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刚进入市场的投资者在买入基金后,总是特别关心市场走势,不仅每天盯盘,还按捺不住地每天都要打开账户看看收益情况。
理性地说,每天查看基金账户,甚至一天查看几次,并不会增加任何收益。反而是频繁查看基金盈亏情况,会严重影响到投资心态,尤其是在股市波动较大的时期,很容易导致投资者做出非理性的决策行动。
不过,投资者群体中普遍存在这种行为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心理原因:投资者对于亏损比收益更敏感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长期从事行为金融学研究,从心理深层剖析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卡尼曼认为人们的大脑有两套系统,一个是“快思考”,凭借本能、不假思索地处理信息,另一个系统是“慢思考”,思考方式更为理性。
丹尼尔·卡尼曼根据长期研究认为:人类的大脑要节约能量,在判断事物时其实有点懒惰,更倾向于依赖经验,去接受经验带来的“启发”。每个人的大脑已经根据性格、习惯、观念、记忆,形成了一套自动导航模式,在处理一件事情时,会“想当然”地根据过去的经验进行判断。
对于投资行为,卡尼曼和合作伙伴特沃斯基展开了进一步的经济学行为研究后提出,人们在面对同等的收益和损失时,人们感受到亏损带来的痛苦程度比同等收益带来的的快乐更大,也就是说投资者心理对亏损更加敏感、更加难以承受。
学者Stephen Scott曾做过一个有意思的分析,他把标普500长期的走势和投资者的喜悦或痛苦叠加,做了一个投资者心理账户的损益走势图。
(数据来源:《A Watched Portfolio Never Performs》)
在Stephen Scott的统计区间内,标普500指数上涨超过700%。如果某位投资者从来不查询账户,只在23年后看了一眼结果,收益率差不多能达到700%。如果每月查看一次,收益率会降低一些;如果每周查看一次,收益率会进一步降低;如果每天都查看,那投资结果就会非常惨了。
可见,投资者查看账户的频率越高,最终收益率就越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收益差距呢?因为,频繁查看账户及净值走势,会导致投资者情绪波动,在赎回和加仓之间反复犹豫:看到账户金额减少时,投资者可能会过度焦虑和恐惧,总想着赎回基金;看到账户金额不断增加时,可能会越来越贪婪,总想着加仓。恐惧和贪婪的情绪往往会导致投资者决策失误,频繁地进行申购和赎回,最终加大亏损的概率。
权益基金是长期投资品种
我们常说合适的资金要配置到合适的品种,长期资金适合更多地配置权益类产品,因为股票市场虽然长期收益可观但期间波动较大,长期资金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资金,能够通过长期持有熨平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
投资权益类基金要秉持长期持有的理念,意味着至少要着眼三年以上,不用时刻关注基金账户的收益情况,这样就不会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基金净值涨跌,而做出冲动的追涨杀跌。如果投资者根据自己的资产情况、收入情况等做好投资计划,确定了要投资的基金和持有时间,根本不需要每天查看基金的表现和盈亏情况,摒除市场噪音之后,才能保持平和的投资心态,冷静地面对市场的涨涨跌跌,静待时间的玫瑰绽放。
除此之外,选择优秀基金管理人旗下的封闭运作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由于封闭式基金存在封闭期,期间不可赎回,可以客观上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熬过市场和投资情绪剧烈波动的时期,追求长期投资收益。
风险提示: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投资基金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文件。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
2021-07-26 20: 51
2021-07-26 20: 44
2021-07-26 20: 29
2021-07-26 10: 01
2021-07-26 11: 11
2021-07-23 2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