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反复磨底,何时是个头?

幺果 2023-07-12 18:53



01


A股见底了吗?


行情走到现在,很多人都在问。


往好了想,或许2022年4月的低点就是底,这一年多来市场都在底部区域震荡。


万得全A指数走势

数据来源:Wind



往坏了想…


算了算了,我们还是往好了想,人在股市,还是要有一股子乐观精神。


股市可能已经见底了,可能还没有,与其纠结于底在哪里,不如把格局打开。


目前A股整体情况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


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区域;

 

配置价值比较高。


Wind数据显示,代表市场整体走势的万得全A指数的市净率,已经低于2000年以来90%的交易日。


万得全A指数历史市净率

数据来源:Wind

数据截止日期:20230710



而股债性价比(沪深 300 股息率减去中债 10 年期到期收益率)近期重新超过+2倍标准差,提示权益资产或具有较高配置价值。


股债性价比

数据来源:Wind,融通基金大类资产配置小组

数据截止日期:20230707



巴菲特教导我们——“宁要模糊的正确,不要精确的错误”。


“模糊”是因为很难精确抄底,“正确”表示现在的估值便宜、性价比高。






02


然而,


底部≠马上能涨。


不少人表面在问“A股见底了吗?”,其实是想问“行情啥时候来?”


虽然预测基本是不准的,但有些观点还是可以参考。


有观点认为,要看美联储啥时候结束加息。


因为这关系到人民币汇率何时升值、北向资金何时重新大幅流入…这些对A股有重大影响。


目前来看,市场普遍预期7月份美联储大概率会再次加息,而后今年可能还将再加息一次,当然这还取决于美国通胀情况。


但不管怎么说,美联储结束加息这件事情或许越来越近了。


也有观点认为,要看国内经济啥时候真正复苏。


毕竟基本面才是最值钱的那碗面。


这一点从“库存周期”或许能看出一些端倪。


目前我国经济整体处于“主动去库存-被动去库存”这个阶段,简单概括就是需求比较弱,生产也没起来。




回顾我国2000年以来的库存周期,有一个显著特点——库存同比在触及0%左右后会开启新一轮上行周期,比如2002年10月、2009年8月、2016年6月、2019年11月均是如此。





本轮去库存开始于2022年5月,平均速率为每个月1.3%。


如果保持此速度,库存同比将在三季度末触及至0%,开始补库存。也就是说,今年三四季度经济复苏的内生动能可能会开始走强。


所以,经济复苏这件事或许也是越来越近了。


线性逻辑下,现在不太好,所以未来也不好;周期逻辑下,现在不好,未来大概率会变好。


无论是经济还是投资,周期往往能胜在最后。


漫漫长夜之后,曙光似乎已在眼前。





03


我们可以对未来乐观一点,但也不妨把当下的预期调低一点。


底部往往不会一蹴而就,是要靠“磨”出来的。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心理层面做好建设后,操作上该如何执行?


有人说,当然是空仓了,行情来了再买。


这样或许会少一些“煎熬”,但行情来时不会跟你打招呼,股市里往往是不到1%的时间,贡献了90%以上的收益。


等你后知后觉,可能已经错过了很多。


比较适合当下的操作,或许还是定投(分批投资)。


一来定投本就追求“模糊的正确”——抄底不是目标,大致买得便宜就行;


二来定投也能让你在情绪上没那么浮躁——行情没来也不急,“便宜”份额还没买够呢。


目前亏损的,也有望通过定投摊低平均成本,行情来时或能更快回本、有望博取更高收益。


就定投标的而言,创业板指医药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它们曾在历史行情中证明过自己;


它们这两年都跌得特别惨,目前估值或处于底部区域。


之前我们也分别写过,详见创业板或已处在第三轮历史性底部》《“从未经历过这么久调整”的医药,见底了吗?》。


如果你看好股市中长期发展机会,在“磨底”煎熬期不妨多点耐心、多点信心,陪伴优秀企业共成长,让时间沉淀财富,不要被焦躁“赶出局”。



戳我



谨慎投资。指数过去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

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揭示书

尊敬的投资者: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