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说新语】阳光总在风雨后,接下来怎么投?

小诺 2023-02-22 21:43


在最近较为明显的反弹之后,市场又进入到震荡阶段。就在大家讨论行情是结束还是中场休息的时候,市场换个方向又开始发力。真是有点“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意思了。


此前为什么“下雨”?


对于此前的调整,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部分主题过热,投资者选择获利了结

其实从去年以来,虽然震荡不断,但是在外资的推动之下,自去年10月到现在,消费龙头指数大涨超过30%,上证50指数涨幅也超过20%。对于海外底部加仓的对冲基金来说,它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程度的收益。

而1月中旬之后,中小成长风格、科技板块也开始崛起,中证1000指数涨幅接近10%,科技龙头指数涨幅也超过10%。持仓这部分板块的投资者也有了一定的收益。

随着一些板块走热,市场交易变得更加“热闹”、“拥挤”,在没有更多趋势性机会的情况下,部分此前获利的投资者倾向于获利了结,等待后续进一步的催化或者是业绩的兑现,因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第二、市场暂时缺乏催化

同时,市场在交易完经济复苏预期以及人工智能相关主题之后,当前缺乏新的催化来支撑市场进一步的上行。

招商证券认为,尽管有些数据指向经济复苏,但是当前数据并没有让市场产生交易经济强复苏的欲望。

从政策层面来看,当前也进入了相对的“政策真空期”,在两会召开之前,市场可能暂时也不会对未来的政策有特别具体的想法,更多的目光和期许还是聚焦在接下来的两会之上。


第三、资金面上,还需要强有力的趋势性增量资金

自年初以来,外资持续大幅流入,1月份单月净流入超1400亿元,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成为市场上涨重要驱动。但2月以来,外资流入明显放缓,国内公私募等机构资金也尚未入场。

兴业证券认为,当前市场缺少强有力的趋势性增量资金。随着两融、“游资”等成交额占A股的成交比重,从年初时的7%左右快速提升至当前的8.3%,加速了市场的风格轮动及热点波动。

(发布于2023年2月19日)



中期来看,未来是“晴”是“雨”?


我们知道短期市场是难以预测的,不过咱们可以从中长期的角度来看看,市场有什么逻辑线索可以给我们提供思路:


首先,接下来回调风险大吗?

主流机构大多认为,当前市场并不存在显著的回调风险。

兴业证券认为,近期不管是宏观数据还是高频的微观数据,都在证明经济正处于复苏通道:

首先,1月新增贷款4.9万亿,对比历年同期规模及单月规模都是历史新高。


其次,从高频数据来看,主要城市拥堵延时指数已超往年,地铁客运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另外,生产端,动力煤日耗回升至季节性高位。

同时,根据百年建筑网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全国建筑施工企业开复工率已回升至76.5%,较上周同期环比大幅增长38.1%。

由数据上来判断,可以看到2023年中国经济复苏的核心逻辑并未动摇。

招商证券也认为,2023年经济复苏大趋势没有改变,决定A股的,始终是企业盈利趋势,今年或保持持续向上。而临近两会召开,具体扩大内需和稳增长的措施将会更加清晰。

可见,市场或仍然处于经济趋势性复苏、政策宽松的窗口。


其次、接下来资金面能“续力”吗?

近期,尽管由于交易盘资金获利了结、外资流入放缓,但配置盘资金仍在持续流入。

2023年,在中国经济复苏大趋势未变、全球“东升西降”格局依旧、人民币升值的宏观背景下,兴业证券就指出,中国资产在全球资产中具有较强的配置优势,而且,代表配置盘的海外基金在中国股票的仓位上,尚处于历史低位,外资继续投资中国、买入中国资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发布于2023年2月19日)


与此同时,随着本轮上涨行情的展开,后续内资有望接力。

其实目前内资中的杠杆资金已经开始重新入市,融资规模已经由负转正流入,公募基金也蓄势待发。

海通证券分析了过往公募基金发行数据:自从2002年以来,公募基金月均发行规模在390亿元左右,而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受国内疫情和春节影响,公募基金发行较慢,月均发行规模仅256亿元,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而一季度通常是公募基金发行的旺季,因此,后续公募基金是有动力加速入场的。

中长期看,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转移趋势进一步延续,内资有望持续入市,公募基金有望成为内资增量的首要来源。



接下来怎么投?


一、无需过度担忧回调风险

对于很多投资者普遍关心的“市场是否还会出现较大较长时间的调整”,小诺觉得,倒是不必过度恐慌。

经济复苏、政策宽松、逐步回暖的资金面,都将为接下来的市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适当利用回调提前布局

从大趋势上来看,A股仍处在自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上行趋势过程之中,反而可以利用短期波动提前布局,把握后续行情。


三、适当避开一些过热主题

对于一些前期过热主题,可能会面临热度过高、交易拥挤的问题,短期可能面临一定的调整压力,可以适当回避,避免追高,更多去聚焦基本面回升方向。


四、适度均衡布局。

对于未来市场走向目前没有太大的一致性预期,这种情况下可以在考虑回撤和波动的情况下,适当进行均衡配置,以免出现“市场涨了却与我无关”的情况,具体可参考此前提过的“核心-卫星”策略、“哑铃策略”等思路。


参考文献:

1、调整的原因和未来的方向——A股投资策略周报(0219),张夏团队,招商策略研究,2023-02-19

2、回避过热主题,聚焦基本面,中信建投策略团队,中信建投证券研究,2023-02-20

3、【兴证策略】调整的背后和两个重要支撑,张启尧,胡思雨,尧望后势,2023-02-19

4、【海通策略】近期行业轮动的分析和展望,郑子勋、王正鹤、荀玉根,股市荀策,2023-02-19


风险提示:本观点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者保证,亦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的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托管协议》、《招募说明书》、《风险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及相关公告,如实填写或更新个人信息并核对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与自己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基金产品。投资者需要了解基金投资存在可能导致本金亏损的情形。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代表本基金业绩表现。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者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行负担。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