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顶流基金经理的“投资进化论” —专访银华基金经理李晓星、张萍团队

李树超 张玲 2021-12-06 09:25

“从长期来看,我们基金组合的收益率,最终反映的是投资方法的市场表现。投资者买基金,也是用真金白银投向自己认可的世界观和投资方法论。随着我们管理规模的增大,我们有机会为更多持有人管理资产,我们也将通过更好挖掘公司价值,更好为持有人的财富保值增值。”谈及自己投资目标和理想,银华基金经理李晓星、张萍如是称。

李晓星@3x.png

张萍@3x.jpg

聚焦公司景气度指标

全市场寻找业绩和估值匹配的好公司

在投资理念上,李晓星的选股主脉络,是在景气度向上的行业中,选择业绩增速和估值相匹配,并且具有一定预期差的优秀公司。

在上述筛选优质公司的标准中,他认为景气度是选择行业和公司的第一要素,公司的业绩增速、公司治理和当前估值水平等,都是在行业景气度前提下考虑的指标。而且从过往业绩来看,高景气度与公司业绩增长、股价表现呈现出高度正相关的关系,也为他管理的基金贡献了不错的超额收益。

“因此,在全市场寻找高景气度的细分行业的投资机会,也成为我们在投资决策中的重中之重。”他说。

从2015年7月李晓星初任基金经理,到2021年9月末,他管理的8只基金总规模达到512.74亿元,6年间,他实现了初出茅庐到跻身顶流的蜕变。与这个过程相适应,他的投资理念和风格,也在此间快速的进化和迭代。

出道之初,他以自下而上精选个股,挖掘“市场黑马”的方式,曾将银华盛世精选这只2000万规模的发起式基金,在一年半做到40多亿元。

2017年底,李晓星在管基金规模突破百亿,中小市值的“黑马股”给组合收益贡献降低,他开始转换思路,投向高景气度的白马股,通过白马股的景气度变化,甄别市场偏见,抓住白马股市值增长和估值扩张的机会,在新的管理体量上,继续保持了业绩的领先势头。

2019年-2020年的科技、消费、医药、高端制造等白马股行情,叠加李晓星景气度投资的主逻辑,他在管基金业绩优异,基金管理规模继续狂奔。到2021年,他的管理规模连续三级跳,先后突破300亿、400亿,最新管理规模更是突破500亿元关口,在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中跻身前20强。

谈及自己的投资进化论,李晓星表示,在管理规模较小时,自下而上精选黑马股是高赔率低胜率的,可以通过精选个股,做出业绩的锐度;而白马股投资是高胜率低赔率,在白马股发生阶段性变化时,很容易过早抛弃它或错误持有它,白马股投资中更需要抓住市场的认知偏差,赚业绩增长和估值扩张的钱。

而到了当前阶段,他说基金规模较大,每笔交易的成本也会抬升,基金的超额收益很容易被交易抹掉,这也会鼓励他做好长期投资,尽量减少换手率,同时通过选择高景气度的子行业获得超额收益。

据悉,目前他常在A股200多个小的子行业中,选择8-10个高景气度的子行业投资,基金整体的收益率也是涨幅排名前三的子行业的平均水平,“我们希望选到的都是最好的子行业,可以为基金组合持续贡献正回报。”

另外,组建投研小组,实施行业专家制,也是李晓星继续保持超额收益的秘诀,“勤奋、客观、专注”是李晓星对自己团队的评价,也是团队成员张萍对他的认可。目前,李晓星团队每天早晨7:30开晨会,通过调研、组员间分享投研信息,紧密跟踪各细分行业变化,去寻找子行业和个股的投资机会。

“客观,就是不要对给自己带来较多回报的公司倾注太多感情,要从投资性价比角度,客观评价投资机会,投资犯错也要做客观的总结。最后,在有限的精力中,我们要专注做好投资业绩。”他说。

围绕行业景气度变化

投向科技、消费领域受益公司

对于今年A股震荡和结构性行情,李晓星认为,放到过去几年来看,今年可能是A股波动区间最窄的一年。虽然不同板块间有波动,但不是大起大落的市场,整体还存在很多结构性的投资机会。

在他看来,由于今年新冠疫情出现反复,房地产行业调整压力,以及基建投资不及预期,今年宏观经济的压力较大,整体宏观经济表现不及预期,在此情况下流动性相对也较为宽松,大、小票市场表现的分化拉大。

不过,他认为,未来不管有没有疫情反复,宏观经济肯定还是向上的过程,我国货币政策今年是较为宽松的一年,明年边际宽松会逐渐收窄。

在上述宏观背景下,李晓星聚焦景气度变化,对各行业的投资机会进行了分析。

他表示,今年是房地产行业最惨的一年,不过明年政策边际会有变化,对于明年房地产市场他会比今年更为乐观些。科技领域,今年以来硬科技相关的新能源和半导体表现都非常好,软科技表现稍微差一些,整体科技制造业表现较为突出。

在他擅长的科技股投资领域,李晓星认为,科技成长股投资并不是终局的投资方法,不是通过长期持有来获取收益。成长股投资核心投向的是变化,而不是壁垒,因为多数成长股并不会在终局中胜出。落实到投资中,他会关注在市场景气度变化中最受益的公司,在市场格局发生新的变化时,再去寻找最受益的新标的。

至于消费股投资,李晓星则直言今年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叠加高端消费政策和景气度变化,消费股表现相对弱势。不过在“六稳六保”的政策支持下,未来宏观经济预期上行,整体社会的消费也会提升。

与科技成长股投资思路略有不同,消费股除了顺应行业景气度变化的主脉络,更要去寻找具备行业壁垒和护城河的公司,去挖掘在终局中持续受益的公司。

“明年我们还是会聚焦在消费和科技两个领域,新能源、半导体、自主可控技术领域等领域,是我们关注的投资方向,”李晓星表示,“同时,明年的消费领域,我们也会比今年更为乐观,会倾注更多的关注。”

作为李晓星投研小组的重要成员,张萍主要负责组合中的消费股投资。她也十分看好消费股的投资机会,她认为今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随着疫情的不断反复,消费的恢复低于市场预期,不过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政策的不断推动,行业份额逐步向行业龙头集中,消费会出现阶段性螺旋上升的过程,整体方向是震荡向上的。因此,消费股的投资更需要把握投资的节奏。

具体来说,张萍认为,受景气度变化和估值充分调整的影响,明年上半年白酒股的行情会更好一些;而由于今年年底的提价反映到业绩上会出现延迟等原因,明年下半年大众品牌的投资机会则会更为突出。

“大消费细分行业中,养殖业也有一定的机会,但要阶段性地去判断景气度变化,”张萍称,“而新兴消费过去两年估值太高,目前还处于消化估值的过程,加上不同赛道的分化,我们需要自下而上地来挖掘个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