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洪涛20年投资真经:逆向投资是赚大钱基础 需要等待的只是时间
2018-10-08 00:00       杨波

鹏华基金总裁助理、权益投资总监冀洪涛有20年投资经验,是名副其实的“老兵”。1998年,冀洪涛毕业于东北财大期货与证券分析专业,进入华夏证券大连业务部工作,担任研发部的投资经理。2002年,他从大连来到深圳,加盟巨田证券资管部,担任投资经理。2004年,巨田证券发起成立巨田基金公司,他调到巨田基金,任巨田行业基金经理助理。2005年8月,冀洪涛开始管理巨田资源基金(现大摩资源基金),至2008年辞职,Wind数据显示,期间该基金获得了317%的优异成绩。

从巨田基金辞职后,冀洪涛加盟鹏华基金,任鹏华基金研究部总经理,兼管基金普惠。2011年底,冀洪涛转任社保基金经理,在近7年的时间内,为社保基金创造了良好的收益,得到了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认可,先后获得社保基金颁发的三年、五年贡献奖。

在上世纪末就开始从事投资的冀洪涛,经历过股市三轮大周期的牛熊转换,也获得了良好的投资业绩。在公募基金行业,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为3~6年,像他这样20年的资深老将极为罕见。2016年,冀洪涛兼任证监会第六届并购重组委委员。今年,他荣获“中国基金业20年最佳基金经理”称号。

日前,在鹏华基金办公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冀洪涛。他谦虚地表示,不管在资本市场耕耘了多少年,都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要以长者自居,要永远以学生的心态,应对新的变化,迎接新的行情。说起投资,他语言朴素无华,却是20年投资经验积累的真知酌见,值得学习。

6年券商生涯 初识市场风险

中国基金报记者:请讲讲你早期的职业生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到巨田基金?

冀洪涛:毕业后,我进入华夏证券大连业务部工作,担任研发部的投资经理,开始做股票投资,后来还做过债券投资。2002年,换工作来到深圳,加盟巨田证券资管部,也就是早期的特区证券。从大连到深圳是非常重要的转折,也是我真正走入投资圈的关键一步。

在早期,券商行业处于粗放发展阶段,在2001~2005年的熊市中,很多券商因自营与委托理财亏空太大,关停并转。这让我认识到,在证券行业,管控风险是多么重要。

管理巨田资源基金 三年半赚317%

中国基金报记者:2005年,你开始管理巨田资源基金。

冀洪涛:2005年8月8日,巨田资源基金(现大摩资源基金)成立,我担任基金经理。这是国内第一只资源行业基金,是我们投研人员设计的,为基金经理量身打造的,我们首次把资源股的概念引入了资本市场,同时扩充了资源的定义和内涵,不局限于自然资源,还包括品牌资源、政策牌照资源等。我是产品的设计者之一,又是基金经理,特别喜欢这只基金,管起来也算是得心应手。

基金发行时,上证指数在千点历史大底附近,公司鼓励我们全员参与,公司自营也买了一些。巨田资源成立时2个多亿规模,当时正值熊市末期,很多客户选择赎回,最低时基金规模只有7000万。2006年,牛市来临,巨田资源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4月我离开时大约30个亿。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2005年9月到2008年4月你离任,巨田资源基金累计收益317%,在同类基金中名列前茅。基金规模增长是否来自业绩?

冀洪涛:我始终认为,基金规模是业绩的副产品,只要业绩足够好,拉长周期,不怕没有客户相信你。我们有时会抱怨客户涨也赎、跌也赎,其实长远看客户还是理性的,只要能够真正为客户赚到钱,客户最终还是会回来的。

2008年,有一个巨田资源基金的持有人给我写了一封信来道谢,他说:“我买了你的基金,过去走得非常好,也赚了很多钱,现在即使遇到调整也不会赎回。”当时,我真是感动得要命,一个陌生持有人的来信,给我带来终身难忘的光荣感和满足感。

2008年初,因为公司股权变化等原因,我计划辞职。我对巨田资源基金的感情很深,我们做了很多安排,不能说基金经理走了,把持有人扔在这里。我们计划由我当时的助理何斌接管基金,我提前开始降低仓位,何斌擅长做绝对回报,我俩的组合过渡得非常好,基金净值也相对比较平稳。

巨田资源基金在我管的时候规模太小,只得过小基金奖,何斌接管之后,先后获得过3年回报奖、5年回报奖,我为曾经管理过它而自豪。

2008年加盟鹏华基金 股市低迷团队逆市扩容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到鹏华基金后,前三年任研究总监,同时管理基金普惠,这一阶段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

冀洪涛:我到鹏华以后,成为公司第一任研究部总经理,在培养人才方面有很多收获,也为公司作了一点贡献。当时股市暴跌,在邓召明总裁及分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开始逆市招人,现在公司的中坚力量包括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都是当时招来的。公司销售体系、投资体系、包括后台体系、市场体系的部门负责人,都是2008年通过校招来公司实习,2009年毕业入职的那批学生,我们开玩笑叫“09届”,他们也是鹏华未来的希望。

2008年至2011年,我们重建了鹏华的研究体系,重新梳理了内部管理制度,推进公司投资体系的电子化、系统化,包括股票库、研究员的考评体系等。

我当时也兼管基金普惠,普惠是封闭式基金,规模是固定的,不需要跟客户沟通。我性格比较外向,喜欢跟脾气相投的客户聊一聊。其实,不管什么样的客户,沟通都挺重要的,客户认可你的理念,然后再决定持有,会是比较好的良性关系。

管理社保基金组合 集中持仓 左侧交易

中国基金报记者:2011年你开始管理社保组合,从管公募基金到管社保基金,有没有不适应的地方?

冀洪涛:2011年是我人生中最大一次转折,我开始管理社保基金,第一次跟中国最优秀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有亲密接触。社保基金是最大也是最优秀的客户之一,他们很有理念,特别感谢他们的信任。

刚开始,也有一段不太适应的时期,但是,社保看得很长远,鼓励基金经理坚持自己理念,短期遇到困难可以扛,也支持你扛,不但不惩罚,反而还给你奖励。投资是反人性的,有了社保的支持,我会更加坚持自己的理念,敢于逆市操作。管社保基金这六七年,我真是挺开心的。

中国基金报记者:刚接社保基金时,有没有感觉不适应?

冀洪涛:我原来管理的巨田资源和普惠基金的规模不大,持仓也相对集中,我的精力有限,很难覆盖太多公司。我刚接管社保组合的时候,组合的股票比较多,也相对分散。后来我发现不对,因为一个基金经理深度覆盖的个股数量短期内是不会大幅增加的,我没有能力覆盖那么多企业,分散并不能解决风险和盈利的问题。半年之后,我就改过来了,按照我管小基金成功的经验来做大基金,集中持仓也会面临风险,但基金经理有能力覆盖也很重要。经过六七个月的磨合,情况开始好转, 2012~2014年社保组合业绩整体令人满意,客户也给了A级的评价。

对看好的品种执着坚守 逆向投资是赚大钱的基础

中国基金报记者:从公开资料看,很多个股你持有的时间都较长。

冀洪涛:我对自己看好的品种和行业是蛮执着的,也很有韧性,对家电、医药,我都很执着。我持有超过5年的股票很多,像龙头家电股和品牌中药股等,持有的时间也很长。

一家乳业公司我也买了七八年了,我们家里已经有六年只喝他们的牛奶,一次我太太买了另一个品牌的酸奶,还被我说了一通。这些年,看到这家公司的不断成长,我自己其实挺开心。

最近一些新崛起的公司,我持有已经超过三年,慢慢养,可能很快就会过五年了。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这些公司陪我度过了股市的春夏秋冬。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对自己心爱的股票,也会波段操作?

冀洪涛:对于个股,刚开始我不怎么做波段,换手率非常低,后来渐渐有所增加。因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太明显,在自己熟悉的股票上适当做一些波段,可能是获取超额收益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对一家公司一个行业,跟得越久,对它的理解越深刻,越敢于逆市下注,高点卖、低点买回来。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做出独立判断,才是真正的逆市投资。

大组合很难避免“踩雷” 会理性判断而不是简单卖出

中国基金报记者:做一个大组合的基金经理,很难避免“踩雷”,你怎么应对?

冀洪涛:我们要做负责任的机构投资者,当公司出现突发性问题的时候,不应该简单卖出。在危机发生时,我们会坚持时刻关注,搜索情报,做独立的判断。我们会理性思考、重新评估,买入公司的逻辑是否已改变?负面影响是长期的还是阶段性的?如果确认负面影响只是阶段性的,公司经营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我们不但不会卖,可能还会在底部加仓。

中国基金报记者:跟优秀公司共成长,听上去很美,其实真的很难。

冀洪涛:的确很难。什么是真正的左侧?什么是真正跟企业共同成长?光看财务报表行吗?像有一家电器公司,我们在它身上就赚了大钱,但过程其实很曲折。在其最困难的转折期,我们跟它站在了一起。2012年它的对标公司涨了30%,它跌了40%,我们在对公司深入调研后,决定跟公司一起面对转型期的困难,所以,后面我们也享受到了公司的成长。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就卖出,就逃跑,怎么可能谈得上跟公司共同成长?

在大消费方向一直在布局 高壁垒适合逆向投资

中国基金报记者:你为什么特别喜欢大消费?

冀洪涛:一些龙头的品牌消费公司建立起来的壁垒很高,一方面,形成一个品牌的美誉度,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另一方面,它们在销售渠道的布局和能力,也形成了很高的壁垒。

这决定了我们在投资它们时风险相对会小一些,大消费公司的品牌是很值钱的,如果出现问题,只要不是产品质量的问题,反而是比较好的逆向投资机会。

中国基金报记者:未来是否会继续关注消费品领域?

冀洪涛:中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以65岁人口的占比为基准,2000年我们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27年进入老龄社会。中国最有钱的一批人老了,他们的消费能力非常强。茅台现在是9000亿市值,未来,会不会有一家医药公司、养老服务公司做到1万亿市值?非常有可能。

谁能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谁在做消费升级和消费多元化的产品?满足大众的多层次需求的,这些都值得关注。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容量,人口结构带来了消费分化,需求也会更加多元化。

团队氛围自由 希望培养有个性的基金经理

中国基金报记者:市场不好,带团队的压力也比较大吧?

冀洪涛:我跟团队开会时说,近期市场不太好,但基金经理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别天天跟着市场转,点位跟你有什么关系?你判断对了有什么用?

我们要考虑的是,能不能在低迷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一些超额回报,你要想逆市增仓做反弹,没问题,说明你跟别人判断不一样。我希望我们团队在价值观和理念上成熟一些,他们虽然比较年轻,但也有十来年经验了,希望他们能成为有个性的投资经理,而不是随波逐流。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团队培养方面有哪些心得?

冀洪涛:一个优秀的投研团队就是要把思想解放、流程碰撞和结果考核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让团队思想充分解放、有自由的感觉。在投资看法的交流上大家是很平等的,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用隐藏。投资行业不能以岗位定权威,不能以投资、研究总监的身份压制别人的想法。以自己的先入之见“碾压”其他基金经理的理念,这是非常大的误区。

股市有周期 我们等待的只是时间

中国基金报记者:对中美贸易摩擦,你怎么看?

冀洪涛:我认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短期影响比长期影响大,为什么?现在大家只是说不适应,但并不是说无解,要相信中国企业家和人民的聪明才智,总会有应对方案。

在17年前我们加入WTO的时候,我们也很悲观,因为觉得在未来的国际化分工下,中国企业没有任何竞争优势,打不过索尼、松下,肯定是个死,所以,当时大家都很悲观,负面情绪很大,大家可以去翻翻17前的报纸。但是,17年过去了,中国靠制度优势和人民的勤奋,成为国际化中最受益的国家,很多企业在国际化分工中成长为世界知名企业。

我觉得中美贸易摩擦也是如此。短期大家不适应,思考得不够深入,应对策略可能也不一定特别好,一旦我们适应了新环境,适应了你来我往的较量,会发现并没有那么可怕。长期看,可能反而是利好,因为警醒了企业和国人,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旦我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着手去改变,通过自我修炼,我们的内功增强了,一切可能都会好起来了。

所以,我是很乐观的,我们的国家强大得让人家不得不重视你,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就。很可能在5年、10年后,我们会发现,中美贸易摩擦让中国有更多机会强大起来。对基金经理来讲,这也不是坏事,总有企业会度过周期,在艰难的竞争之后崛起的龙头,这就是我们要寻找和投资的标的。

影响股市短期的压力因素,更多来自国内金融体系去杠杆的压力。不过,这跟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是一样的。去杠杆的最终结果是,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权益市场会是去杠杆比较彻底的一个市场,将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市场。现在不光是差的公司跌,好公司也在跌,已经反映了对未来最坏的预期,好公司也越来越到了可以投资可以介入的价值区域了。我们等待的只是时间,越往后,我对市场越充满信心,也越乐观。

中国基金报记者:现在有一些观点比较悲观。

冀洪涛:我不太悲观。资本市场有自身的周期和规律,就像自然规律一样在起作用,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夏天你不会因为要下雨就不出门,只是要带把伞,也不会因为冬天冷就不干活了,你只要穿上棉衣,也是可以出去的。重要的是,你要识别大势,目前处在周期的什么阶段,比如现在可能是调整阶段,是冬天,冬天比较残酷,但没关系,冬天到了,春天也不远了。

要相信市场的内在规律是很强大的,我们总能等到春天和夏天的来临,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股市这样的轮回,像我们这些有20年经验的“选手”都经历过三回了,一点也不陌生。

应该以平常心看待中国经济的循环、中国股市的循环,如果你看不到市场会循环到你期待的那一天,你对未来就会有无限的悲观。我们要看到,这只是一个季节问题,可能时间长一些,但总会有春天,这一点特别重要。

为什么大家容易悲观?因为现在的市场主力是2008年、2009年参加工作的那一批人,他们还年轻,没有经历过盛极而衰、否极泰来的循环,跟我们在1998年金融危机时、在2008年次贷危机时悲观是一个道理,他们也必须有周期的经历。我们不会太悲观,因为我们经历过了,我们不光能看到现在,更会去思考未来。

相关推荐

冀洪涛20年投资真经:逆向投资是赚大钱基础 需要等待的只是时间

2018-10-08

瑞银资管施斌:A股市场情绪过度悲观 优质个股已具备估值吸引力

2018-10-08

中加聚鑫纯债一年基金经理杨旸:四季度债市或存阶段性行情

2018-09-17

国金基金杨雨龙:用数据精选成长股

2018-09-17

中银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李建:在股债之间做灵活配置

2018-09-17

相关推荐

中加聚鑫纯债一年基金经理杨旸:四季度债市或存阶段性行情

2018-09-17

中银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李建:在股债之间做灵活配置

2018-09-17

恒天财富总裁崔同跃:资产配置不复杂 贵在坚持

2018-09-17

华泰柏瑞基金指数投资总监柳军:看好大盘蓝筹指数未来上涨空间

2018-09-17

泓德远见回报基金经理邬传雁:在投资的各个环节 放眼长远

201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