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旗下主动权益基金四季报已披露,一起来看看这些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如何总结过往操作、展望未来市场~
梁浩
鹏华基金副总裁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四季度,受制于对国内宏观环境的悲观预期以及外资的不断流出,市场单边下跌。组合整体持仓相对稳定,只是根据持仓公司的经营状况变动,做了持仓比例的微调。
2003年下半年,随着宏观经济走弱,市场缺乏系统性机会。同时,主题类交易性机会成为市场的主流。这种大背景下,4季度经营状况良好的优质公司,通常会进行估值切换的行情并未演绎。相信随着年报和一季报的展开,基于业绩的结构性机会会优于主题投资。2004年,预计我国宏观运行状态整体仍将稳定。但基于城市化高速发展所带来的β性机会,已经告一段落。未来的投资机会将在那些具备优秀管理能力,注重股东回报的公司,以及仍处于成长型的行业之中。
前十大重仓股
闫思倩
权益投资三部总经理/投资总监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2024年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国内经济和库存周期处于底部,但市场对国内外明年基本面同步走弱的担心也在加大。短期,国内市场期待更多的政策支持,来缓解悲观情绪带来的大盘压力,但拉长看,目前大盘位置已经处于中长期战略底部,很多个股跌出了价值,尤其具备成长性的个股,中长期空间较大,可以战略布局。拉长周期看,10年美债是全球资产定价之锚,见顶回落将大幅缓解估值压力、汇率压力、外资流出压力等。稳增长政策是短期经济预期好转的抓手,明年仍有政策空间,看好顺周期核心资产价值修复的机会,包括降息周期下的潜在受益资产。中长期,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升级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破局的关键,看好未来3-5年持续创新的成长性标的。预计2024年科技领域新的创新机会仍值得期待,例如华为链、ARVR、AI、自动驾驶、人形机器人等,还有卫星互联网、数据元素加速推进,创新药进入全球产业链等,新的科技制造方向进展会更快。我们判断,随着整体经济预期触底,预计新的经济增长中枢预期将逐步形成,中长期看好大盘表现,尤其看好制造业与科技领域成长股表现。该基金主要配置科技及制造业成长标的,重点看好智能驾驶与机器人等领域。预计2024年风电,光伏、锂电及上游环节也将迎来底部配置机会。
前十大重仓股
孟昊
研究部总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四季度,组合增配了特高压和电网公司,小幅减仓了新能源。我们认为国内新能源的长期发展,有赖于电网的稳定和特高压的送出。从中观产业来看,配网和特高压的建设是在明显加速的,从海外来看,也存在这一趋势。组合适度降低了新能源的持仓比例,我们预计新能源大部分环节的盈利底会出现在24年Q1后,待板块盈利底出现后再考虑加仓。
前十大重仓股
陈璇淼
鹏华基金董事总经理(MD)
权益投资二部副总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2023年在沪深300收跌11.38%中结束,三年累计下跌30%以上,其中消费股、新能源等机构重仓跌幅较大,2023年在一片下跌声中还是走出了局部结构行情,比如煤炭股、铜金资源股、创新药、消费电子、智能驾驶等还是走出了阶段性行情。地产数据在一线城市放开之后走势不尽人意,因此市场对与经济相关的个股大幅下跌,一部分涌向红利资产,一部分涌向MR、智能驾驶、机器人、创新药、人工智能等概念股相互博弈,市场赚钱效应比较差。
2023Q4我们的组合还是坚守在一些基本面比较强硬的偏复利的资产上,没有跟风涌向红利资产,亦没有在高位参与主题博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股价的下跌,大部分持仓个股对应2024年估值在10-20倍的区间,我们认为下行空间不大,熊市或还继续惯性杀跌,但是长期投资价值已经显现,我们保持耐心,静待市场信心回暖。
前十大重仓股
伍旋
权益投资一部副总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回顾2023年4季度,权益市场持续在底部弱势下跌。在此期间,美债利率阶段性冲高、国内宏观经济指标偏弱以及游戏行业监管政策出现收紧预期等因素给市场情绪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然而,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潜力和稳步修复的态势并未改变。4季度内政策层面积极部署,包括增发万亿国债、降准降息、减税降费、支持民营经济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等措施,为后续稳定增长奠定基础。经过市场动荡,许多负面因素已在权益资产的估值层面得到充分反应,使得权益资产在大类资产的比价关系中展现出较高的吸引力。因此,我们在投资策略上仍看好相关权益资产的配置价值,通过谨慎、理性、专业的前瞻性研究,我们仍可发现诸多被低估的优质资产。
前十大重仓股
袁航
权益投资一部副总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总体判断,中国股票市场处于底部区域,中长期的上行空间较为可观,目前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可供投资的、性价比高的股票数量较多,因而组合倾向以积极心态面对后续市场。中长期看,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空间广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中国具备广大且不可替代的市场,具备充沛且优质的人力资源,也具备全球最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过去没变,将来也不会变。
选股上,本基金重点聚焦企业的竞争力、聚焦长期业绩的确定性、聚焦估值的安全边际,相对淡化的是季度景气利润。报告期内,本基金通过长期持有优质企业、积累经营复利,获取企业内在价值的提升,选股策略、持仓风格和上期总体保持一致,仅在个别品种上做了小幅调整。
前十大重仓股
蒋鑫
权益投资二部副总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四季度,市场震荡向下,防御性资产有明显的超额收益。我们主要配置在医药、电子、消费等行业,配置于基本面改善和盈利能力提升的个股。市场经历了两年的熊市,毫无疑问估值已经极具性价比,而市场总是处于周期性的涨跌中,股价也总是会领先于基本面见底。在市场两年熊市之后,我们应该更加乐观。我们仍看好医药、电子等创新驱动的行业,在目前深度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医药长期需求的确定性高。集采降费的幅度明显缓解,压力最大的时候已过,医保对药企态度缓和,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医药产业的升级,中国的创新产品在过去几年大幅提升,一大批品种在这两年具备了出海的竞争力,过去3年出海创新药数量大幅提升。电子经过2022年的去库存,2023年迎来供需逆转,还有MR等创新产品驱动的增长。除此以外,我们也会积极关注其他行业的外部变量,在各个行业迎来重大创新或重要政策之后,我们也会积极布局。未来我们仍会努力做出前瞻的研究,在具备较高性价比的行业和企业中挖掘超额收益的机会,力争为持有人创造超额回报。
前十大重仓股
金笑非
权益投资二部副总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四季度我们基本维持了三季度的投资思路,整体上没有太多的操作。
前十大重仓股
王海青
研究部副总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过去一个季度,市场继续下跌,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创业板指跌回2020年的位置,基金重仓指数持续新低。这背后一方面是美国有韧性的经济表现使得美债处于高位;二是市场对国内迟迟不达预期的政策失去信心,国内经济数据在10月之后又掉头向下。
在今年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下,基本面虽然仍是我们重点研究的角度,但实际上,筹码结构更是成为阶段性各个板块强弱的重要影响因素。三季度以来,医药多数个股业绩MISS背景下,仍出现明显的反弹;消费电子在阶段性补库,但看不清明后年增长的背景下,领跑TMT;而汽车继续延续智能驾驶逻辑。其它的多数行业,均出现了无抵抗式的下跌,特别是机构筹码比较集中的板块,包括新能源、顺周期、通信计算机传媒等TMT,以及港股互联网。
由于政策托底力度较弱,导致顺周期的部分行业与个股基本面也开始低于预期。我们在四季度减仓了部分顺周期的仓位,包括建材、保险、银行,增加了在医药行业的配置。
我们认为市场已经进入底部区域。我们依然能够找到一些未来实现增长的个股,因此对长期市场并不悲观。但我们需要以更严格的要求来筛选个股。
前十大重仓股
杨飞
权益投资一部副总监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四季度A股市场又出现明显的调整,其中沪深300指数以及创业板指数调整幅度较大,但代表硬科技方向的科创50指数以及代表小盘的国证2000指数表现好于整体市场表现。四季度市场调整比较大主要受到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是宏观经济复苏低于市场预期,尤其是市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并没有看到对传统经济未来的强刺激政策;二是市场对未来国内经济在转型期间保持长期确定增长的信心不足,风险偏好下降导致估值中枢下移;三是预期的美债收益率的明显拐点并没有在四季度出现。四季度无论是国内资金还是海外资金对A股市场的信心都进入到了冰点,但我们发现的是不断向好的因素在慢慢累积。这些有利因素包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财政支出,提出科技创新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国内流动性将从适度稳定逐步转向宽松;国家队以及上市公司纷纷发起回购与增持,稳定大家信心。失去的信心需要时间去慢慢重建,投资机会也会在不经意间慢慢累积。回顾四季度的市场表现,分行业看,表现较好的行业为;电子、煤炭、医药;表现较差的行业为:房地产、建筑材料、美容护理。
本基金在四季度继续围绕科技板块进行内部结构的调整。科技板块布局的方向围绕两条主线:一是安全——国产替代,二是创新——人工智能。在方向确定后,选择个股的核心原则:行业供给出清,进入壁垒高,所以筛选出的个股要么是平台型公司,要么是具备极强技术壁垒的行业龙头。按照以上的方向以及原则,四季度组合增持了电子和计算机,小幅减持了通信行业,大幅减持了传媒行业。电子板块中增持了智能创新硬件产业链,包括MR、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方向,计算机板块中增持了工业自动化、工业数字化、物联网等方向,通信行业在通信运营商内部进行调整,保留了竞争力最强的公司;传媒行业之前持有的游戏股被大量减持,主要原因是游戏行业受政策约束较大,且游戏行业不太符合目前对科技行业的选择标准。
组合目前布局的方向主要集中在科技股内部的三大板块:一是计算机——主要是工业自动化、工业数字化、物联网等方向;二是电子——主要是国产替代(高端半导体,核心材料零部件)、智能创新硬件产业链(MR,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等方向;三是通信——主要是通信运营商(数字经济的核心底座)。未来组合会继续保持较高的仓位。
前十大重仓股
陈金伟
权益投资二部副总监
本基金与基金经理张鹏共同管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绝大部分基于基本面的投资大体可以分为三个要素:估值、景气度、公司质地。对应的是深度价值策略、趋势(产业趋势)投资、以及成长投资策略,假设每个投资者总共有100分,需要将100分分配给这三个要素。极度看重产业趋势的投资者,会把大部分分数给产业趋势,选出来的标的多属于新兴行业;深度价值投资者会特别看重估值的重要性;成长投资策略会特别强调好生意好公司、长坡厚雪的重要性。从我们的角度,我们愿意把50分给好公司,40分给低估值,10分给产业趋势。
首先,我们是成长股投资,投资的是扩张的行业和公司,并且我们相信优秀公司的力量,只不过我们对于优秀公司的定义不限于核心资产,所有治理结构完善,对小股东相对友好、在细分行业内具有竞争力,行业天花板没有见顶并且持续扩张的公司都在我们的选股范围中。
其次,我们比较看重估值的重要性,估值的重要性在于即使判断出现失误,损失也是有限的,高估值意味着苛刻的假设,这些假设在长时间看来未必是能够实现的,尤其是时间越长,看错的可能性就越大,我们比较看重估值也是认识到自身研究的局限性,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再次,我们认同产业趋势的价值,产业趋势意味着增量市场空间,在增量市场下,企业更有可能实现扩张避免陷入内卷,但产业趋势确定性不等同于公司的确定性,尤其是确定的产业趋势会带来确定的供给增加,确定的供给增加会冲击现有公司的确定性,因此我们把产业趋势放在相对靠后的位置。
以上三者是有顺序的,我们的顺序是好公司、低估值、产业趋势,分配权重是50%,40%,10%。
此外,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基于A股(部分产品包含H股)的主观多头策略投资工具,我们的选股策略可以概括为“低估值成长”,我们的产品包含两点假设:1.世界会越来越好;2.资本市场长期能够反映企业内在价值。这两个假设我们不去质疑,而基于这两个假设带来的短期波动我们也不试图去避免。我们认为长期看,持有权益资产好于持有现金,因此除了在极端情况下,我们很少做仓位方面的择时。
回顾2023年,涨幅前十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强主题催化的TMT、机器人等行业,以及低估值高股息相关行业。市场对确定性高股息的追求,体现的是其他行业缺乏可持续的业绩增长。不能证伪的强主题行业表现突出,同样是因为没有可以证实的增长。
(1) 对于低估值高股息的股票,我们认为是有投资价值的,他们的上涨也具有合理性,只是高股息资产和成长类资产的回报来源不同,我们现阶段还不具备驾驭不同收益来源的资产的能力。
(2) 对于强主题催化的行业,我们认为不能仅仅理解成主题投资,他们的上涨有基本面的必然性,TMT的几大行业从22年到23年普遍处在盈利拐点,而在22年的估值水平非常低估。我们在前期有一定参与,但是随着行情发酵,我们做了减持。因为坦率地说,我们从产业趋势确定性以及比较优势角度,并不认为这些公司能和前几年的新能源一样相提并论,既一大批上市公司的收入、利润或资产规模借助产业趋势上一个台阶,当然这些收入利润或资产规模能否转化为现金又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们认为当下时点,放眼全行业的成长类行业,或许有更好的选择。
低估值高股息和强主题两类股票共同构成了近两年市场最流行的“杠铃策略”。这两类股票对于大部分主动权益管理机构,是相对低配的,也就造成了主动权益近两年整体跑输。从资产端,因为主动权益多是个股研究驱动的,研究个股往往是盈利驱动的思路,寻找盈利能增长的资产,过去两年的宏观环境,恰恰使得这种预判是失效的,尤其是大部分成长股的业绩增长依赖于再投资,在这种宏观环境下,再投资被视为承担风险,因此估值承受折价。而“杠铃策略”的两类资产都不是盈利驱动的类型,因此即使“杠铃策略”近两年年有明显的绝对和相对收益,它们在机构的超配幅度也无法和前几年的“茅指数”和“宁指数”相提并论。
长期看,我们认为市场会越来越有效,主动管理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越来越大,但也不能将长期问题短期化。我们认为主动权益近两年的跑输,更多是行业过快发展后的一个反复,以及19-21年主动权益积累了大量不合理的超额收益后的回吐。前几年全行业动辄每年跑赢基准三五十个点绝不是主动管理能力突出的表现,但近两年的跑输也不说明这种研究方法过时了。
在3年前,评价公司的时候都要强调“好公司/好赛道/好生意不用看估值”,从而催生了“茅指数”和“宁指数”的泡沫,但是当下似乎又陷入另一个极端。评价公司,似乎所有超过20倍市盈率的公司都没有投资价值,在评价公司的时候,只关注短期盈利和静态估值,越来越淡化对于成长空间、长期成长持续性的评判,似乎无论这个公司做的是什么业务,20倍估值的就一定不如15倍估值的有价值,单季度业绩增长10%的就一定不如单季度业绩增长15%的公司有价值。这是在盈利周期底部,对未来成长缺乏信心的表现。
展望2024年,当前几乎所有指标,都指向广义的成长类公司极具赔率,但是胜率尚不明朗,坦率地说我们也没有能力判断大盘整体的胜率,但是至少自下而上角度有几条相对明确的胜率线索:
(1) 一部分消费品:市场普遍认为消费和宏观经济正相关,也因此,消费股的估值整体是较低的。但是无论从宏观数据还是微观数据来看,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的消费公司是对宏观经济相对脱钩的,我们认为市场对消费整体的偏见,孕育着机会:
其一是性价比消费:以房价对消费的影响为例,房价上涨既有“财富效应”,又有“挤出效应”。前者是指房价上涨会提升居民的资产价值,进而促进居民消费。后者是指房价的上涨会增加居民的购房和租房支出,进而拖累居民的消费能力。对于有房群体,体感的经济,常常和资产价格挂钩,如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等,但是对于无房群体来说,房价下跌会降低“挤出效应”,从而促进消费。我们看到的“消费降级”,并非完全是中产的消费降级,反而是更多群体的消费升级,既渠道和供应链的创新,带来更多消费者可以以更低价格买到高品质商品。除此之外,性价比消费还会带来产业链价值重塑,从而产生新的投资机会。
其二是渗透率提升的消费:消费中存在一些长期渗透率提升的方向,如和人口结构变化相关的方向(银发经济、保健品、宠物),和疫后生活习惯相关的方向(智能家居、智能家电)、以及一些在国内低渗透率存在自然增长的消费品。
其三是一些传统龙头公司的积极变化:三年疫情后,很多行业发生了变化,变化带来机遇与挑战,相当一部分公司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来适应新的经营环境。对于机构长期超配的消费行业,这些变化似乎不存在什么“预期差”,但是在定价层面定价是不够充分的,这种不充分在估值层面体现在,市场并未对企业长期优势的变化充分定价。
消费品的以上三个细分方向是我们最看好的方向之一。
(2) 医药:医药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而医药行业的长期投资价值并没有改变。从需求侧看,无论是从人口结构的变化还是医保结余情况,行业中期还是能维持约2倍GDP的增速。从供给侧看,我们认为医药是典型的委托代理模型,其中存在合理的信息不对称,会使得行业中的企业长期保持合理的超额收益;同时我们能看到的企业很多都承担了创新风险,从而使得他们会有一个合理的超额盈利。基于供需两点,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本来就应该有一个比大部分行业略高的稳态估值,而当前医药的估值并不存在溢价,随着三季度以来的风险出清,往后看,很难想到行业整体层面有什么系统风险。因此,我们认为医药行业是全面性的投资机会。这是我们最看好的方向之二。
(3) 锂电:虽然锂电行业盈利仍然处在下行周期,且市场普遍诟病产能过剩,但是,锂电行业资本开支已经持续下滑。其次我们观察到一部分公司的竞争力在行业下行期体现得更为突出。在行业下行期,股价不会对这些长期竞争优势充分定价,但是一旦行业上行,长期竞争优势会提供足够的弹性。这是我们第三看好的方向,我们的主要顾虑是时间成本,因此我们把锂电排在第三看好的方向。
(4) TMT中部分机会:我们从2022年开始看好TMT,但是当前时点TMT整体赔率在下降,相当一部分标的是在炒作远期空间和逻辑相关性,因此我们减持了这一部分仓位,现阶段我们相对看好供给格局边际优化的消费电子以及一些计算机的子行业。我们认为TMT中的机会或许更类似于2022年新能源行业的机会,不再是系统性机会(系统性机会如20-21年的新能源或23年的TMT),风险与机遇并存,机会更多来自于新的方向以及市场阶段性的巨大波动。这个方向我们不系统性看好,但是也不看空,更多机会需要自下而上挖掘。
从行业角度,我们最看好的行业是医药、必选消费(包括农业)以及新能源的一部分子行业。需要强调,我们看好这三个行业的出发点并非基于自上而下发现什么产业趋势,而是认为结合这三个行业的商业模式、长期成长性、估值性价比以及盈利周期阶段,自下而上在这些行业“翻石头”成功率可能会比较高。
从市值角度,我们之前低配的大盘成长类公司,经过业绩增长和股价下跌双重消化,估值逐渐进入合理区间,综合考虑流动性因素,我们在大/小盘的配置会更均衡。
从风格角度,我们坚持成长策略,因为我们当下还不具备驾驭不同收益来源资产的能力。我们并不认为红利资产高估,但是当前估值水平下,我们更担心踏空成长资产。
展望未来一年左右时间,我们对于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都比较乐观。这是综合考虑我们持仓公司所处盈利周期位置、长期成长性和估值水平,做出的判断。
前十大重仓股
胡颖
权益投资一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今年以来市场出现了非常大的波动,整体赚钱效应不佳,过去几年习惯的投资范式遇到阶段困难,投资者结构变化极大,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市场特征。但是,每一次熊市对投资组合都是一次重大的压力测试,在压力测试中反复验证,并不断反思,才能持续进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面向新的一年,组合将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首先,需要深刻理解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经济从速增转向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正当时,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也必然会创造更多的新的投资机遇,但是在新形势下,过往投资实践中总结的哪些规律仍然不变,哪些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深入的思考。同时,在转型期,中国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变迁和升级,这意味着成长的主线可能会持续变换,上升期股价每每气势如虹,退潮期也会跌到怀疑人生。
其次,强化周期意识,匹配合适的投资周期。今年以来,量化、游资等资金成为市场最活跃的参与者,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对于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如果被牵着鼻子走,很容易两头挨打,毕竟人工比拼交易反应速度那肯定比不过英伟达的大卡。在这样的背景下,采取主动策略的机构投资者的发力点,可能在于适当拉长考察问题的时间长度,挖掘股价走势背后的思考深度,和AI在不同的周期维度上思考和决策,既不能星辰大海,也不能疲于奔命,这也许才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可行的生存之道。
第三,强化风险意识,重视选股的赔率空间。过去几年流行的投资范式过于强调基本面的趋势外推,对所谓的确定性给予了过高的估值溢价,透支了长期的市值空间,显著加大了股价的脆弱性。展望未来,在一个不确定性增大的转型时代,可能很难找到那么多顺风仗可以打,所以需要更多的赔率空间来补偿潜在的风险。因此在选股的时候,对于安全边际,对于估值,对于长期空间,需要有更充分更深刻的思考。
回顾四季度,我们的组合策略主要是自下而上的精选个股,寻找匹配投资周期基本面加速向上的个股标的,不断跟踪验证,重仓持有等待基本面兑现来获取投资回报。当前,托底经济和活跃市场的政策持续推出,部分政策的力度超出预期,海外大环境也朝着有利于中国资产的方向变化。整体来看,利好的因素正在累积,市场已经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向下的空间已经比较小,不宜过度悲观,只要在中国经济这个列车上,拉长时间来看我们肯定能分享经济发展的红利。
前十大重仓股
刘玉江
权益投资一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今年中美经济的走势似乎和年初市场预期的大相径庭。中国经济在防控政策放松后曾被寄予厚望,然而防疫政策放松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似乎较为短暂,二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低于市场预期,这种弱现实与中国本轮库存周期的节奏较为一致。而从三季度的经济数据中已经见到复苏端倪,虽然10月份的经济数据又有部分调整迹象,但是在经济底部复苏的过程中,阶段性的波折也是在所难免的。展望未来,在库存周期见底回升和政策周期回暖的双重带动下,国内经济有望进入持续弱复苏的通道。美国在本轮大幅加息周期中,经济增速持续超出市场预期。而美国部分经济数据与国债利率分别在10月和11月份呈现出见顶迹象,在美国当前债务体量下难以持续维持高利率状态,因此我们认为本轮加息周期已进入末端,对非美国家的汇率和资本市场估值压制有望结束。从A股和港股的估值水平来看,当前处于历史底部区域,股息率水平则处于历史中高区域,从长期的隐含回报率来看,当前市场具备较强的吸引力。组合在四季度进行了结构调整,维持了医药行业的重点配置,同时增加了国防军工板块的配置比例,降低了非银金融、建材等方向的配置比例。
前十大重仓股
高松
权益投资一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四季度,组合继续聚焦于医药和科技。考虑美联储加息周期临近拐点以及国内经济尚未改善。医药部分我们增配了受益于全球医药生物投融资回暖的CXO以及与国内宏观经济弱相关的中药品种。科技的配置集中在TMT。TMT股价波动比较大,我们始终沿着数字化和AI两条主线选择品种并随着产业趋势变化和股价波动持续优化组合。目前主要配置在计算机、通信和电子方向。
前十大重仓股
黄奕松
权益投资一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回顾四季度,国内经济环比修复动能趋缓,部分重点行业在监管常态化背景下产业进程放缓,叠加全球产业链延续脱钩状态,国内增长点相对匮乏。但同样,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以海外龙头企业引领的软硬件科技创新初露锋芒,产业进展层出不穷,综合影响下顺周期和科技板块呈现相对两极分化的状态。在此背景下,本产品在三季报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调整,在成长类制造业仓位中规避中长期逻辑潜在受损和总量周期性强相关的行业,并沿着景气延续、科技创新、国产替代三条线索,在中长期看好的赛道中逐步进行优质龙头标的的收敛,提高组合收益的确定性和置信度,具体操作上小幅减仓汽车零部件,增配消费电子、医疗设备。此外,在消费仓位中,我们认为由于消费力和消费意愿的降低,整体不具备总量性配置价值,本产品更多的是关注结构性存在亮点的细分行业,持续增配自身受益于消费降级或生意属性好、在经济环境承压背景下依然能够维持强韧性的高端白酒、白电行业。
展望后续,我们认为整体市场估值已调整至性价比较高的位置,后续配置思路上会更加积极,自下而上寻找各领域技术迭代领先、成长路径清晰且产业链定价能力更强的龙头企业进行坚定加仓。
前十大重仓股
郎超
权益投资二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2023年四季度医药指数波动较大,报告期内鹏华医疗保健组合减仓了消费属性较强的中药品种,对创新药、血液制品、疫苗和医院刚需诊疗用药相关投资标的做了加仓,对自下而上具备成长逻辑的个股也进行了一些发掘和配置,力求在2024年获取超越指数的收益。
前十大重仓股
王璐
权益投资二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四季度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创新药迎来布局机会,我们加仓了创新药。同时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发布,电子产业链公司业绩改善明显,MR及AI、PC等新产品迎来密集发布期,我们持续看好。
前十大重仓股
张鹏
权益投资二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2023年四季度,市场震荡下行,结构分化,电子创新药红利标的具有显著的超额收益,TMT等前期涨幅较大的成长板块年末大幅调整,年末新能源板块显著反弹呈现一定底部特征,复苏链持续弱势。
以创新药为代表的细分板块持续反弹,电子板块由于部分白马业绩超预期以及手机市场出现的边际向好变化,市场预期需求进入回暖周期,板块反弹。年初以来领涨的以TMT板块为代表的泛AI线索上的各个公司股价持续调整,主要是由于产业趋势并未在业绩上落实,同时真正的现象级的应用迟迟未见。复苏链在弱现实强预期的情况下,政策端和数据端相对低于预期,板块持续弱势。
除上述线索外,4季度间杂一些主题线索和行情,其中XR线索相对较强。
在产品操作上未做仓位择时,始终保持90%左右的仓位水平,保持了汽车零部件、半导体电子等泛制造业的核心持仓,边际结构上进行优化,一是边际上加仓医药,二是年末兑现部分汽车板块中接近价值框架上限的标的,三是边际上减仓了TMT板块中一些预期较满的标的。
核心思路依然是看好国内的泛制造业各环节的国产化率、渗透率、市占率的提升,结合自主品牌的高性价比和快速响应的优势带来的制造业的自主崛起。同时积极关注新的产业趋势,包括智能驾驶、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趋势。其次对新能源板块以及个别大宗品的拐点保持关注。
前十大重仓股
梁超
权益投资二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我们在四季度仓位相对稳定,配置上主要围绕大制造(尤其汽车)优势板块、创新科技和低估值稳定资产三个大类做权重微调,整体风格延续把控风险为重,以逆向投资思维,适当增加低估值底部资产配置,以及在熟悉领域博取高确定性收益。通过思考,组合的投资框架、风格和思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在组合里面也会逐步有所体现,继续提升能力,努力获取更好收益。
王云鹏
权益投资二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本基金的投资策略,整体属于成长股投资。从投资方向来看,任何具备内生扩张能力和持续发展空间的企业都属于潜在的投资标的。从投资方法来看,我们不断完善自下而上成长视角的个股静态挖掘和自上而下周期视角的市场动态匹配。从投资属性来看,我们追求的是逻辑主导的中长期投资收益,尽量避免结果主导的短期投机博弈。
市场在四季度延续了之前两个季度的下跌趋势,而且下跌幅度更为显著。这种调整在我们的理解中,依然属于基本面弱复苏的现实下,风险偏好大幅下降带来的估值下杀。从行业表现来看,能够实现正收益的行业是供给逻辑最为坚实的煤炭和需求端亮点不断呈现的电子。而与地产绑定程度较高的行业,在“金九银十”数据出炉后,出现了猛烈的回调。
基于我们的投资策略,在四季度的操作中,我们立足于制造业,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选择坚守具备产品升级或者产品创新能力的相关标的。同时对地产链相关标的做了止损处理。在机会挖掘方面,基于国家能源战略,我们对一些成长天花板较高的传统能源企业做了布局。此外,我们挖掘了一些服务业的机会,主要集中在物流领域,核心驱动因子是能源基建和跨境电商物流。
前十大重仓股
张华恩
研究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回顾4季度,国内经济继续磨底,在短期周期性因素和长期结构性担忧的交织下,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处于较低水平。在23年初和3季度我们都曾对经济和政策有过短暂的乐观期待,现在回头来看,既高估了短期政策的效果和向上力度,又低估了长期结构性因素对部分产业带来的持续压制和出清。我们相信经济自身周期性的规律还是会发生作用,周期回摆的力量即使微弱但注定不会缺席;但与此同时,也必须直面部分行业所处的运行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需求和供给结构的错位可能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的问题。
组合操作上,4季度组合仓位整体变化不大,前期我们基于估值和产业逻辑布局了部分消费品和港股资产,但部分公司竞争格局的恶化和需求下滑幅度超出我们的预期,组合在4季度进行了及时止损。新方向开拓上,4季度重点围绕几个方向进行了布局:一是部分对需求复苏强度的假设不高,但供给出清更早、估值消化充分的细分行业,在经历了前期持续的深度调整后,部分企业蕴含的潜在回报已经相当可观。二是制造业和消费品领域真正具备出海能力,并且能够持续构建竞争优势的公司。三是积极拥抱结构变化,在需求增量的方向中去寻找自下而上的投资机会。
前十大重仓股
包兵华
研究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市场进入四季度之后,指数层面整体持续走弱,风格板块之间的分化异常明显。除小盘股(微盘),上游煤炭、水电等价值风格个股外,其他板块个股整体较弱。从历史上看,A股几乎每年都有主题投资机会,而今年更为明显,年初以来,从信创、数据要素、到AI,再到人形机器人,华为产业链,到卫星导航,减肥药、重组蛋白等,不同投资主题轮番交易。主题投资的特点是未来想象空间巨大,短期无法证伪,同时短期内无法看到收入或利润兑现,一般被投资标的基本面可能相对较差,本策略组合整体上注重盈利增长和估值的匹配,侧重于成长和盈利质量风格,很难系统把握主题投资机会,再加上对于价值、小市值(微盘)等风格配置上相对欠缺,导致组合全年较为被动,也错过了较大的机会。展望未来,诸多优质个股经过持续调整,估值性价比大幅提升,我们一直认为,投资的本质是寻找成长性好、盈利能力强且可以持续扩张的企业,市场终将会回归基本面,以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衡量公司价值。
操作上,本基金个股配置上更加分散,以求抓到更多机会。
前十大重仓股
柳黎
研究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四季度A股市场整体震荡触底,结构上延续轮动和切换:一方面,三季度表现靠前的顺周期、地产链,在短期经济数据的弱势验证下进入调整阶段;另一方面,随着联储降息预期加强和国产创新药出海顺利,医药在创新药带领下从反腐中走出,股价表现亮眼(虽然在年末遭遇波折)。电子行业股价表现也相对靠前,但相对于此前数年聚光灯下的半导体行业,更值得注意的是消费电子在质疑中悄然发生的行业变化——以华为归来为节点,手机终端创新重启,产业链补库存动作明显,部分紧缺环节出现涨价;而以苹果VisionPro为代表的创新终端释放出更多乐观的产业信号,虽然一代产品定价、备货均显示当前对电子大盘拉动有限,但其硬件配置、空间计算能力和完善的开发者环境均显示这是一次重大的产业变革。
回顾过去一年历次季报、中报中的判断,我们基本做到了知行合一,在此也进一步更新我们的观点。
第一,我们在7月重要会议后对总量经济转向中性乐观,目前依然延续这一判断——政策层面在地产和化债两个方向均提出清晰的解决路线,而随着联储加息接近尾声、中美关系缓和,我们认为政策发力的窗口期愈发明确,“先立后破”迫在眉睫。但基于地产高光难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们无意单纯去博弈贝塔主导的地产链、顺周期品种,而是更加关注供给大幅出清或者有效优化的行业,或者具备提供差异化供给能力的企业,进而在宏观企稳时才能带来足够的业绩弹性,并且有效地规避“内卷”。这部分标的分散在电子、化工、机械等多个行业中,目前已部分体现在我们的持仓中。
第二,AIGC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但本轮产业浪潮处在逆全球化中,思考需要升维;对核心算力、核心应用标的去做线性外推和单纯海外对标,实际上都有落空风险。但在视野之外的供应链层面,部分有竞争力的国内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参与深度去参与到产业变革中,并将切实改善其盈利能力;此外,AIGC有一定概率成为智能终端的新一代killer-app,这值得我们对PC、XR甚至手机行业的变化格外关注,这将有机会带来稀缺的非线性增长机会。
第三,国内制造业升级、走出去正在发生,但我们也要修正观点——在复杂的地缘环境下,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窗口也在逐步关闭;届时拥有海外产能、品牌美誉度且能充分享受全球需求红利的公司将更为稀缺,也更值得我们长期关注。
过去的一年市场一波三折,我们的组合表现也是。股票市场中投资者信心不足,常常被宏大叙事和路边传言扰动;而对微盘和量化策略的神化、对主动管理的质疑几乎到了钟摆的极值。我们坚信,即使是黄金年代也是带着记忆滤镜,而在极度悲观的时候更应选择乐观,没有什么“这次不一样”,周期的车轮始终滚滚向前,我们不能浪费任何一个危机。而在当前的估值水位和市场情绪下,我们在过去这个季度积极调整策略和持仓结构,以对波动更高的容忍性去寻找高赔率品种,我们坚信估值回归和价值发现的力量。
前十大重仓股
贺宁
研究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报告期内,基金经理仍然聚焦AI应用、MR、游戏、AI算力等领域,同时精选个股,以希望能够为持有人带来良好回报。
前十大重仓股
朱睿
研究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2023年已经结束,我们的业绩处于市场的中游水平,尽管没有弱于同业,但连续两年收益为负数,没能给持有人创造收益,仍使我们心怀愧疚。
在经历了职业生涯颇为艰难的一段市场周期之后,我们对于市场和自身都有了新的思考。
一、客观认识市场周期与时代贝塔,提升定价能力
本轮周期最大不同,在于主流机构持仓的集体走弱,过去几年刚树立起来的“核心资产投资方法论”、“产业趋势投资方法论”失效。虽然我们从业已经十余年,对于市场先生也有着足够的敬畏,但在本轮周期中也吃了不少亏。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中国资本市场虽然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还是太过年轻,每一个阶段都有着“异象”迷惑人心。倘若一个公司的发展,恰好与产业周期、市场周期共振,那么在资本市场上,往往给予阶段性过度的奖励。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价格回归合理,假如投资者不能够识别过往资产价格中的泡沫成分、不能够识别产业发展中所需经历的复杂过程,往往会受到惩罚。
我们仍然信奉价值投资,相信长期主义的力量。但在实际管理中,我们倾向于用两种方法去改善实务中所遇到的问题:一是提升我们作为专业投资者的定价能力,这能帮助我们在极端的市场情绪下仍保持客观;二是以周期的思维践行价值投资,尽量避免投资泡沫资产。
我们相信,中国真正的长期投资者还在路上。
二、困境中更多的去提升自我,周期成长
过往我们在化工、电子、医药、机械、汽车等领域有许多成功的投资案例,这是我们投资价值观的积极映射,但2023年身处逆境,除了抓住的投资机会以外,更多的是反思。例如我们看到了新技术应用从0到1的投资机会,却忽视了产业推广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我们看到了某种新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却没看到竞争格局恶化的程度更快;我们看到了企业价值的显著低估,但经营的修复和景气拐点的到来需要时间。
过去,在我们相对有定价权的行业内,这种问题暴露的比较少,随着投资范围的扩大,我们也逐渐遇到一些问题。基金经理作为专业投资人,应该不断提升在不确定环境下思考、应对和迭代的能力。
我们希望每次的投资经历都能够使得投资流程更加优化、投资体系更加健全。每一轮市场的周期和环境大概率都不一样,只有尽量补充短板,发挥长处,才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市场,抓住投资本质,为持有人守住利益。
三、相信自我,追求卓越
金融市场之所以复杂,除了存在大量不同的公司和专业领域外,更重要的是其建立在人的行为上这一基础。这些年来,资本市场的研究能力、信息传播速度大幅提升,在合规范围内,信息差几乎不存在,但回过看,创造持续、卓越投资业绩的人仍只是少数。勤奋、聪明固然是资管行业中所必须的品质,但善良和勇敢这些特征,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更好的做出选择。
当下,市场容易线性外推指数走势,假如被这种负面情绪裹挟,只看到悲观的因素,忽略价值和常识,那么在市场逆转的阶段,这类投资者在心理和行动上也很难扭转。
投资是求索、求真和求道的过程。如同公司有竞争优势一样,基金经理也有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我们倾向于以价值、长期的视角去研究公司,以开放、积极的心态去跟踪市场,以追求卓越的态度去挖掘投资机会。
四、改善持有人体验
投资是一个难免要经历波折的过程。
对基金经理的能力而言,改善持股体验的核心是提高选股质量,通过构建完整、持续迭代的研究投资框架,客观全面地对投资标的进行价值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对改善基金持有人体验而言,我们也做出了相应的努力:(1)能力圈与管理规模适配,这些年,我们一直勤勉工作、持续学习,将周期成长框架延申到更多品种和行业,为的就是让我们的能力能够跟的上管理规模的提升;(2)提升组合管理、风险管理能力,通过科学的投资方法合理的分散投资风险;(3)坚持长期主义,保证价值观的稳定性,拒绝风格漂移;(4)投资所管理的基金,与基民保持利益一致。
过程也许很难,我们希望做到的是砥砺前行,不辜负持有人对我们的信任。
展望2024年,我们仍然延续去年三季报以来的操作思路:稳扎稳打,防守反击。在业绩确定性和延续性较高的资源、油服、叉车等行业予以一定的配置;对于底部的周期成长类公司,考虑到绝对股价处在低位,我们认为24年这类拐点型公司的投资机会也将增多,将会密切跟踪其经营和行业拐点;汽车产业的成长性投资机会我们仍然看好,虽然行业竞争激烈,但我们仍相信有部分公司能够克服困难,成长为大公司;我们也重视消费电子潜在的创新周期带来的投资机会。
前十大重仓股
张宏钧
研究部基金经理
本基金与基金经理梁浩共同管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2023年第4季度,新能源板块依然呈现较大波动、震荡下行,中证新能指数相较21年高点最低下跌62.5%。但我们也观察到,在23年度最后几个交易日,板块仍然呈现出久违的普涨,我们不去将短期表现长期化,但这样的表现或许可以启示我们,在漫长的守望和等待中,信心可以再坚定一些。市场整体层面,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信心疲弱;行业层面,新能源行业仍然延续分化,多数细分行业都在季节性因素的波动范围之内。总体而言,本季度市场交易的核心变量,仍然是根植于基本面但又远超基本面,这种局面是在该行业被市场较好的认知3年多时间之后存量甚至减量博弈背景下导致的。因此,我们对于中短期的走势仍然较难以预测,但拉长一点视角,景气和业绩还是可以形成托底,我们尽量规避风险较大的环节,在此基础之上寻求超越行业的方向。
在2021年底我们产品成立之时,我们的思路就是“淡化大贝塔,寻找小贝塔和阿尔法”,这一思路来自于这样一个认知,即新能源并不是单一行业,而是一轮技术推动的产业趋势,这种趋势的影响必须要有更广阔的全行业视角。我们目前还是大体遵循这一思路。向后展望,新能源板块指数层面或许难有超预期的行情,但能源转型的浪潮依然还在山脚下,变革中机会仍然存在。对这个板块的投资主要从3个方面着力:1、景气,如光储某些方向,以及潜在可能会反转成为景气的环节在交易因素出清之后的机会。2、创新,如氢能、新型电力系统、机器人等。3、转型,新能源不仅仅是一个板块,更是一个产业趋势,很多行业也会受益于需求的较快增长。
前十大重仓股
梁浩
鹏华基金副总裁
朱睿
研究部基金经理
基金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 :
四季度,我们小幅增持了汽车零部件,降低了军工领域的投资。
从2021年起,我们加大了对汽车领域的研究,从新技术开始逐步到传统领域。虽然国内电动车渗透率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但我们仍看好汽车电动化的发展为国内相关零部件企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内部分零部件企业在这一轮产业机遇面前表现出来的竞争力前所未有的强大,部分公司在所在领域的市场份额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整车领域的格局变动,也使得传统的一体化生产模式无法持续,产业链必然会走向高效的社会化分工。
我们也持续关注需求端相对稳定、有着长期投资机会的医药行业;对于电子行业,我们重视潜在的创新周期可能带来的投资机会;在新材料领域,过去一些我们长期关注的公司逐渐回落至合理价格,这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和配置时机。
对于未来,我们持相对乐观态度,市场在寻底过程中也在不断形成新的平衡,新一轮的优质公司也在逐步浮出水面。
前十大重仓股
以上数据及观点均来自于:2023年四季报,基金过往持仓不代表现在持仓及未来持仓,市场有风险,基金投资须谨慎。
宣传推介材料风险揭示书如下,请滑动了解
尊敬的投资者:
2024-01-19 11: 29
2024-01-17 18: 00
2024-01-09 11: 22
2024-01-16 11: 20
2024-01-12 22: 14
2024-01-16 21: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