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京、上海12月14日相继调整楼市政策,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在发布11月国民经济成绩单时表示,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调整之中。随着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等各项政策效益持续显现,房地产市场形势有望进一步趋于改善。
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9.4%,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1.2%。市场对一线城市地产政策松绑具有较高期待,此次京沪楼市政策调整包括差别化调整首套及二套房首付比例,调降房贷利率,对普宅认定标准进行优化等,向市场传递出利好信号,降低居民购房门槛,有利于促进有效需求释放,符合市场预期。
当前,我国信用周期的驱动模式发生了变化,从居民加杠杆转变为政府加杠杆,从地方政府加杠杆转变为中央政府加杠杆。此前房地产通过地方政府及融资平台撬动房地产基建产业链融资的模式,逐渐转为由政府主导类似“三大工程”及其他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来撬动相关部门融资。随着发展模式转变,房地产对地方政府的重要性逐步下降,地产行业要靠自然修复走出周期底部,这将使地产行业的周期底部被拉长,过去政府托底下行业2-3年一轮的周期可能拉长至4-5年。
在土地出让金逐渐企稳,化债进度进一步提速后,未来新增信用、社融的主体或变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以“三大工程”、传统基建和新基建成为重要的项目投资方向。其中,“三大工程”中的城中村改造值得期待。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基础设施公益属性更强,而城中村改造可能通过卖地实现资金自平衡,并且能起到去化商品房库存等目标,更受地方政府欢迎。
从投资来看,新的城中村改造项目以央、国企为主,参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主体是各地方国企和城投,同时鼓励民企参与代建。2021下半年以来,央、国企持续将融资优势转化为拿地优势,进而在可售货值的规模和质量,以及购房者的信任度上优于民企,可以优选高能级城市布局的央、国企或2024年销售额大概率正增长的房企。
风险提示:本材料由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供,为客户服务资料,并非基金宣传推介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基金管理人依照恪尽职守、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投资于权益类基金存在较大收益波动风险,完整业绩见产品详情页。投资人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 在全面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费率结构、各销售渠道收费标准等情况,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以及听取销售机构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审慎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23-12-15 19: 59
2023-12-15 19: 58
2023-12-15 19: 57
2023-12-15 19: 57
2023-12-15 19: 57
2023-12-15 16: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