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宇宙
首席种草官
本期内容
鹏仔将带大家
认识自我服务偏差的
三种表现
这不是我的错,只是运气不好
人们习惯于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作为投资者的技能,而把不好的结果归咎于其他的人或事。在一些既靠运气又靠能力的活动中,比如考试、找工作、选举、投资等等,大部分人都有这种倾向:成功了,证明自己实力出众;失败了,怪运气。
克服这种心态的方法就是分析数据。只有通过将我们决策以及背后原因的组合与结果相对照,才有可能了解我们什么时候是凭借运气好,什么时候是借助了真正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了解自己在哪反复地犯错。撰写投资日记就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坚持写这样的日记,将决策的结果和决策背后的原因记录下来,通过计算胜率(赢亏笔数的比例)和赢亏比(单笔平均收益与亏损之比)这两个指标,可以清楚了解自己是否因为正确的原因做对的。可以说靠技巧,也可能有运气的成分,但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技巧。
盲目的乐观主义,只看收益,无视风险
“我需要8%。不过,我更乐意获得10%。12%更加不错,15%就是锦上添花。20%……好极了。30%……这真是棒极了。”
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段想象中的内心独白无可厚非。但这其中也有一些问题,因为投资者没有质疑既定目标是否合理,也没有评估清楚如何才能实现既定目标。而事实的真相是试图在既定环境中获得高额收益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例如,有着较大风险的股票、高度集中的投资组合,或者增加杠杆的作用。在股票市场中,过度自信或乐观容易让投资人产生可以战胜市场的错觉而将资产集中于某些个股,增加投资风险。
如果我们买股票只看“前景”,不看“风险”,那就是盲目乐观,很有可能对遭受的损失估计不足。因此,我们的投资预期必须是合理的。如果背负无力承担的风险,任何投资都会让你身陷困境。
买入一只基金或股票前,要有合理预期,收益目标是什么,能承受多大风险,暂时需要多少流动资金。可以通过计算风险收益比(可能的收益/可能的损失)进行权衡。
在你买入之后,要有“如果事情没有按你想象的方向发展”时的应对方案,及时制定planB进行止损。
虚假的普遍性,乱认“专家”,自信≠正确
我们都喜欢听自信的观点,专家往往比普通人更自信,所以我们会认为专家的观点更可靠。甚至当得知对方是专家时,我们大脑中独立思考的自我防御系统似乎自动关闭了,从而盲从权威。生活中也是同样,我们在微博上支持某个观点时,会以为其他人也支持同样的观点。这种高估自己观点的普遍性的现象叫做虚假普遍性效应(false consensus effect)。
“宏观经济学之父”凯恩斯曾在1936年说过:投资如选美比赛。参赛者从100张照片中挑出6张最漂亮的,如果所选与得票最多的6张最接近就可以获奖。这意味着,我们不是选择自己眼中最漂亮的,也不是选择大众审美所认为最漂亮的,而是去预测绝大多数人会选什么。
因此,在投资博弈中,精准预判几乎不可能。同样的,我们在投资中也不必轻信专家,也不需要比所有人聪明,而应当坚持自己的投资准则,避免盲从专家意见。
参考文献:
《行为投资学手册:投资者如何避免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作者:詹姆斯·蒙蒂尔
《投资最重要的事》
——作者:霍华德·马克斯
《投资中最常犯的错:不可不知的投资心理与认知偏差误区》
——作者:约阿希姆·克莱门特
注:本信息仅用于鹏华基金投资者教育宣传。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做出决策。我们力求本材料信息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作保证,亦不对因使用该等信息而引发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23-02-23 20: 23
2023-02-23 20: 21
2023-02-23 20: 19
2023-02-23 20: 18
2023-02-23 15: 44
2023-02-23 15: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