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数据”正展示出公募基金过去十年的辉煌——公募基金有效账户数达12亿个,公募基金累计为持有人创造净利润5.36万亿元、分红4.07万亿元,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27万亿元,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12位上升至第4位。
在公募基金快速发展进程中,一批基金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大踏步”前行,2003年成立的广发基金就是鲜明代表。这家发轫于广州的基金公司务实低调、不盲从、不冒进,属于稳扎稳打实战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以持有人利益为先,各项业务扎实稳健推进,稳居行业“头部”位置。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夕,中国基金报记者专访了广发基金总经理王凡,他谈及过去“非凡十年”时表示,过去十年基金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客户基础不断扩大,普惠功能更加凸显;同时投资回报稳健良好,有效助力居民财富增值。这一发展成果,离不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居民财富管理需求释放的时代机遇,同时行业制度建设、主体发展方面与时俱进和不断革新也为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内生动力。
展望未来,王凡表示,4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支持差异化发展等方向,在监管政策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未来行业将迎来更多优质的参与者,发展活力和韧性将进一步增强,促进形成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
“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公司战略清晰、专业能力扎实的优质机构能够实现更加长期稳健的发展。”王凡表示,广发基金将在做好公募主业的基础上,立足客户需求,不断开拓创新,沿着财富管理价值链探索新的方向,锻造综合业务能力,“向上拓展会参与资产创设,探索REITs等领域;向下延伸会加强客户服务,做好投顾业务和养老金融;向外延展去参与海外竞争,提升国际业务发展水平”。
时代大机遇促公募行业大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十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极大提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结合基金行业来看,过去十年最大变革和成果是什么?
王凡:过去十年,基金行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是客户基础不断扩大,普惠功能更加凸显。公募基金有效账户数达12亿个,投资者对基金行业的信任度不断增强。二是投资回报稳健良好,有效助力居民财富增值。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累计为持有人创造净利润5.36万亿元,分红4.07万亿元。在客户信任和专业能力的支撑下,行业管理规模稳步提升,目前规模合计36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27万亿元,全球排名从2012年的第12位上升至第4位。
上述发展成果,离不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居民财富管理需求释放的时代机遇。与此同时,行业在制度建设、主体发展方面与时俱进、不断革新,也为行业把握机遇、取得较快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第一,制度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夯实了基金行业规范、稳健的发展基调。基金行业自诞生以来,一直将规范透明作为发展底色。近年来,面对行业发展的新形势,监管部门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推动行业始终行进在规范、稳健的发展道路上。
2013年,新《基金法》正式实施,以“放松管制、加强监管”为导向,促进公募基金向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基金行业严格落实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了规范运作水平;2022年,《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发布,从“准入-内控-经营-治理-退出-监管”全链条完善了制度要求。伴随制度建设的不断加强,基金公司业务能力稳步提升,抗风险韧性日益强健。
第二,市场主体能力建设不断深化,行业供给水平迈上新台阶。在监管的引导下,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优化,机构主体的发展活力增强。股东背景更加多元,使得行业生态不断丰富;而引入员工持股机制,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则有效保障持有人利益、股东利益与员工利益的一致性。同时,行业也更加重视高质量发展,把握好规模与结构、速度与质量的有机统一,在投资研究、产品创设、客户服务、合规风控等各方面不断精进专业能力,业务发展质效持续提升,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软硬实力两手抓,近年来,文化建设被提升至行业基础性工程的重要地位,“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文化已经成为行业主体普遍认同、自觉践行的价值主张,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
沿着《意见》指引方向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基金报记者:今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意见》,对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基金公司过去几年主要从哪些方面践行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未来将在哪些领域发力?
王凡:《意见》明确了行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并从培育专业机构、强化专业能力、打造行业生态等方面提出16条举措,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定下基调、指明方向。过去几年,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在服务居民财富管理、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也发挥着积极作用,正与《意见》对行业发展的内涵要求相契合。
一是立足于行业初心,服务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
其一,持续丰富基金产品供给,承接客户多元化的投资需求。以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为出发点,行业积极推动产品创新,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产品类别从传统的股和债向商品、REITs等另类资产延伸,从单一资产投资向FOF、MOM等资产配置类产品延伸,并不断探索持有期产品等创新产品形态,优化基金投资者的盈利体验。丰富多元的产品线有效满足了各类客户多样化、全天候的理财需求。
其二,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基金投顾等业务,提升综合化服务水平。养老金融方面,行业在助力第一、二支柱养老金保值增值的同时,通过开发适配的养老产品、开展养老金融投教等方式积极投身第三支柱建设。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养老目标基金已平稳运作至第五年,全行业已有178只产品,规模合计1057亿元,覆盖主要目标日期及各类风险等级。基金投顾方面,行业不断丰富策略供给、优化陪伴形式,致力于帮助投资者解决“选基难”“择时难”等投资痛点。截至2021年底,投顾试点机构服务客户约367万人,服务资产约980亿元。
二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体经济建设以及重大战略推动贡献力量。
其一,大力发展权益基金,为实体经济提供源头活水。截至2022年二季度末,行业权益基金规模达5.3万亿元,较2018年底增长超3倍,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5.95万亿元,占流通市值的8.93%。在投向上,基金公司引导资金向科技创新等国家战略领域聚焦,制造业、信息技术业、科研服务业在公募基金持仓行业中位居前列。同时,行业积极创设科创板、北交所、创业板等主题产品,规模合计2239亿元。
其二,积极布局公募REITs,丰富服务实体经济的工具。公募REITs业务于2021年正式落地,行业机构踊跃参与,截至2022年8月末,已累计上市17只公募REITs,合计募资579亿元,底层资产覆盖高速公路、清洁能源、仓储物流、保障住房等多种类型,对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本运用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基金公司将沿着《意见》指引的方向,从战略定位、专业能力、生态建设等方面继续努力,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一是立足能力禀赋,进一步明晰自身定位及发展战略,打造业务特色,并在做优做强主业的基础上,沿着跨资产、跨区域、跨价值链的方向进行多元探索。二是持续精进自身专业能力,围绕投资研究进阶、合规风控强化、产品守正创新,切实提升价值创造与客户服务水平。三是推动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加强行业合力,着力提升投资者获得感,深入推进文化建设,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打造以客户为中心、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的公募基金行业。
公募基金成养老金投资主力军
努力提供真正的“一站式”养老服务
中国基金报记者:在服务养老三支柱建设上,公募基金行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在个人养老金业务上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王凡:公募基金作为专业机构投资者,一直在服务国家养老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是充当养老金投资管理的主力军,为养老金保值增值贡献专业力量。目前,基金公司在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基金的投资管理人中占比在三分之二及以上,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中也占到近一半席位。基金公司受托管理各类养老金规模达4万亿元,达到全部委托投资规模的50%。在近二十年的管理历程中,公募基金发挥专业投研力量,助力养老金投资取得长期稳健回报,为国家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养老金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是持续推动养老金产品开发和创新,为居民养老提供更多适配产品。围绕居民养老的需求特点,行业积极探索契合不同生命周期和风险偏好的养老投资策略,创设了养老目标基金这一专属的投资工具。在监管机构与行业主体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养老目标基金规模达到1057亿元,积累了良好的业绩记录和较广泛的客户基础,并为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是积极探索公募基金行业服务养老的有效路径,为促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发展建言献策。近年来,基金行业在监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引领下,持续开展海外实践的研究调查,覆盖养老政策、税收激励、养老金账户、产品设计等多个方面,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未来,在服务第三支柱养老金上,我们认为还可以力争做出更大贡献。
一是进一步丰富养老产品供给。相较第一、二支柱,第三支柱的一大特点是赋予投资者选择的灵活性,通过提供不同生命周期、不同风险偏好的养老产品,引导居民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养老规划。因此,多元化的养老产品供给至关重要。基金公司应进一步加强产品创新,充实目标日期类产品的目标年限,通过科学的下滑航道设计,更好满足各年龄段人员的远期养老投资需求;同时,拓宽服务场景,探索分红型等退休收入基金,为已退休的投资者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二是树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解决方案思路。海外资管机构服务个人养老金的经验表明,在匹配养老金产品与服务之前,首先需要唤起国民养老意识,帮助大众建立长期的养老规划。当前我国个人养老金投资市场正值发展初期,个人进行自主养老规划的意识还需提升,这要求基金公司在做好优质产品供应商的基础上,悉心做好投资者陪伴与引导,提供真正的“一站式”养老服务,包括:在投教生态建设上,积极开展知识普及和理念宣导,引导居民增强养老投资意识、树立长期投资理念;在投资者服务上,主动拓展服务边界,推动养老金业务和投顾服务的有机融合,更好地触达和满足居民个性化的养老投资需求。
立足于深度研究和价值发现
促进长期投资生态和氛围的形成
中国基金报记者: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逐步向机构化转变,公募基金持股比例显著上升。在引导长期资金入市这一层面,可以做哪些工作?
王凡:公募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和专业的买方力量,自诞生以来,一直是长期资金的典型代表,是资本市场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坚定践行者,在资本市场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更好服务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公募基金要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做好中长期资金的管理和转化。
一方面,做好中长期资金的投资管理,避免“长钱短投”。基金公司一直是养老金、保险等中长期资金的重要入市渠道。未来,随着机构资金市场化运作程度的不断加深,基金行业在中长期资金入市中的桥梁作用将更加凸显,基金公司应忠于中长期资金的投资方针,做好投资管理,避免“长钱短投”。一是加强专业能力建设,优化投研决策体系,充分运用各类风险管理工具,以更强的价格发现能力、更丰富的投资策略,努力创造稳定、安全的投资收益。二是强化长期业绩导向,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拉长考核周期,建立薪酬递延、员工持股机制等长效激励约束手段,促进投资行为的长期化和投资团队的稳定。
另一方面,促进中长期资金的形成和转化,引导“短钱长投”。基金公司管理的资金来自千家万户,通过专业理财、组合投资的方式,满足中小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基金公司应积极引导居民短期交易性资金转化为长期配置力量,在推动“短钱长投”上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打造适合居民长期投资的基金产品。通过开发固定持有期产品,帮助投资者拉长投资期限;同时,综合运用资产配置、量化对冲等策略,增强基金收益的稳定性,提升客户投资体验和持有时长。二是做好投资者陪伴和引导,通过投顾服务、投资者教育,帮助投资者树立科学的投资观,改善非理性的短期投资行为,收获长期投资的价值。
总之,不论是做好长钱管理还是引导短钱长投,基金公司应立足于深度研究和价值发现,与优质企业和资产相伴,并在能力锻造、产品创设、服务提升等方面主动作为,才能更好地引导市场资金和投资行为的共同长期化,促进长期投资生态和氛围的形成,推动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客户投资理财观念日益成熟
中国基金报记者:公募基金直接面对最广大的投资群体。您觉得国内基金投资者在投资理财观念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未来如何更好地向投资者贯彻“长期价值投资”理念?
王凡:近年来,国内基金投资者的投资理财观念更加成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将基金作为理财工具的意识更强。伴随着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投资者选择把基金投资作为家庭理财的重要方式。中国基金业协会2020年的调研数据显示,约40%的受访者将公募基金作为重要性前三的理财工具。基金投资的普及固然与公募基金投资门槛低有关,也与基金产品类型丰富、长期财富效应凸显密不可分。
二是对资产配置理念的理解更深入。近年来,基金品类从传统的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到QDII、商品、REITs等,日益丰富的产品供给为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提供了较完备的选择,选择不同类型的基金品种进行分散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逐渐成为一种投资趋势。
三是对基金投资的专业认知增强。从基金类型,到基金经理风格、基金投向,再到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投资者对基金产品加深了解的意愿日益强烈。中国基金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八成投资者会关注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等文件,这一比例较往年有明显提升。此外,投资者对创新产品的接受度也更高。近年落地的持有期产品、公募REITs、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等创新产品,在发行之初就受到投资者较高的认可。
四是对风险的认知变得更理性。投资者不仅能更好地认识风险,还能用科学的方式去应对。中国基金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99%的个人投资者表示会在购买基金时考虑产品风险与自身风险偏好及承受能力的匹配度。这意味着投资者更理性地认识到风险和收益并存,并选择更适合自己风险等级的基金品种进行投资。同时,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定投的方式抚平波动,也反映出投资者在正确认识风险后,尝试去寻找更好的应对方式。以广发基金为例,截至2021年底,公司累计服务的定投客户数近600万户,近三年年均增长率超15%。
在向投资者贯彻“长期价值投资”理念方面,我们认为,未来有三项工作可以持续开展:
一是坚定不移推动投教工作。投教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应继续坚持用实例和理论结合的形式,面向不同年龄层投资者,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向其宣导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和理性投资的价值观,引导投资者理解长期价值投资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积极作用。
二是营销宣传加强长期导向。营销宣传应更多地朝着严谨专业、逆向销售、长期业绩为主轴的方向迈进。此外,加强正向引导,鼓励和推广基金定投、长期投资等良好的投资习惯,加深投资者对于长期价值投资的理解。
三是认真做好投资者陪伴。持续提升客户服务深度,在投资旅程中积极主动地向投资者传递专业、理性的声音,引导客户更坚定地践行长期投资、理性投资。在市场波动调整阶段,积极做好投资者的沟通陪伴,减少非理性的赎回;在市场上涨、投资者情绪高涨的阶段,做好充分的风险揭示,避免非理性的追涨。
沿着财富管理价值链探索新方向
中国基金报记者:当前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未来行业竞争格局预计会有哪些变化?广发基金会有哪些创新尝试?
王凡:公募基金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截至2022年7月底,行业公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已超150家。《意见》提出壮大公募基金管理人队伍、支持差异化发展等方向,在监管政策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未来行业将迎来更多优质的参与者,发展活力和韧性有望进一步增强。
一是优质的公募管理人队伍进一步壮大,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选择。《意见》及其相关文件优化了公募基金管理人的牌照准入制度,为综合实力强劲、专业水平优异、供给能力出色的优质机构更深度地参与公募业务打开了空间,将推动行业队伍的壮大。同时,公募基金管理人市场化退出机制的完善,有助于推动行业主体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是市场主体禀赋和发展模式多元化,促进形成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竞争格局。随着公募基金管理人牌照准入制度的不断优化,未来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背景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将同台竞技,股东背景、资源禀赋、业务理念等方面的差异将催生各类机构个性化的发展路径,有望呈现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特色化专业资产管理不同的发展定位;各类机构共同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和服务选择,构建繁荣多元的行业生态。
在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公司战略清晰、专业能力扎实的优质机构能够实现更加长期稳健的发展。
广发基金致力于成为领先的全能资产管理机构,在做好公募主业的基础上将立足客户需求,不断开拓创新,沿着财富管理价值链探索新的方向,锻造综合业务能力,包括:向上拓展、参与资产创设,探索REITs、私募股权等领域,在更直接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工具;向下延伸、加强客户服务,做好投顾业务和养老金融,为居民财富管理贡献专业力量;向外延展、参与海外竞争,提升国际业务发展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公司将秉持有序推动的原则,坚持能力为本、风控为先,把业务能力适配、风险管理有效覆盖作为创新尝试的前提。
中国基金报记者:基金行业国际化征程一直步履不停,未来在国际业务“走出去”、“引进来”上有哪些工作?
王凡:国际化是广发基金发展战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公司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海外业务框架,探索形成了总部与境外子公司“协调统一、互为配合”的发展模式。未来,公司将以“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的思路继续推进国际化业务,把握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下的发展机遇。
“走出去”方面,一是丰富跨境产品供给,服务境内资金投向海外。广发基金已具备独立、专业的国际投研团队,同时在QDII、QDLP等方面资格完备。未来将持续推进海外投研团队能力建设,从投资区域和产品形态上不断丰富境外投资供给,以更多元的形式服务境内投资者参与全球资产配置。二是做优做强境外子公司,探索全球市场机遇。广发基金的海外机构布局致力于拓宽服务区域,跟上中国投资者、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公司将持续推动香港子公司发展,在此基础上探索其他海外市场的发展机遇。
“引进来”方面,广发基金将立足境内投研优势,主动适应国际投资者的要求与标准,吸引境外资金投进来。受益于QFII、RQFII扩容、互联互通等政策便利,海外资金投资中国金融资产的体量持续增长。广发基金将积极把握这一增长机遇,对标国际一流资产管理机构,与海外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建立联系与信任,为中国资本市场引入海外资金。为此,公司主动适应国际化的投资标准与体系,已加入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接下来,公司将进一步开拓海外客户,发挥自身在中国资本市场深耕多年的本土化优势,帮助更多境外投资者了解中国、配置中国。
未来,广发基金将持续开阔自身的全球视野,积极借鉴全球先进资管经验和有益业务模式,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2-09-23 10: 32
2022-09-22 14: 19
2022-09-22 09: 27
2022-09-19 15: 44
2022-09-19 08: 57
2022-09-19 08: 54