轨,即去年受影响的行业都将处于逐步复苏的状态,这从1月份的PMI回升已经能看到趋势。因此我们在组合中增加了和经济复苏敏感性较高的行业,如消费,建材等行业以及港股的配置。对于成长性行业的配置,我们主要基于行业渗透率,竞争格局以及新技术进展三个方面综合比较,认为储能和创新药具备业绩加速成长的潜力。
1月份市场主要体现为风险偏好的修复,行业间轮动较快,我们认为这符合A股市场一般的季节性规律,在基本面数据的真空期,政策和主题是主要的驱动因素,2-3月份随着一季度数据的逐步明朗,基于全年景气度预期的主线会逐步清晰,我们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加大调研力度,通过分析比较梳理出今年可能景气度超预期的行业。
2、重点持仓板块及行业看法
我们的持仓主要分布在TMT,储能,消费,创新药,新材料等行业,并对建材等顺周期行业进行了加仓,组合配置较为均衡,待一季度基本面数据逐步明朗后,会对组合进行相应的调整。
对于新能源行业来说,未来数年仍然是一个高成长赛道,我们致力于寻找低渗透率和业绩加速成长的领域,前者可以避免估值的压缩,后者带来业绩的向上弹性,通过比较,我们认为储能行业符合以上特点,2023年硅料瓶颈解除之后,地面光伏电站的装机量将大幅提升,另外储能的经济性也得到改善,从而带来储能行业的高速增长。
对于创新药行业,我们主要选择在港股进行配置,经过两年的股价大幅下跌,港股的创新药公司估值泡沫基本上消化完毕,放在全球的角度看,中国的创新药公司也符合“低渗透率+高增长”的特点,只不过这类公司的股价更依赖于货币环境,随着美国加息进入尾声,估值收缩对创新药公司的负面影响也逐步消除,因此我们也对其中的优秀公司进行了部分配置。

2、反思与总结

1月份从总体上看仍处于风险偏好修复期,行业轮动较大,对全年重点方向的指引意义也相对较小,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增加调研强度和行业比较,希望找到全年的行业运行主线。


三 、市场及投资展望
1、市场展望
怎么看近期外资的流入热情?
从国际比较来看,存在三个原因:
一是对于全球投资者,2023年是寻找非美市场的投资机会。从各方的调查结果看,目前海外投资者普遍对美股相对比较谨慎,正在寻找非美的投资机会。主因美股并没有充分反应衰退风险,当前位置吸引力并不足。从美国债券市场、黄金价格、经济先行指标来看,美国2023年衰退的概率比较高,但美股的估值依然相对较高,且盈利下修也并非十分充分。
二是放在全球视野中,2023年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且增长较高。首先,增长方面,根据IMF的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GDP增长预计2.9%,其中发达经济体为1.2%,新兴经济体为4.0%,美国为1.4%,欧元区为0.7%,而中国有望达到5.2%。其次,政策方面,中国也是比较宽松有利,地产、货币、财政、监管、互联网等方方面面。最后,通胀方面欧美通胀虽然在回落,但仍处于历史高位,且欧美央行仍在加息,投资者对尾部风险密切关注。而中国通胀压力不大,财政和货币的空间相对灵活。
三是从资产配置看,海外投资者具有增配中国资产的空间。中国市场在EM市场占比35%,根据数据测算,由于过去两年地缘政治冲突、中国政策的不确定性,主动型追踪指数基金是低配中国资产的,根据报告显示,目前大概低配在4%。虽然过去始终低配,但回归至历史平均值,大概体量预计在200亿美元左右。另外一个视角,过去几年外资每年对于A股的净买入大约400亿美金,但过去1年大幅落后,所以2023年流入体量较为可观。
美联储加息末期对资产的启示?
历史复盘:美联储货币周期分位五个阶段。①加息周期;②加息放缓(最后3次加息);③暂停加息-开启降息;④降息周期;⑤停止降息后。
资产影响:当处于加息放缓阶段,全球市场都是结构性机会,如遇到美元弱势行情,新兴市场股市会表现突出(对应新兴经济增长强,美国增长弱),空间取决于新兴经济体的改善强度。大宗商品中,铜阶段性表现突出,黄金具有明显的配置机会。当前我们认为已经处于这一阶段,所以市场中期仍处于积极可为的时期。
2投资思路

2022年以来市场呈现三大特征:波动加大+行业轮涨+风格轮动。背后存在一些宏观长期因素的变化,经济稳定性变差+利率中枢抬升+增长持续性变弱。2023年开年,波动虽然较小,但行业和风格依然呈现出明显的轮动特征,投资精细化和组合均衡化是未来的应对方式。

我们认为今年市场大概率围绕经济复苏+景气加速双主线运行,前者意味着传统行业中存在业绩上修的机会,后者可以找到阶段性强β的机会,因此我们重点布局的行业有可选消费、建材、化工新材料、互联网,创新药和储能等。

· End ·

关于清和泉


清和泉资本成立于2015年5月,由第一代明星基金经理、前泰达宏利总经理/投资总监刘青山先生创建,核心管理层均为中国首批基金从业人员。清和泉是坚定的GARP策略践行者,自下而上以ROE为核心寻找优质龙头公司,自上而下通过内部模型判断市场方向、风格和行业配置,力争在不同市场环境下有着均衡的收益来源,追求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公司成立以来凭借领跑行业的业绩表现,受到主流金融机构及专业评级机构的认可,获得了70余个基金行业重磅奖项。


重要声明


在任何情况下,清和泉资本微信信息所表述的意见等仅供参考之用,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不构成任何销售邀约,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清和泉资本微信中来源于公开资料的信息,本公司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信息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