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上涨到全线调整!史诗级的“519”行情,还会重现吗?

2024-10-11 10:51



就确定未来而言,没有比历史更好的老师。


一本30美元的历史书里隐藏着价值数亿美元的答案。

——查理·芒格



今年“924”以来, A股港股快速逆转,6个交易日就走出了技术性牛市(2024.9.24-2024.10.8)。


这样的拉升速率,让很多老股民不禁回忆起经典的“5.19”行情。


 “5.19”行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对本轮行情又有哪些参考?



01

“5.19”行情的起起落落


“5.19”行情:主要指1999年5月19日A股市场井喷式上涨,以及由此展开的2年多的牛市行情。


1999年5月19日-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从1057.7点上涨至1756点,31个交易日内大涨66%。这也是截至目前,上证指数历史上罕见的一次快速大涨。


1999年6月30日-1999年12月27日,A股进入半年的缓冲调整阶段,上证指数跌22.7%。


1999年12月28日-2001年6月13日,A股再度走牛,上证指数一年半大涨66.7%。


也就是说,从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3日,两年多时间里上证指数大涨了102.19%。


上证指数表现

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3日

数据来源:Wind



从上面这张走势图可以清楚地看到,“5.19”行情并非一路高歌,中间也有很多起伏。


行情开端:


1999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证监会提交的改革方案;1999年5月18日,证监会传达高层关于股市发展意见。


这些政策成为519行情的直接催化剂。



行情加速:


1999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发文《坚定信心、规范发展》,给予上涨行情积极评价,也成为行情走势的加速器。



行情中继调整:


1999年7月1日,证券法实施,规范市场发展,成为行情中继调整的转折点。同年12月2日,国有股配售启动,作为国企改革重要举措,市场反应积极,行情进入蓄力阶段。



行情再度蓄力上行:


2000年之后,宏观基本面改善,叠加A股盈利数据同步改善,是行情再度上行的重要催化因素。


即使2000年3月10日纳指见顶、海外科网泡沫破灭后,A股仍在重组热情和经济复苏预期驱动下,继续走高。



行情结束:


2001年6月13日,国有股减持规定落地,之后进入较长时间的调整阶段。



02

“5.19”行情的背景


1、“5.19”行情之前,A股是这样的: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蔓延至香港,恒生指数从1998年3月跌至8月,接近腰斩。同年6月开始,遭遇特大洪涝灾害。


在这样的背景下,1998年8月17日A股迎来黑色星期一,上证指数大跌8.36%。


之后伴随着洪水危机度过,香港金融危机化解,A股反弹至当年11月。随后,在孱弱的基本面下,A股继续开启调整之路,上证指数最低跌至1998年8月中旬的1043点。


上证指数表现

1998.6.1-1999.5.19

数据来源:Wind



2、“5.19”行情前后,宏观环境是这样的:


(1)国内环境:内外需尚未恢复,但改革预期升温。


1999年前后,中国正处于亚洲金融危机后的经济恢复期;宏观层面出现一定的流动性困扰;国企改革诉求则是当时另一大宏观背景。


此时,政府一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经济刺激和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活跃资本市场来推动改革步伐和经济转型。这就为“519行情”的到来奠定了市场基础。这一点和本轮行情很像。



(2)海外环境: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减弱,有复苏预期。


1999年下半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共振弱复苏,但同时美联储也重新进入加息周期。



(3)产业背景:全球范围内的科网浪潮。


这段时间,全球范围内掀起信息科技、互联网等领域的科技热潮。


1999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以“科技兴国”为核心的国家战略引发了市场对科技股的关注,投资者对未来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的乐观预期也在升温。



03

“5.19”行情中,谁表现更好?


根据广发证券统计,A股“5.19”行情(1999.05.19-2001.06.13)整体呈现普涨特征,除了个别行业之外,多数行业的涨幅在110%上下,而且呈现以下特点:


初期快牛阶段(1999.05.19-1999.06.29):金融服务板块(情绪品种)、信息科技(政策加持)弹性大。金融服务板块行情结束,一般也对应着第一波行情结束。

 

缓冲调整阶段(1999.06.30-1999.12.27):调整较大的是前期涨幅较大的行业;表现抗跌的,主要是前期涨得少或有业绩支撑的。

 

再次上涨阶段(1999.12.28-2001.06.13):领涨的是有事件催化(如并购重组等)或业绩较好的。


从风格表现看,整体呈现小市值风格,但前期快涨阶段,大市值更为占优。



04

“5.19”行情能否再现?


我们无法预测“5.19”行情能否再现,或者何时再现。


若与1999年“5.19”行情相比,本轮行情同样是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包括超预期的增量政策、货币宽松、鼓励并购重组、加大科技创新等等,引燃了市场投资热情。


不同的是,本轮行情开启之前,市场调整时间更长、跌幅更大、起点估值更低、短期上涨速度更快。


行情往往很难一蹴而就。


往前看,市场短期预期及情绪变化可能带来波折。但历史经验表明,短期波折并不影响中长期趋势,股市中长期表现会落实到基本面上。


从中长期维度出发,对A股或可更乐观一些:


政策方面,一系列超预期政策出台,给A股市场注入信心,市场风险偏好明显上升。而且随着政策落地落实,也会助力实体经济,提振A股基本面。


流动性方面,货币宽松和全球降息背景下,多维度增量资金可能流入A股。


基本面方面,工业企业盈利增速仍在上行周期中,全A盈利增速也有可能继续回升;并购重组、分红等政策有望长期改善A股上市公司盈利。


参考资料

广发证券《“5.19”行情重燃?——复盘及经验借鉴》2024.10.09


戳我



文中券商观点均节选自券商研究报告,仅作举例说明,不代表本文观点,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与承诺。谨慎投资。指数过去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控股股东与公司已实行业务隔离制度。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风险揭示书

尊敬的投资者:

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一种长期投资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资,降低投资单一证券所带来的个别风险。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当您购买基金产品时,既可能按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

您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产品法律文件和本风险揭示书,充分认识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本基金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五、材料中所列示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由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金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约定申请募集,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http://eid.csrc.gov.cn/fund】和基金管理人网站【www.rtfund.com】进行了公开披露。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




相关推荐
打开APP看全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