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基金廖瀚博:成长股匠人 与优秀的公司共成长

方丽 李雪莹 2021-06-21 09:43

长城基金新锐基金经理廖瀚博是一名85后,自2012年毕业入行至今已拥有9年证券从业经验。在热点层出不穷、板块周期轮回的市场波动中,他以超出年龄的沉稳和冷静,坚守自己的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收获着出色的业绩,已成为权益中生代中的佼佼者。

廖瀚博表示,“我的投资思路特别简单,就是与优秀的公司共同成长’。通过我的选股框架和思路,寻找优秀公司,等待时机买入,并长期持有,希望赚到公司长期业绩增长的钱,这也是我投资收益的核心来源。”

6月21日起,由廖瀚博管理的长城竞争优势六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正式发行,也将践行他一直坚守的投资理念。

偏好成长 逆向操作

2018年3月,廖瀚博开始管理自己的第一只基金——长城环保主题,截至2021年6月17日,他任职总回报157.81%,年化回报达到33.42%;其2019年7月开始管理的另一只基金长城久鼎,不到两年时间任职回报133.55%,年化回报达到56.22%。

不俗业绩的背后是简单纯粹的投资理念。廖瀚博表示,“我的投资框架非常简单,就是自下而上精选个股,逆向投资。买入并持有优质的成长股,分享企业成长的果实,赚公司核心业绩增长的钱。”

廖瀚博选股不会聚焦于热门行业,也不追逐热点。用他的话说,就是不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去。研究他的投资组合会发现,前十大重仓股除了两只高端白酒以外,没有当下热门的主题或者概念股。在他看来,没有永远躺赢的板块和行业,他所有的交易决策都是以公司的基本面为导向,大部分买入和卖出,都是通过基本面的变化引导投资决策。

在自下而上做选股的过程中,廖瀚博更偏好成长股,他认为公司的成长性不以公司市值大小而论,关键是看未来的成长空间有多大。他说,有时候发现一只长期看好的个股时,已经错过了底部时机。如果这只个股的未来空间还很大,他也会参与。

廖瀚博持仓中的一家白酒公司买入时股价较贵,但业绩增速非常快。他说,估值的高低要从动态的角度去看,市场上讲估值很多时候是以静态的眼光在看,如果一家公司今年的估值看起来高,但它的成长性特别好,确定性又高,那么今年的估值就不算过高。在这样的时点买入并持有,在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估值消化后,依然能挣到钱。“把看估值换成看预期回报率比较合适,就是拿着它未来能挣多少钱,我比较偏好参考PEG指标。”

廖瀚博曾做过这样的自我评价,“我是一个慢热型选手,一般追赶不上市场的热点,也不喜欢到人多的地方去。我适合在市场关注度低的领域中挖掘有变化,有成长性且被低估忽略的品种。我倾向于深入研究公司,结合市场背景,耐心等待成长的兑现和估值的回归。”他说,逆向投资的价值在于给入场创造机会。当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或公司所处的行业出现问题,或者出现非长期因素扰动带来的市场调整时,是比较好的配置时机。

定量+定性 六大维度选股

廖瀚博的选股思路在不断精进。在一年前,他认为值得长期持有的股票,应该具备三个要素:第一是广阔的成长空间,需求快速增长的行业或者是竞争格局由分散走向集中的行业,是最好的土壤;第二是强大的竞争优势,公司与行业前列的竞争对手相比,具备无法模仿或复制的优势,比如品牌、垄断、网络、低成本等,在此基础上,公司可以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高的超额利润;第三是持续的业绩兑现,业绩是验证预期的关键,只有持续兑现业绩,才能支撑公司市值不断增长。

在这样的框架下,廖瀚博找出了一些牛股,同时也碰到了陷阱,他分析:“这些要素偏短期、偏静态、偏定量。如果只看定量的东西,的确可以找到短期业绩表现很好的公司,但是这有可能是阶段性的增长,如果公司隐含着商业模式上的缺陷,比如增速很快、但回款不行,就很要命,这意味着这只股票的成长性未必是可持续的。”

因此,廖瀚博在投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自己选股框架,在定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定性的思考,增加了三大维度:首先,值得买入的公司在商业模式上是可靠的,这体现在企业主营业务性质、上下游客户属性、产品特点、产业链话语权等方面;其次是发展战略清晰,公司在行业格局、公司发展做大业务的举措、面对竞争的战略方面有清晰的布局;再次,公司管理层拥有远见卓识,会深入思考如何把产品做极致、如何发挥企业独特优势,如何建设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的企业文化等。

由此,廖瀚博的选股框架发展为六个维度,既看短期变化,也研究长期天花板。“现在我的研究框架是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短期和长期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体系,这让我们一方面能把好公司挖掘出来,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我们回避一些风险。”廖瀚博表示。

只赚能力范围内的钱

目前廖瀚博核心备选股在70至80只,他的选股原则是“优中选优”,在一个行业里,只买最优秀的;在投资组合上,对于预期回报率比较好、盈利确定性比较高的,会重仓持有,如果有了更好的选择,会减仓或逐步卖出。

廖瀚博表示,“我只赚我能力圈范围内的钱,对不擅长的领域,我会保持谨慎。”因为早期的汽车行业研究员出身,过去他的能力圈主要在制造业,经过三年时间沉淀,他的能力圈逐渐扩展到消费、医药、部分科技及互联网。虽然能力圈扩展了,但是他在不同领域研究深度还是有差异,他只在能理解投资逻辑的领域,把握市场投资的节奏。

对选中的股票,廖瀚博不在意短期涨跌,追求的是长期收益。他说,很多个股偏在左侧买入之后,不涨甚至短期下跌,但只要从中长期视角来看,公司具备潜在投资回报率,他就会长期持有。他更看重的是公司基本面和是否具备较大投资价值,“如果是具备成长性的优秀公司,仅仅因为市场关注度低而下跌,我认为应该越跌越买。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持续保持跟公司比较紧密的沟通。”

坚持调研和长期跟踪是廖瀚博一直在做的事。他说,从研究一个公司到买入它的股票,只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后面90%的工作是持续跟踪的过程。很多公司在做单一业务时,市场表现很好,但在业务转型过程中,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所以需要持续跟踪,不断修正。在投资实践中,他总结到“研究是一门科学,而交易一门是艺术”,一个公司好或不好,大家的判断可能差异不大,但是最后有人挣了很多钱,有的人亏钱了,就在于交易的差别。

绝对收益思路做投资

对于后市行情,廖瀚博认为,经历前两年的上涨,今年权益市场预期回报率没有前两年可观,今年整体是流动性边际趋紧的环境,市场估值扩张的空间比较小,机会更多集中在表现特别优秀或者之前预期比较低的品种上,在这样的环境下,不管是单纯讲消费还是单纯讲周期或成长,意义并不是特别大,因为每个板块的持续性都不会特别强。

“过去两年,以相对收益思路投资市场最热门的板块,一直走估值扩张路线,可能获益匪浅,但这样的模式在今年可能行不通。”廖瀚博认为,今年以绝对收益的思路做投资,可能会有更好的回报。今年全年不存在单一某个板块特别占优的情况,可能是轮动比较频繁的一年,他更多会聚焦在市场预期比较低、基本面边际好转的领域。

廖瀚博认为,在流动性受限、个股整体估值偏高的市场环境下,基本面超预期是驱动股价上涨的最有效因子。选择具备超预期潜力的优质个股,是当前产品运作布局的核心思路,一方面是顺势布局强势板块中的高增长品种,如白酒、新能源汽车,另一方面是逆势布局低预期板块中的优质公司,如通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