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行业高速发展,基金公司之间竞争日趋激烈,马太效应突出,整个基金行业都在拼命奔跑,不进则退。后期成立的基金公司大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在这样残酷的竞争局面下,近年来永赢基金发展势头迅猛、后劲十足,如一匹黑马在行业内脱颖而出。
2013年11月成立以来,永赢基金从默默耕耘到跻身行业中上游,实现固收和权益一体两翼,协同发展。7年间,永赢基金产品业绩与规模已实现双增长,打造出多只精品明星基金。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永赢基金公募管理总规模达1898.98亿元,非货币公募管理规模达1350.94亿元。累计服务持有人97.13万,持有人实际盈利达293.15亿元。
近日,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永赢基金董事长马宇晖,谈及公司治理、人才培养、行业发展等,他言语间无不透露出一位管理者的睿智、胆识与谋略。马宇晖2016年11月30日起担任永赢基金董事长,曾任职宁波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经理、副行长。
“天时、地利、人和”促发展
近年来,永赢基金之所以发展迅速,马宇晖认为,主要依托三方面因素。第一,“天时”。2017年、2018年时,公司主打固定收益产品,当时固收市场收益不错;2018年5月永赢布局第一个权益产品,2019年、2020年权益市场表现出色,这是市场给予的机会。第二,核心是人。公司从初期40多人发展到目前280余人,团队成员之间的价值观一致,所以“人和”。第三,机制。公司拥有两大股东——宁波银行占72%股份、新加坡华侨银行占28%股份,都是银行系股东。股东对公司注重长期战略投入,没有短期的绩效考核压力。背靠着眼长期的股东是一种“地利”。
如何将强大银行系股东背景和基金公司的企业文化有效融合,是马宇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马宇晖谈到,现在市场上,银行系基金公司给人的感觉,是在发展上以稳为主,在爆发力上更取决于银行风格。“银行是做信贷出身,风控是第一位。银行系以稳为主,这是没有错的。” 他认为,对于银行来说,若不良率高,风险就高,银行天然是要风险控制的。但是对于资产管理这个行业,如果说一家资管机构的股东有长期性、有稳定性,同时又可以把信贷文化跟资本文化正确的予以区分,这样就会比较有优势。
但作为银行系基金公司,薪酬是否与市场接轨、如何接轨是需要慎重选择的问题。马宇晖很坦诚地说:“不能说谈薪酬的时候,说我是基金公司,要发展的时候说我是银行系,这天然会有个悖论。永赢一开始就把定位想得很清楚,到底要选择哪种文化、走什么路,如果说要走的是资管文化这条路,就必须要把它和母行区分开来。”
马宇晖进一步指出,股东的导向和文化,对于基金公司的长期发展特别重要。不单是银行系基金,其他类型基金公司也一样,如果股东着眼长期,同时能够给予运营团队一定的独立自主性去追寻企业自身的资管文化,这样的机构往往做得好。但如果只专注短期业绩,或者像管银行一样来管基金公司,因为这完全是两个行业,这样做可能效果并不好。
“所以,我觉得股东给我们最大的支持,就是基本上他们对于管理层是比较放心的,让基金公司管理层自己去管理,这是最大的支持。”马宇晖告诉记者,母行宁波银行,现在也在打造自己的财富管理体系,因此大股东宁波银行的选择里,并不是只卖永赢基金的产品,而是哪个产品更有竞争力就上架哪个。在销售的偏向性方面,母行对永赢基金和同业公司并没有太大差别。
近年来,银行理财子公司发展迅猛,作为银行系的公募基金,马宇晖认为,银行理财子和公募基金各自有优劣。银行理财子的优势在于:第一,在对固收的理解上,银行理财子要比公募行业更深刻。第二,目前22家理财子全部都是银行100%控股,它跟母行的股东依赖度或结合度会比基金公司更高。第三,公募基金如果通过代销机构销售,很难把客户画像描绘清楚,但是理财子公司一直以来保留了大量客户画像分析,这是公募机构所欠缺的。
但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劣势也很明显:第一,它必须做到与股东保持一致性的同时,又能把两种企业文化分割开。第二,目前来看,理财子公司对于权益业务的理解、团队搭建、框架整合尚需时日,业绩积累也需要一定的周期。所以马宇晖认为,可能在发展初期,公募基金和理财子公司是合作的关系,但时间周期拉长之后,两者之间会进入全面竞争。
培育不同风格的投资人才
据马宇晖介绍,永赢基金现在总人数中,包括权益和固收两大团队在内的投研人员合计近百人,权益和固收两个投研团队人员配比基本各半。他表示,基本上主流的公募基金都是1/3以上是投研,1/3中后台,1/3渠道和机构,永赢也保持了和主流公募基金类似配置。
马宇晖表示,公司的人才策略更青睐靠内部培养各种不同风格的人才。 “如果员工从应届毕业就到一家公司,他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对组织的认同感是很高的。同时,对于投研人员来说,他从研究员开始一步一步做过来,我们也有更大概率把握他到底是什么样的风格,适合什么样的市场。”他表示,未来,永赢在人员配置上不会大规模扩张,而是希望团队慢慢内生性成长,比如从研究员开始一步一步成为投资人员,这是永赢基金未来人才培养的重点战略。
在谈到对于人才的要求时,马宇晖表示,“在引进基金经理之前,先进行全方位考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 让人才之间的能力结构可以互补。”他提及旗下几位基金经理中各有定位,如李永兴,擅长自上而下选股,于航则擅长成长股选择,再常远适合做均衡投资。马宇晖希望将来公司每一个投资风格, 都有一至两名主将。这样,一方面能够提供给客户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另一方面,也利于研究员培养,形成多种风格。而风格齐全之后,研究员慢慢转化为基金经理,实现老带新。
马宇晖援引永赢基金副总经理、权益投资总监李永兴的话说,“我们的目标不是做成一个靠明星基金经理堆砌的投研团队,我们希望做成一个为投资者服务的投研团队和资产管理机构。对我们来说,是要从投资者导向出发,根据投资者不同偏好来设计产品,同时找到能够管理这类产品的优秀基金经理,这才是对投资者负责。对于投研人员的选择,我们要求他与投研文化相匹配。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尝试多种多样的基金经理和投资风格。”
除了投资业绩之外,马宇晖首先关注的是员工的价值观和进入基金行业的初心。“资管行业受人之托、代客理财,作为基金经理, 管理钱的动机很重要。如果只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我会打个问号。只有为客户保值增值、创造收益,才是公司认可的价值观。”他直言,资管行业主要是和钱打交道,一个人的正直、诚信和善良的品质尤为重要。希望每一个人都应心存梦想,以时间铸就精品,最终逐渐合力将永赢基金打造成精品基金公司新标杆。
快速追赶头部基金公司
当记者问及马宇晖品牌定位时,他直接表示,永赢基金导向一直是客户第一,为客户的最佳利益而努力,永赢基金将专注于最高水平的执业水准,以匠心铸精品,努力成为具有良好口碑和核心竞争力的资产管理公司。
马宇晖表示,目前中国前十大公募基金公司合计规模占整体行业比例并不高,对比美国基金行业的前十大占比,显示出中国公募行业集中度远远不够。在美国,贝莱德就占据整个美国市场相当大的比例。虽然中国公募市场还远远未发展到像美国这样的格局,但是未来行业集中度提升一定会加速。
“我对永赢的期望和规划是要在10至15年后快速发展成头部基金公司,否则等到行业格局逐步成熟,再想跻身头部就很难了。”马宇晖说,所谓的头部有几个定义:第一,产品线基本齐全;第二,投研人员基本都是自发培养;第三,公司内部对于“客户第一”价值观能够充分认可;第四,永赢基金在行业里有一定影响力。
在谈到未来三年的长远发展计划时,马宇晖告诉记者,希望三年之后,永赢能维持固收业务的现有优势,在权益产品方面努力赶上头部同行。
具体而言, 在主动权益产品方面,永赢未来三年计划在成长、价值、均衡、自上而下等风格上出现一至两款精品。其次,在固定收益方面重点发展三块业务,第一,纯固收产品,这主要针对银行客户需求,比如纯利率债产品,该类产品因为没有信用风险,更多考虑的是波段操作、久期控制和曲线形态的控制能力,这一业务上永赢比较有优势;第二,信用债业务,去年永煤事件之后,信用债分化很明显,而永赢基金在信用风险防范上非常具有优势,稳健是基本原则,不能单纯为了票息、下沉资质或拉长久期;第三,可转债业务,可转债属于可攻可守的品种,与单纯的权益相比,各方面的性价比较高,永赢基金也有计划增设转债类产品。
补足产品线 在权益类产品上求突破
马宇晖说,作为长期规划中很重要的一个发力点,永赢基金希望在权益投资上能取得突破。
马宇晖目前依旧很看好市场,这是权益产品发力的基础。第一, 2015年开始,中国从人口结构和人口周期来看,已经到了人口周期的拐点,一旦到周期拐点后,对金融资产配置会增大。第二,德国、日本人均GDP折算过1万美元后,居民财产将加大往金融市场配置的力度。而目前中国人均 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第三,中央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和决心空前坚定,以前,房地产吸纳了很大一部分居民资金。今后,权益市场将逐步取代房地产成为居民财富主要组成部分。
马宇晖进一步表示, 资管新规推出后,随着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再也没有一种理财产品能够永远没有回撤,永远会高于无风险利率了。公募基金市场,特别是权益基金市场将迎来大爆发阶段,在增量市场里快速发展比在存量市场里博弈要轻松得多。同时,他透露,永赢还会前瞻性地考虑做一些理财替代类的“理财固收+”策略产品。目前这方面布局已经开始运作,但暂时是通过专户产品布局,希望积累更多经验之后, 再慢慢设计为公募产品。
马宇晖认为,目前中国A股市场有效性不足,做主动权益管理依然能获得较多的阿尔法收益。但长期看,中国市场有效性充足之后,必须在被动产品或指数ETF上进行布局。因此,永赢去年就着手布局宽基ETF产品,今后会把行业ETF、主题ETF继续补齐。“除了权益ETF,我们也在争取布局债券ETF产品。”他说,“很多的海外机构在中国不单单是买权益类产品,债券资产也是很重要的外资配置方向,这块产品线也不能少。”
在传统权益产品上,永赢基金未来会逐渐多布局带有“持有期”设计的产品。马宇晖举例,受益于近两年A股行情较好,权益基金大面积收益颇丰,但不少基金持有人拿不住,导致收益体验不佳。“克服人性太难了,客户想赎回,我们只能尽到提示义务,但也难以完全留住客户,所以布局带有持有期的产品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式。”马宇晖表示,这一产品形式可以保障客户形成长期持有产品的习惯,公司也在积极引导企业客户去做定开两年或者持有期的产品,让他们感受到长期持有的价值。
不少基民发现永赢基金喜欢自购旗下基金,对此,马宇晖表示,永赢基金对于选择的每一位基金经理都充满信心,对于布局每一只产品都非常审慎。所以永赢基金多年来一直坚持通过产品设计和发行引导投资者进行风险收益配比更好的投资,每一次自购都是秉持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用实际行动与投资者共享成长、共担风险。同时,永赢基金还会定期梳理客户盈利体验数据,自我剖析的同时,也向广大投资者分享提升盈利体验的方式。在2020年底,永赢基金第一次发布了客户盈利白皮书,通过梳理过去7年客户的盈利情况,客观地向投资者展示长期投资的价值。
“我们发展权益类产品,不是刻意去做大规模,而是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的理念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马宇晖举例说,去年有一只新基金本来计划封闭6个月,但净值涨得较快,该产品基金经理从客户利益出发,建议不要封闭3个月那么长时间,只封闭1个月就打开申购赎回,给客户选择权。这一提议得到了公司的赞同,虽然可能减少了管理费,但站在客户的角度,从客户体验来说这是必要的。“公司的核心观点就是如何千方百计让客户赚到钱,客户体验好了,基金公司才有饭吃。”他表示。
言谈之中,马宇晖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基金的规模和排名是客户体验、公司投研能力、企业文化积淀之后的结果。一定是这些要素做好了,客户服务做好了,客户赚到钱了,自然而然就会有规模和排名了,而不是因果倒置。
2021-04-19 00: 00
2021-04-17 13: 28
2021-04-17 11: 23
2021-04-17 00: 11
2021-04-16 12: 45
2021-04-16 09: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